-
公开(公告)号:CN11461118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511857.4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法,涉及矿山智能化开采技术领域,包括: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多维(x,y)、(x,y,t)、(x,y,z)和(x,y,z,t)地质测量保障系统平台,实现地质测量数据的动态处理和多维可视化展示,完成矿山智能化管控基础平台和可视化操作界面建设;以多维地质测量保障系统为基座,构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和数据,实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实现地测多源数据与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深度融合、决策分析与可视化协同管控,形成智能化管控平台。本发明提出了以地质测量多维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矿山管控新模式,实现了基于地质测量保障系统的矿山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17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39508.4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矿井泵房智能排水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煤矿井下泵房智能排水技术领域,包括:基于历史采集的矿井泵房运行数据,构建智能分析数学模型,通过智能分析数学模型分析出水泵累计运行时间、排水效率、吨水百米电耗、矿井涌水量等数据,同时结合矿井用电避峰填谷方案,对泵房所有水泵进行综合评分排名,计算并给出最优的排水方案。通过排水方案作出排水调度计划指令。本发明通过对矿井排水涌水量、用电量的综合评测,实现了水仓液位的平衡协调控制,达到最大程度的避峰填谷,大大降低了排水电耗,提高了排水效率,提升了煤炭生产企业的节能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21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96178.6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采工作面动态地质编录数据采集系统和方法,包括:测量机器人、探测杆、棱镜、移动端、服务器。测量机器人安装在综采工作面相对固定的位置并根据移动端设置或计算的搜索角度前视跟踪测量布置在煤层顶板或底板测点的探测杆棱镜,实时计算发布棱镜三维大地坐标;移动端从测量机器人订阅棱镜坐标并显示;移动端计算或输入棱镜中心到测点距离,并将地质编录数据发送至服务器保存。系统还能以探测杆间隔等间距的颜色条纹为背景通过移动端APP拍照作为内业等比例测量的参考依据。本发明实现了地质编录点三维大地坐标的自动计算,其成果服务于动态修正煤层底板等高线和三维地质模型,为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提供最新割煤线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40500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98154.2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悬挂式自动支撑调平装置,其特点为:调平平台中部通过挂钩悬挂在顶板的吊环上;调平平台连有三组同圆均布的支撑调平机构,三组支撑调平机构分别连接一组驱动机构,调平平台下方设有用于监测水平的电子水平仪,支撑调平机构包括升降螺杆、空心轴、轴承、轴承座、锁紧螺母和导向套,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电机安装架、蜗杆和蜗轮;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与空心轴固定,空心轴转动时可带动升降螺杆在导向套中上下运动;三组升降螺杆向上运动且均与顶板接触后,调平平台通过三点支撑和中间挂钩的悬挂实现了与顶板的稳固支撑且处于水平状态。本发明具有调平精度高、支撑可靠、拆装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22894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301625.7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时态GIS的煤矿可视化管控系统,包括煤矿TGIS可视化管控平台、图形模块及外部设备模块三部分。图形模块用于实现煤矿GIS专题图形和设备模型的绘制、编辑、保存、导入和导出;外部设备模块为煤矿机电设备和控制外设,用于采集传感器数据并与煤矿TGIS可视化管控平台通讯;所述煤矿TGIS可视化管控平台用于实现导入图形模块绘制的图形及模型,结合生产工艺、生产要素、外部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构建连续、动态、可回溯的煤矿开采可视化场景,实现全自动和人工远程干预两种生产模式,减少煤矿危险区域作业人员和作业时间,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9653789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0127451.4
申请日:2019-02-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矿井智能逃生引导装置,包括移动端应用软件和服务端数据库,所述服务端数据库用于为所述移动端应用软件提供矿井内的基础信息和通知消息;所述移动端应用软件包括人员位置计算模块、最优避灾路径生成模块以及路径引导生成模块,当所述通知消息代表发生煤矿事故时,所述人员位置计算模块对遇险人员的地理位置进行估算,所述最优避灾路径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基础信息和计算后的地理位置生成最优逃生路径,所述路径引导生成模块根据所述最优逃生路径生成路径引导信息。本申请可根据遇险人员的当前地理位置和灾害情况实时计算最优避灾路线并提供语音导航,帮助遇险人员快速逃生。
-
公开(公告)号:CN11161290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252036.4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采工作面煤层透明化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创建基于当前回采工作面边界的外扩多边形,采集外扩多边形内煤层和构造控制数据;以外扩多边形为边界生成满足地质规律的高密度煤层底板等高线和煤厚等值线;采集回采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控制点,利用煤厚等值线给等高线控制点赋值煤厚;生成回采工作面煤层高精度透明化三维地质模型;随着回采工作面的生产活动,加入新获取的煤层和构造及分析成果数据,重复建模步骤实现动态修正回采工作面煤层高精度透明化三维地质模型。该方法便于实现,模型精度高,充分考虑了外扩多边形内煤层和构造控制数据,能为矿井透明化工作面智能开采提供精细化煤层三维地质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52289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01625.7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时态GIS的煤矿可视化管控系统,包括煤矿TGIS可视化管控平台、图形模块及外部设备模块三部分。图形模块用于实现煤矿GIS专题图形和设备模型的绘制、编辑、保存、导入和导出;外部设备模块为煤矿机电设备和控制外设,用于采集传感器数据并与煤矿TGIS可视化管控平台通讯;所述煤矿TGIS可视化管控平台用于实现导入图形模块绘制的图形及模型,结合生产工艺、生产要素、外部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构建连续、动态、可回溯的煤矿开采可视化场景,实现全自动和人工远程干预两种生产模式,减少煤矿危险区域作业人员和作业时间,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8153833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711338644.1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大学
IPC: G06F16/182 , G06F16/25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分布式协同一张图系统及协同管理方法,其中协同系统包括:业务接口层、服务协同层和数据存储层;业务接口层包括煤矿不同专业的矿图和属性处理的业务接口;服务协同层对应每个专业的业务接口包括相应的矿图和属性管理的交互接口,包括用户认证模块、图形和属性处理协作模块、搜索服务模块和地图服务模块;数据存储层用于存储煤矿地图数据,数据存储层包括索引库、瓦片库和数据库。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建立了多专业数据分层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了各类数据的动态即时更新和共享,确保数据在不同专业、不同用户之间的一致性、及时性,大大提高了矿井的数字化效率和生产效率,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了强大、有效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35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21618.1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 , 北京大学 ,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面向矿山的有限元法蠕变材料接触计算方法,属于智能化矿山与数值仿真领域,通过获取勘测数据;根据勘测数据形成求解文件;生成工况数据;在工况中定义一个伪物理状态;在伪物理状态下,根据静力学计算蠕变产生的位移并更新节点位移,包括对求解域节点及边界节点的坐标进行更新。基于有限元静力学计算蠕变问题的接触算法,将动力学的求解方式转化成静力学求解,将原本需要多个时间步长的迭代计算,转化为一个伪物理状态进行求解,规避了动力学问题将时间步长加大后难以收敛的问题,基于FEM静力学计算蠕变问题的接触算法极大提升了计算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动力学求解难以收敛的问题,给智能化矿山的工作面回采提供一种快速分析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