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1324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0126399.2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膜式高压电极锅炉装置及其供汽压力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水膜式高压电极锅炉装置,高压电极锅炉本体的内部设有溢流式高压电极壳体;所述的溢流式高压电极壳体为一由若干绝缘环和电极环相间连接而成的封闭壳体,该溢流式高压电极壳体的顶部设有溢流盘;高压电极的下部穿过溢流盘后进入溢流式高压电极壳体内部并与对应的电极环相连接;一溢流管的出口位于溢流盘的上方,所述溢流管的入口通过管道与一缓冲水箱连接;所述高压电极锅炉本体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回收水泵连接,所述的回收水泵通过管道与缓冲水箱连接。本发明极大地提高了高压电极接触面积,蒸发循环次数大量减少,减少了水循环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1086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37052.2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监控回收余能的区域供冷运行方法以及系统,属于区域供冷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能监控回收余能的区域供冷运行方法,通过构建系统回收价值模型,余能监控及判定模型、余能回收模型、余能释放模型,判断某区域供冷系统是否具有余能回收价值,以及判断管路内冷水是否具有可回收利用的价值;并对管路内低温冷水的能量进行计算,得到某区域供冷系统的低温余能数据;根据低温余能数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余能释放,从而实现区域供冷运行控制。进而本发明能够将迟滞在管道中的低温冷水进行有效利用,有效减少系统供冷损失,能够使得区域供冷系统高效运行,提高了区域供能系统的能源利用水平,降低用能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93044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348125.4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24H7/02 , F24H9/1818 , F24H9/20 , F24H15/37 , F24H15/156 , F24H15/168 , F27D17/00 , F28D20/00 , F01D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工业余热和电热的熔盐储热调峰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利用熔盐加热系统将工业余热与电热进行耦合互补,通过熔盐温控系统调节高温熔盐温度,用于稳定加热熔盐储能系统,将熔盐储能系统与三级供热系统进行换热,通过热负荷控制模块和电负荷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当电网需要调峰时,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并对汽轮机系统高压缸出来的蒸汽进行再热,从而实现汽轮机高效发电调峰,无需电网调峰时,产生热水、中低温蒸汽和高温蒸汽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品质热需求。本发明通过控制模块实现了电网调峰及三级供热,促进了工业余热利用、新能源及谷电的消纳,助力电网调峰,满足用户多元用热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0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53923.1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联供零碳排放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多能联供零碳排放系统包含风光发电模块、LNG冷能利用及供氧模块、LNG热电联供模块、烟气回收模块以及系统运行控制模块,本发明通过四个功能模块以及系统运行控制模块的协同控制下将沿海LNG接收站中LNG冷能、LNG化学能、沿海风光能源等转化利用进而向外部电网、燃气管网以及周围工业园区安全稳定供应电力、天然气和蒸汽,同时利用海水冷能、LNG冷能等对LNG热电联供模块排放烟气中氧气和水分回收利用、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液化捕获封存进而实现烟气零排放。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沿海风光资源以及沿海LNG接受站LNG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同时也实现了整个多能联供系统的烟气零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462343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279746.5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煤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电机组低碳排放燃烧系统。针对煤电厂小型机组烧煤不达标低碳排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机组低碳排放燃烧系统实现低碳排放。本发明包括煤粉燃烧、烟气净化及生物质燃烧三个单元,煤粉燃烧单元和生物质燃烧单元分别通过各自的烟气管道接烟气净化单元,烟气净化单元通过烟气总管接烟气回收罐,烟气回收罐通过管道接二氧化碳固定装置,二氧化碳固定装置通过管道接烟囱。本发明可对现有小型燃煤机组改造,通过煤粉燃烧和生物质燃烧结合减少煤粉燃烧用量,并降低煤粉燃烧排放,同时还能研究煤粉和生物质单一或合并燃烧以及空气氧气混合、烟气循环利用等各种不同燃烧模式对排放的影响,获取研究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4862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10883.4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烧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区灵活性改造机组氢混燃烧试验装置。针对现有园区电网灵活性所用的氢混燃机缺乏相关研究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区灵活性改造机组氢混燃烧试验装置,包括:燃烧组件,包括端盖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具有旋流段、燃烧室和出口段,所述端盖与所述旋流段相连,所述燃烧室中设有两段燃烧件,所述两段燃烧件包括在前的燃烧收敛段和在后的燃烧扩散段;燃料组件,设于所述端盖上,向所述燃烧室提供氢/天然气混合气和空气;助燃组件,向所述燃烧室补充空气;排烟组件;冷却组件,包括水冷组件和空气冷组件;灭火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进行氢混燃烧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993264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170359.6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机组发电效率监测方法。目前很难对循环水运行参数进行准确测量,使计算得到的火电机组发电效率不准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测量含尘湿烟气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的含尘湿烟气运行参数计算含尘湿烟气热损失;测量循环水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的循环水运行参数计算循环水热损失;获取有功功率、机组散热损失和外加热量;根据所述的有功功率、含尘湿烟气热损失、循环水热损失、机组散热损失和外加热量,计算发电效率;所述的循环水运行参数包括冷循环水温度、热循环水温度和热循环水流量,循环水运行参数由循环水监测系统进行测量。本发明通过循环水监测系统准确测量循环水运行参数,有效提高了火电机组发电效率计算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006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91972.4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二氧化碳储能的燃煤机组调峰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本发明的燃煤机组调峰发电系统包括燃煤机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和二氧化碳储能装置,所述燃煤机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和二氧化碳储能装置依次相连;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利用燃煤机组产生的电力和蒸汽,捕集燃煤机组所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储能装置利用燃煤机组所产生的电力,将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所捕集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储能;所述的二氧化碳储能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压缩装置以及二氧化碳膨胀发电装置,两者独立运行。本发明在用电低谷时可有效提高燃煤机组的调峰深度,增强电网对谷电和新能源的消纳水平;用电高峰时可有效提高燃煤机组的发电顶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8769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21099.9
申请日:2025-01-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膜电极反应器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甲醇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制甲醇装置,包括CO2电催化还原膜电极反应器、CO电催化还原膜电极反应器、风光间歇可再生能源和控制系统,所述CO2电催化还原膜电极反应器的输出端导通连接于CO电催化还原膜电极反应器的输入端,CO2电催化还原膜电极反应器和CO电催化还原膜电极反应器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控制系统与风光间歇可再生能源电性连接。本发明采用风光间歇可再生能源作为电催化还原膜电极反应器的电力来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催化还原膜电极反应器体系内阴极处盐离子浓度,从而减缓盐析,以此提高电催化还原膜电极反应器的运行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8004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1435.2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IPC: C25B11/085 , C25B11/065 , C25B3/07 , C25B3/26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化学制甲醇的酞菁钴负载碳纳米管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4‑硝基邻苯二甲腈、六水合氯化钴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随后加入1,8‑二氮杂环[5,4,0]十一烯‑7,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得到硝基化酞菁钴;用酸化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羧基,得到羧基化碳纳米管;将硝基化酞菁钴分散负载在所述的羧基化碳纳米管上,得到酞菁钴负载羧基化碳纳米管催化剂。本发明在碳纳米管上引入羧基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的极性;将羧基作为配位位点,稳定反应过渡态,可提高催化剂活性。本发明将酞菁钴负载羧基化碳纳米管催化剂应用于电还原CO2时,可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活性和反应稳定性,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电还原CO2制甲醇的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