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假单胞菌及其在促进杨树生长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75583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910025881.1

    申请日:2009-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自杨树根际土壤、高效溶解难溶性无机磷的荧光假单胞菌,其分类命名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JW-JS1,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M 209027,保藏日期:2009年2月18日。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荧光假单胞菌在促进杨树生长中的应用。JW-JS1菌株在液体摇培的情况下,对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强溶解效果;JW-JS1菌剂接种NL-895杨扦插苗和美洲黑杨实生苗。结果表明,该菌剂能明显促进杨树苗的生长。因此,本发明为开发杨树专用解磷细菌肥料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

    赤松(Pinus densiflora)组织培养增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85291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810019270.1

    申请日:2008-01-18

    Abstract: 一种赤松组织培养增殖方法,该方法以赤松无菌幼苗子叶节(含子叶及刚萌动的上胚轴和6~8mm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于GD+6-BA3.0~5.0mg/L+NAA0.1~0.3mg/L培养基中诱导子叶基部产生丛生芽;4~5周后将外植体连同已分化的丛生芽转入添加活性炭或NAA的培养基中促进芽的伸长;待丛生芽长达1.5~2.0cm时将其分别单个切下,并切割成5~8mm小段,接种于GD+6-BA1.5~2.5mg/L+NAA0.25mg/L培养基中进一步诱导丛生芽增殖。增殖的丛生芽经过培养伸长后可再用于新一轮增殖。采用本发明,丛生芽增殖系数达3.5~4.6,一粒种子2年后可增殖出2~3万株可用于生根的组培苗。

    一株防治松材线虫的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1936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83886.2

    申请日:2024-09-30

    Inventor: 李达 叶建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防治松材线虫的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株防治松材线虫的工程菌株的构建方法,将oprL启动子、SD序列及Peptidase03基因序列构建到改造载体pBBR1MCS2‑Tac‑EGFP中,得到重组质粒pBBR1MCS2‑P03;将质粒pBBR1MCS2‑P03转化到受体菌BM06中,获得工程菌BM06‑P03;Peptidase03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oprL启动子的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SD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本发明构建的工程菌株BM06‑P03延缓了马尾松的发病速度,并起到松材线虫防治效果。

    一株韩国假单胞菌BM06及其应用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620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25091.6

    申请日:2024-09-23

    Inventor: 李达 叶建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韩国假单胞菌BM06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株韩国假单胞菌BM06,其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1926,保藏日期:2024年9月5日,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武汉大学。本发明实施例结果表明:韩国假单胞菌BM06显著促进了马尾松幼苗苗高、侧根数、地径、鲜重量、干重量增加,显著促进了马尾松幼苗的生长。与CK相比,马尾松苗高增长了31.64%,地径增长了51.13%,侧根数增加了83.78%,根、茎、叶鲜重分别增加了53.57%、118.66%、104.17%,根、茎、叶干重分别增加了48.21%、95.53%、77.07%。

    一种低浓度农杆菌介导的湿地松遗传转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3195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27625.1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浓度农杆菌介导的湿地松遗传转化方法,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申请的低浓度农杆菌介导的湿地松遗传转化方法,采集湿地松球果表面消毒后,取出种子内完整的雌配子体并诱导培养出胚性愈伤组织,以发育至PEMⅢ阶段的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悬浮预培养获得受体材料,使用OD600值为0.3以下的农杆菌侵染液进行侵染,侵染结束后进行共培养、恢复培养、筛选培养、成熟处理后,最终获得转基因的体细胞胚。本方法侵染后的转化效率多达0.71块/g,且阳性率不低于42.86%,说明该体系稳定且效率较高,为湿地松的基因功能和品质改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培育高产、高抗的湿地松新品种奠定基础。

    一种提取松材线虫体内病毒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35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849936.7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松材线虫体内病毒颗粒的方法,属于松材线虫体内病毒技术领域。该方法先培养松材线虫,收集线虫液,将线虫液浸泡在抗生素混合液中,离心清洗后冷冻,解冻后加入细胞裂解液和Rnasin,再次冷冻,解冻后研磨成匀浆,过滤,在滤液中加入PEG后冷冻,解冻离心,加入STE缓冲液溶解沉淀,然后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收集各分层液去蔗糖,然后放置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即可确定松材线虫体内病毒颗粒。本发明减少了松材线虫伴生微生物对提取过程造成的影响,减少了反复冻融次数,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病毒颗粒提取效率,所获得的病毒颗粒是反复冻融法获得的2倍以上。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YH-18高效产孢的工业化发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466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371903.5

    申请日:2022-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YH‑18高效产孢的工业化发酵方法,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实验室优化培养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筛选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YH‑18高效产孢的工业化发酵培养基:0.5%葡萄糖、2%玉米淀粉、1%玉米浆干粉、0.5%鱼粉蛋白胨、0.1%硫酸铵、0.1%硫酸镁、0.1%磷酸氢二钾、0.2%碳酸钙和0.02%硫酸锰,然后将其进行发酵工艺验证,发现使用本发明的工业化发酵培养基得到的发酵液抑制根癌农杆菌C58生长的能力增强,且通过产品货架期的探索,表明YH‑18液体制剂在4℃环境下至少能保存一年以上,芽孢率高,更耐存储。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YH-18高效产孢的工业化发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4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371903.5

    申请日:2022-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YH‑18高效产孢的工业化发酵方法,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实验室优化培养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筛选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YH‑18高效产孢的工业化发酵培养基:0.5%葡萄糖、2%玉米淀粉、1%玉米浆干粉、0.5%鱼粉蛋白胨、0.1%硫酸铵、0.1%硫酸镁、0.1%磷酸氢二钾、0.2%碳酸钙和0.02%硫酸锰,然后将其进行发酵工艺验证,发现使用本发明的工业化发酵培养基得到的发酵液抑制根癌农杆菌C58生长的能力增强,且通过产品货架期的探索,表明YH‑18液体制剂在4℃环境下至少能保存一年以上,芽孢率高,更耐存储。

    一种评价松树愈伤组织对松材线虫抗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2412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92853.X

    申请日:2019-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松树愈伤组织对松材线虫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无菌松材线虫对所诱导的松树胚性细胞系进行接种,通过愈伤组织外观形态变化、TTC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线虫种群增长速率,比较不同细胞系对松材线虫的响应,从而筛选出抗性细胞系,淘汰敏感细胞系,实现在愈伤组织阶段就对松树胚性细胞的抗松材线虫特性进行早期评价。本发明利用无菌松材线虫对所诱导的松树胚性细胞系进行接种,通过愈伤组织外观形态变化、TTC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线虫种群增长速率,比较不同细胞系对松材线虫的响应,从而筛选出抗性细胞系,淘汰敏感细胞系,在愈伤组织阶段就对其抗松材线虫特性进行早期评价,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愈伤组织抗松材线虫特性评价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