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9549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092873.X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株马尾松赤枯病拮抗细菌AH2‑38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本申请从马尾松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马尾松赤枯病拮抗细菌AH2‑38,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1587,试验证实该菌株对马尾松赤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芽管膨大成球形或无芽管伸出,当使用稀释2.5倍的AH2‑38发酵滤液处理,马尾松赤枯病病原菌孢子萌发率为0%,抑制效果显著,可用于防治马尾松赤枯病。此外,该菌株能抑制8种重要林木病原真菌,尤其对马尾松赤枯病菌拟盘多毛孢、珊瑚朴叶斑病菌链格孢菌和杨树大斑病菌杨叶多隔孢核盘菌抑制作用尤其显著,可用作广谱抑菌剂。
-
公开(公告)号:CN11897899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92860.2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株马尾松赤枯病拮抗细菌MK94‑B2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本申请从马尾松枝条中分离获得马尾松赤枯病拮抗细菌MK94‑B2,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1586,试验证实该菌株对马尾松赤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使用稀释2.5倍的MK94‑B2发酵滤液处理,马尾松赤枯病病原菌孢子萌发率为0%,抑制效果显著,可用于防治马尾松赤枯病。此外,该菌株对8种重要林木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柚木褐斑病菌链格孢菌、马尾松赤枯病菌庐山拟盘多毛孢和杨树大斑病菌杨叶多隔孢核盘菌抑制作用尤其显著,可用作广谱抑菌剂。
-
公开(公告)号:CN10866018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734443.1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筛选杀松材线虫细菌的方法,先将无菌松材线虫悬浮液与待测细菌菌株培养液在96孔板中共培养,然后离心,去除上清,再加入无菌水与线虫共培养,然后统计被击倒的线虫数量,根据被击倒的线虫数量来判断细菌是否是杀松材线虫细菌。本发明的快速筛选杀松材线虫细菌方法,经过多个细菌菌株、多次重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杀松材线虫进行筛选,准确率高,是一种快速且准确的杀线虫细菌筛选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220253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0927229.3
申请日:2017-10-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松材线虫体内病毒的方法,包括:大量培养松材线虫;收集松材线虫;将松材线虫虫液反复冻融后用玻璃匀浆器匀浆;用细菌过滤器将松材线虫匀浆过滤;低速离心,获得粗提液,再用PEG进行沉淀,然后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层收集样品,再去蔗糖,即可获得松材线虫病毒粗提物。本发明的分离松材线虫体内病毒的方法,利用反复冻融裂解细胞,再经匀浆器匀浆,将病毒颗粒从松材线虫体内释放出来,采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和低速离心,去除大的细胞碎片,通过PEG沉淀收集病毒沉淀物,进而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层收集离心产物,再去蔗糖后获得松材线虫病毒粗提物,是一种简易且成功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584297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810234834.3
申请日:2008-11-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组织培养及再生植株瓶内菌根化方法,属于生物技术和现代林业技术领域。该方法以马尾松无菌苗顶芽为外植体,首先诱导产生大量生长健壮的丛生芽,进而诱导不定根发生,不定根诱导完成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具有肉眼可见不定根的植株转移至珍珠岩基质上,同时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于瓶内实现菌根化。菌根化改善了马尾松组培再生植株不定根根系的质量,使平均侧根数、平均根长大大提高。菌根化还使不定根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不定根表面形成了由十多层菌丝紧密排列的菌套。通过本方法,马尾松丛生芽诱导率达95%,增殖率达430%,生根率达85%,移栽成活率由65%提高到8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93195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27625.1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浓度农杆菌介导的湿地松遗传转化方法,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申请的低浓度农杆菌介导的湿地松遗传转化方法,采集湿地松球果表面消毒后,取出种子内完整的雌配子体并诱导培养出胚性愈伤组织,以发育至PEMⅢ阶段的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悬浮预培养获得受体材料,使用OD600值为0.3以下的农杆菌侵染液进行侵染,侵染结束后进行共培养、恢复培养、筛选培养、成熟处理后,最终获得转基因的体细胞胚。本方法侵染后的转化效率多达0.71块/g,且阳性率不低于42.86%,说明该体系稳定且效率较高,为湿地松的基因功能和品质改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培育高产、高抗的湿地松新品种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0635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849936.7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K14/005 , C07K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松材线虫体内病毒颗粒的方法,属于松材线虫体内病毒技术领域。该方法先培养松材线虫,收集线虫液,将线虫液浸泡在抗生素混合液中,离心清洗后冷冻,解冻后加入细胞裂解液和Rnasin,再次冷冻,解冻后研磨成匀浆,过滤,在滤液中加入PEG后冷冻,解冻离心,加入STE缓冲液溶解沉淀,然后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收集各分层液去蔗糖,然后放置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即可确定松材线虫体内病毒颗粒。本发明减少了松材线虫伴生微生物对提取过程造成的影响,减少了反复冻融次数,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病毒颗粒提取效率,所获得的病毒颗粒是反复冻融法获得的2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92412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92853.X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松树愈伤组织对松材线虫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无菌松材线虫对所诱导的松树胚性细胞系进行接种,通过愈伤组织外观形态变化、TTC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线虫种群增长速率,比较不同细胞系对松材线虫的响应,从而筛选出抗性细胞系,淘汰敏感细胞系,实现在愈伤组织阶段就对松树胚性细胞的抗松材线虫特性进行早期评价。本发明利用无菌松材线虫对所诱导的松树胚性细胞系进行接种,通过愈伤组织外观形态变化、TTC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线虫种群增长速率,比较不同细胞系对松材线虫的响应,从而筛选出抗性细胞系,淘汰敏感细胞系,在愈伤组织阶段就对其抗松材线虫特性进行早期评价,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愈伤组织抗松材线虫特性评价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718889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611089724.3
申请日:2016-12-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同步化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方法,包括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体细胞胚的成熟、萌发和转化;所述的体细胞胚的成熟培养采用液—固增殖‑固成熟方式进行。本发明的高同步化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方法,以抗松材线虫病赤松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对抗病赤松未成熟合子胚已成功诱导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体细胞胚成熟、萌发与植株再生等试验,成功获得了成熟的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在成熟培养基上产生体细胞胚的萌发率和植株转化率高,分别为67.2%和46.5%,为抗病赤松的大规模繁殖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2577956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39667.3
申请日:2012-02-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方法,该方法采用未成熟合子胚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经过维持与增殖、成熟阶段获得体细胞胚,再经过萌发阶段获得再生植株,最后进行再生植株的移栽。本发明的黑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方法,繁殖率高,在成熟培养基上培养70d后,平均每培养皿成熟的体细胞胚达144~216个,体细胞胚萌发率为63.8%,植株转化率为43.5%。这样每年可以获得大量的体胚苗,为黑松体细胞胚发生与再生植株工厂化奠定基础,解决当前造林种苗紧缺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