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显色和电化学检测的三维纸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20585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269591.2

    申请日:2017-1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26 G01N21/78

    Abstract: 一种集成显色和电化学检测的三维纸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纸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三维纸芯片在与电化学检测结合时,实现2层分析检测需要复杂的折叠逻辑顺序,且为了保证流体可以在相邻两层之间稳定流动,需要使用纤维素粉末的问题。一种集成显色和电化学检测的三维纸芯片包括上固定板、引导层、显色反应检测层、电化学检测层、下固定板、分流层、隔离层、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及对比电极;方法:三位纸芯片的加工;三维纸芯片的组装。

    一种基于薄双面胶和层叠技术的三维纸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99626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268472.5

    申请日:2017-12-05

    Abstract: 一种基于薄双面胶和层叠技术的三维纸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纸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三维纸芯片在实现多层分析检测时,需要复杂的折叠逻辑顺序,需要使用纤维素粉末的问题。基于薄双面胶和层叠技术的三维纸芯片由检测层,非检测层及固定板组成,检测层与非检测层之间是层叠结构且通过双面胶连接,芯片上设有若干液体传输通道,液体传输通道是通过在每个检测层中构造疏水区域和吸水区域,并使吸水区域封闭在疏水区域的范围内形成的,同时属于同一个液体传输通道的各层间吸水区域相贯通,被检测液体沿着液体传输通道向下传输分配,使得每层检测层分配的被检测液组分相同;方法:三位纸芯片的加工;三维纸芯片的组装。

    一种基于交流电热的自循环细胞生物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76817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705811.6

    申请日:2015-10-27

    Inventor: 任玉坤 郎琦 陶冶

    Abstract: 一种基于交流电热的自循环细胞生物反应器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循环细胞生物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生物技术的细胞培养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制备的细胞生物反应器存在加工和控制困难且不耐用的问题。本发明的基于交流电热的自循环细胞生物反应器包括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制备方法:一、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的电极刻蚀;二、浇铸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通道;三、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与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的键合。本发明设计的基于交流电热的流体自循环芯片有效的填补了微流控芯片集成微型泵的技术难题,开发了一款结构简单、寿命长、控制方便的芯片集成微型泵。

    一种用于捕捉和旋转微尺度颗粒的微流控芯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233891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689581.9

    申请日:2015-10-21

    Abstract: 一种用于捕捉和旋转微尺度颗粒的微流控芯片与应用,它涉及微流控芯片与应用。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微纳米尺度颗粒的旋转操控,转动依赖于颗粒与溶液的极化关系,对于颗粒的电学属性要求高的问题。芯片:ITO玻璃基底的中心设有正方形悬浮电极,在正方形悬浮电极的四周分别设置四个激发电极,PDMS盖片表面设有粒子流道,粒子流道的中心设有圆形反应腔,粒子流道一端设有圆形入口通孔,另一端设有圆形出口通孔;ITO玻璃基底设有电极的一侧和PDMS盖片下表面相对密封。制备方法:一、电极的加工;二、PDMS通道加工;三、芯片的制备。应用:一、颗粒准备;二、旋转微米棒。

    一种用于捕捉和旋转微尺度颗粒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233891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89581.9

    申请日:2015-10-21

    Abstract: 一种用于捕捉和旋转微尺度颗粒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它涉及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微纳米尺度颗粒的旋转操控,转动依赖于颗粒与溶液的极化关系,对于颗粒的电学属性要求高的问题。芯片:ITO玻璃基底的中心设有正方形悬浮电极,在正方形悬浮电极的四周分别设置四个激发电极,PDMS盖片表面设有粒子流道,粒子流道的中心设有圆形反应腔,粒子流道一端设有圆形入口通孔,另一端设有圆形出口通孔;ITO玻璃基底设有电极的一侧和PDMS盖片下表面相对密封。制备方法:一、电极的加工;二、PDMS通道加工;三、芯片的制备。应用:一、颗粒准备;二、旋转微米棒。

    点面电极系统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微流体驱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70998B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0910072909.7

    申请日:2009-09-16

    Abstract: 点面电极系统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微流体驱动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电极系统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微流体驱动的方法。针对交流电渗微流体驱动只能依赖于双电层理论而存在,而交流电动力学不能解释全频段内微流体流动现象问题。系统是:金属棒设有顶尖,螺旋进给装置与微位移平台相接触,聚二甲基硅氧烷板的左右两侧设有载玻片,聚二甲基硅氧烷板与面电极固接,金属棒与微位移平台固接,螺旋测微器调整至零点位置时,顶尖与面电极接触;方法是:配置中性微球溶液并注入到微通道内,在顶尖与面电极上施加交流电信号,计算流体驱动速度、效率及流量。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能进行较大频段内的微流体实验,并提供典型非均匀电场,可以解释全频段内的微流体流动现象。

    点面电极系统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微流体驱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70998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072909.7

    申请日:2009-09-16

    Abstract: 点面电极系统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微流体驱动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电极系统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微流体驱动的方法。针对交流电渗微流体驱动只能依赖于双电层理论而存在,而交流电动力学不能解释全频段内微流体流动现象问题。系统是:金属棒设有顶尖,螺旋进给装置与微位移平台相接触,聚二甲基硅氧烷板的左右两侧设有载玻片,聚二甲基硅氧烷板与面电极固接,金属棒与微位移平台固接,螺旋测微器调整至零点位置时,顶尖与面电极接触;方法是:配置中性微球溶液并注入到微通道内,在顶尖与面电极上施加交流电信号,计算流体驱动速度、效率及流量。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能进行较大频段内的微流体实验,并提供典型非均匀电场,可以解释全频段内的微流体流动现象。

    一种基于交流电热的自循环细胞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205088257U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20838011.7

    申请日:2015-10-27

    Inventor: 任玉坤 郎琦 陶冶

    Abstract: 一种基于交流电热的自循环细胞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循环细胞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生物技术的细胞培养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制备的细胞生物反应器存在加工和控制困难且不耐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交流电热的自循环细胞生物反应器包括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通过在芯片上适当的位置布置相应的微尺度电极,使成对的电极按一个方向排列,对电极施加相应的电信号,可驱动流体定向流动,达到泵送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基于交流电热的流体自循环芯片有效的填补了微流控芯片集成微型泵的技术难题,开发了一款结构简单、寿命长、控制方便的芯片集成微型泵。

    一种基于交流电热的高通量微混合芯片

    公开(公告)号:CN205146262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988561.7

    申请日:2015-12-02

    Abstract: 一种基于交流电热的高通量微混合芯片,它涉及微混合芯片。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微混合器当溶液电导率过大时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且不能很好的对整个通道高度上的流体进行均匀混合的问题。芯片:玻璃基底表面设有四组三维电极及ITO电极引线;PDMS盖片的下表面设有粒子反应流道,粒子反应流道的两端设有三组流道;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分别设有入口槽,第三流道的设有出口通孔;玻璃基底和PDMS盖片下表面相对密封,且四组三维电极的一端与粒子反应流道的两侧相贴合,另一端与ITO电极引线相贴合。

    一种用于捕捉和旋转微尺度颗粒的微流控芯片

    公开(公告)号:CN205074021U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20821120.8

    申请日:2015-10-21

    Abstract: 一种用于捕捉和旋转微尺度颗粒的微流控芯片,它涉及微流控芯片。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微纳米尺度颗粒的旋转操控,转动强烈依赖于颗粒与溶液之间的极化关系,因此对于颗粒的电学属性要求较高,如果某一颗粒与溶液的电学极化属性接近,则无法实现其有效旋转的问题。芯片:ITO玻璃基底的中心设有正方形悬浮电极,在正方形悬浮电极的四周分别设置四个激发电极,PDMS盖片表面设有粒子流道,粒子流道的中心设有圆形反应腔,粒子流道一端设有圆形入口通孔,另一端设有圆形出口通孔;ITO玻璃基底设有电极的一侧和PDMS盖片设有流道的一侧相对密封。本实用新型用于捕捉和旋转微尺度颗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