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5042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211342665.1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温下采用活性污泥培育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室温条件下,通过进水组分及运行条件的有效调控,使好氧活性污泥驯化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大大加快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培养速度。本发明运行条件为室温,无需对进水进行加热,可大大降低能耗以及运行成本。本发明无需接种厌氧氨氧化菌,在启动时仅需一次性接种好氧活性污泥,泥源广泛,易于工程应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7383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97383.3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强化厌氧氨氧化细菌富集和活性的生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基础原料,以聚季铵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等带正电荷的聚合物为改性材料,以零价铁以及含C=O、‑COOH官能团的碳基材料为功能材料,通过共混方式制备出适用于厌氧氨氧化的功能性生物载体。本发明的生物载体能够强化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富集和代谢活性,从而提高脱氮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7772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36471.7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导电涂层型生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利用涂覆方式将导电浆体均匀地涂覆在载体的内外表面,固化后在载体表面形成导电涂层。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等优势,且通过表面涂覆方式能够使得导电材料直接在载体表面形成涂层,从而充分发挥导电材料的作用。本发明的生物载体能强化厌氧互养微生物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有助于膜生物功能菌群的富集,进而强化废水厌氧处理性能和产甲烷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21465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111544519.2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25B9/60 , C25B11/031 , C25B9/65 , C25B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构建三维气‑固‑液三相界面的电化学曝气组件,该组件包含的多孔微通道材料的毫米或微米级竖直连通通道上具有可调节微米级或纳米级孔隙。在无气体扩散层的情况下,通入该组件的气体通过多孔微通道材料后可直接到达催化剂表面,实现三维三相界面的构建。该组件制备流程简单,避免了传统气体扩散电极长时间运行之后溶液渗透到气体扩散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50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42665.1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温下采用活性污泥培育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室温条件下,通过进水组分及运行条件的有效调控,使好氧活性污泥驯化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大大加快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培养速度。本发明运行条件为室温,无需对进水进行加热,可大大降低能耗以及运行成本。本发明无需接种厌氧氨氧化菌,在启动时仅需一次性接种好氧活性污泥,泥源广泛,易于工程应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009246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910291376.5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3/02 , C02F3/12 , C02F3/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沸石改性高分子悬浮生物载体的废水强化硝化工艺,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移动床生物膜工艺以及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复合工艺的核心部分——悬浮生物载体进行改进,添加功能性材料,使其具备吸附氨氮、富集硝化菌的功能。基于沸石改性高分子悬浮生物载体,以一定比例投加到MBBR/IFFAS反应器内,改善硝化菌群在载体上的富集效果,提高反应系统内功能菌群的丰度,进而强化系统的硝化效果,使出水氨氮能够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02400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84992.5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一体化电辅助微滤、超滤和纳滤膜性能综合测试平台,包括预处理系统、膜过滤系统、后处理系统、在线监测系统、显示系统、配电系统。预处理系统、膜过滤系统和后处理系统之间通过不锈钢管路相连;膜过滤系统中包括微滤膜过滤管路、超滤膜过滤管路、纳滤膜过滤管路和浸没式负压膜过滤管路;配电系统包括膜电压调控电源,通过导线连接到待测膜(组件)上提供电压。该测试平台既可自动运行,又可手动控制,可原位在线测试膜过滤性能,且测试结果可在触摸式显示屏幕和相关的仪表上显示,能够对微滤、超滤和纳滤膜在电辅助下的渗透性、截留性能、分离性能和抗膜污染性能进行测试;能够在加压过滤和负压过滤方式下对电辅助膜(组件)进行测试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0803766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1070961.9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化功能型与反硝化功能型悬浮载体联用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中的两类功能微生物对生物膜载体性能的不同需求,分别采用硝化、反硝化两类功能型生物填料作为功能微生物生长的媒介。其中硝化功能型填料更有利于硝化微生物的快速富集和生长,反硝化功能型填料更有利于反硝化微生物的快速富集和生长。在低溶解氧条件下,两类载体协同作用,共同加速生物膜的形成,优化系统中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进而实现稳定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使出水氨氮和总氮能够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124531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10426068.9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组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化学强化作用下可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多孔碳‑碳纳米管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涉及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第一步,制备多孔碳的前驱体Zif‑8;第二步,制备多孔碳;第三步,将碳纳米管在浓酸溶液中酸化,引入亲水性基团;第四步,形成混合均匀的纺丝液;第五步,湿法纺丝形成中空纤维膜。第六步和第七步分别为去除有机溶剂和PVB,形成目标材料。其优点在于:制备工艺简单,无需昂贵的设备,方法灵活可控。在电辅助下通过O2的还原产生H2O2,随后,H2O2与Fe2+的偶联产生·OH自由基。·OH自由基用于降解污染物,Fe3+通过电辅助还原为Fe2+。因此,Fe2+/Fe3+实现了有效的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115347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29004.8
申请日:2020-01-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1/467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顺序还原氧化卤代有机物的整体多通道电极,具有多排有序竖直连通的孔道,电极的孔道内表面均匀负载有两部分纳米结构的催化剂;上半部分负载的催化剂为贵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下半部分负载的催化剂为氧化铁催化剂。整体多通道电极作为阴极用于处理卤代有机物时,污染物首先吸附到电极表面,由电解水产生的原子H*与卤代物发生加氢脱卤反应,生成中间产物;然后阴极氧还原产生的过氧化氢在亚铁离子的作用下生成·OH,将脱卤后的中间产物彻底矿化。使用本发明整体多通道电极对卤代有机物进行处理时,可一步实现卤代有机物的还原及矿化,同时能有效缩短污染物的扩散距离,促进传质,显著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