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6114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16685.8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稻田排水沟渠温室气体分层通量的实验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圆柱顶盖箱、圆柱箱体、气体同步采样装置、自动进出水装置以及依次穿过圆柱顶盖箱顶部四个安装孔的温度传感器探头、污染物均匀喷洒装置、压力平衡管、微型气压计;所述圆柱顶盖箱下接圆柱箱体,气体同步采样装置位于圆柱箱体的侧面,自动进出水装置分别与圆柱箱体的顶部和底部相连接。所述污染物均匀喷洒装置上设有定滑轮,当其放线时均匀洒物瓶可沿钢丝绳I滑动同时向圆柱箱体内均匀喷洒污染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装置的实验方法。本发明实现了硫肥等污染物定量输入以及不同水动力条件控制下排水沟渠中温室气体的分层通量的精确测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978456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60156.1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多目标不确定性分析进行湖泊水质模型预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进行水质预测的模型及其参数;(2)确定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及分布特征;(3)确定进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的多个目标函数;(4)确定对应情况下目标函数的取值;(5)比较获得目标函数下的帕累托集对应的占优参数集;(6)进行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7)利用核函数估计并画出每一个参数在占优集中的密度分布,概率密度最高处对应的取值即为模型参数率定结果;(8)搜集预测所需边界条件和率定的参数一起代入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本发明能够同时给定水质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参数率定,并进行预测,能够极大的节省模型运用所需要的时间,为湖泊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信息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46091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329734.9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确定湖泊营养物参照状态浓度的方法,属于湖泊水质管理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搜集需要确定营养物参照状态浓度的湖泊n年总氮、总磷观测值,频率为每月监测1次;(2)总氮每年观测值从小到大排列,挑选前r个观测值,取其各自的相反数;(3)将它们按年内从大到小排列,取出每年前m大个值代入次序模型估计其参数,并画出重现期95%置信区间;(4)逐次增加m参与次序模型计算,直到至少有1个值超出重现期图95%置信区间,形成m个次序模型;(5)选取第m-1个次序模型,估计其25%分位点相反数作为该湖泊总氮的参照状态浓度;(6)重复(2)-(5)确定该湖泊总磷参照状态浓度。本发明能够高精度确定湖泊营养物参照状态浓度,易于在各种湖泊管理中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297871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427593.4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稻田水土系统中农药迁移转化过程的装置,包括供水水箱、农药迁移实验柱、土壤间隙水收集系统、滤液收集系统、多层支撑平台;供水水箱和农药迁移实验柱置于支撑平台上,农药迁移实验柱通过软管连接装置和供水水箱相连,其通过螺纹连接装置和滤液收集系统的柱形过滤装置相连;所述土壤间隙水收集系统由土壤间隙水采集管和土壤间隙水收集器组成,土壤间隙水采集管侧壁设有间隙水进水口;所述滤液收集系统还包括滤液收集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装置的模拟方法。本装置可模拟农药在稻田水土系统“灌水→落干→……→灌水→落干”水动力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有利于滤液中农药的准确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0929787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427591.5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土壤中污染物迁移规律的装置,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包括喷淋供水系统,污染物迁移实验柱,滤液收集系统,多层支撑平台;整个装置置于多层支撑平台上,喷淋供水系统顶部供水水箱和下部喷淋水箱两者之间通过计量泵和橡胶软管相连接,污染物迁移实验柱上下两端均为开口设计,通过螺纹连接装置分别与喷淋水箱和滤液收集系统的柱形过滤装置固定连接;喷淋供水系统包括上部供水水箱和下部喷淋水箱,喷淋水箱底部安装有板式喷头。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装置的模拟方法。本装置可在室内操作,模拟降雨周期远小于自然降雨周期,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实验所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18728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429055.9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土壤干湿交替状况下污染物迁移规律的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安装有干湿交替控制系统、污染物迁移实验柱、土壤间隙水采集系统、渗漏液收集系统;污染物迁移实验柱与干湿交替控制系统的顶部水箱形成U形连通器结构,污染物迁移实验柱通过螺纹连接装置和渗漏液收集系统的柱形渗漏液过滤装置固定连接;干湿交替控制系统还包括底部电动折叠式升降装置;土壤间隙水采集系统由土壤间隙水采集管和间隙水收集器组成;渗漏液收集系统还包括渗漏液收集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装置的模拟方法。本发明通过调节干湿交替控制系统上升、下降的高度和频率,能有效模拟干湿交替状况下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8901761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71525.6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灌溉标准化菜单式选型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设计管道灌溉设计的一级菜单及其对应的二级和三级选项;(2)搜集农田作物情况,去除当前灌溉设计中不需要涉及的一级菜单及二、三级选项;(3)走访所设计农田的农户、测量相关数据,确定所有选项的选择结果;(4)根据上述步骤获得的选项结果,查找扬州大学研究、江苏省水利厅审核公布的管道灌溉定型设计方案,获得水泵、干支管道定型结果;若无选型结果对应的产品,则将选项与有选型结果的选项最接近的情况比较,确定导致无选型结果的主要选项,在满足设计要求下重新选择设计。通过本发明,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易于在农田管道灌溉设计中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8229849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94197.8
申请日:2018-01-3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小型河道污染物降解系数不确定性及其风险程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需要确定污染物降解系数不确定性及风险程度的河道上游起始断面的选定污染物浓度C0,河道的平均流速u;(2)反复测量n次距离起始断面x米处的选定污染物浓度C(x),求得距离起始断面x米处选定污染物浓度C(x)的实测数学期望E(C)和方差D(C);(3)求出污染物的降解系数k;(4)据随机微分方程得到的污染物理论方差公式,结合该类污染物的降解系数k和实测方差D(C),求出污染物降解系数不确定性α;(5)计算α2与河道污染物降解系数k的比值,并与风险阈值比较,确定降解系数的风险程度。通过本发明,能有效的估计河道中污染物降解系数因为各种原因而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给河道管理工作带来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811937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810038268.2
申请日:2018-01-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混流泵和离心泵的自动启动方法,属于农田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利用单相旋涡自吸泵、液位检测传感器和自动切换开关实现混流泵和离心泵的自动启动,利用单相旋涡自吸泵向混流泵和离心泵泵体内注水,当注水深度能淹没混流泵和离心泵叶轮时,利用液位检测传感器检测信号,传输至自动切换开关,停止单相旋涡自吸泵,启动混流泵和离心泵进行抽水,从而实现完全自动启动的目的,该方法成本低、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农田水利混流泵和离心泵灌溉泵站上,尤其对一体化智能泵站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425644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72454.X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5B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4
Abstract: 小型泵站智能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水利工程自动化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外壳和设置在装置外壳底部的拉线端口;装置外壳正面开有显示孔,显示孔内设有触摸显示屏,装置外壳内还设有CPU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和GPRS手机通信模块,CPU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和GPRS手机通信模块通过数据线相互连接,连接后的各模块与触摸显示屏形成闭环控制,各模块的连接总线从拉线端口排出。本发明结构简单,工作原理清晰,与现有技术相比智能化程度高,安装快捷,实施容易,该控制装置通过各自模块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泵型、不同要求自已设置泵站工作参数,从而更精确地进行控制,达到精确灌溉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