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42065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980162949.9
申请日:2009-12-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4/1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1 , H01M4/621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Y10T29/49108
Abstract: 在由本发明得到的锂二次电池中,负极片(20)被构成为:负极集电体(22)的外周侧的负极混合剂层(24b)和内周侧的负极混合剂层(24a),每单位面积中所含有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理论容量一致,并且,在卷绕电极体(80)中向内弯曲地配置的弯曲部(85)之中的至少一部分,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个:(1)外周侧负极混合剂层(24b)的粘合剂含有比例,比内周侧负极混合剂层(24a)的粘合剂含有比例少;以及,(2)外周侧负极混合剂层(24b)的密度,比内周侧负极混合剂层(24a)的密度小。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03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168381.4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二次电池组件(1)具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与电池(10)一起排列且从电池(10)沿排列方向接受载荷的弹性体(40),构成电池(10)的负极(38b)具备:负极集电体(50);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52),负极活性物质层(52)具有: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第1层(52a);形成于第1层(52a)上且压缩模量大于第1层(52a)的第2层(52b),构成电池(10)的分隔件(38d)的压缩模量小于第1层(52a),弹性体(40)的压缩模量小于分隔件(38d),第1层(52a)中所含的石墨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1~2.5m2/g,第1层(52a)中所含的Si系颗粒的含量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层(52)的总量为6质量%~13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808098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810378431.X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10/44 , H01M10/0567 ,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收纳有至少包含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组的壳体,将第1电解液浸渍入电极组中,将负极的电位降低至第1电位,将FEC注入至壳体中,将负极的电位降低至第2电位。负极至少包含石墨和硅氧化物。第1电解液不包含FEC。添加剂具有0.5V(vs.Li+/Li)以上且1.5V(vs.Li+/Li)以下的还原分解电位。第1电位高于0.2V(vs.Li+/Li),且为还原分解电位以下。第2电位为0.2V(vs.Li+/Li)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299444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610464276.4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0587 , H01M1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电池组。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卷绕电极体,并且该卷绕电极体包括两个弯曲部和具有扁平表面的中央扁平部。正极卷绕终端、负极卷绕终端和隔板卷绕终端位于同一弯曲部上。负极卷绕终端配置在从正极卷绕终端在卷绕方向上前移的位置处,并且隔板卷绕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位于从负极卷绕终端在卷绕方向上前移的位置处。从负极卷绕终端到隔板卷绕终端的距离a(mm)和从正极卷绕终端到负极卷绕终端的距离b(mm)满足关系0.5≤a×(a+b)≤104且0≤b≤11。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578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510608798.2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4/624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2004/021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所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在正极集电体表面设置的正极合剂层。正极集电体具有主体层和由碳材料构成的表面层,所述表面层至少在主体层表面的设置正极合剂层的部分设置。正极合剂层具有第1正极活性物质、第2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第1正极活性物质由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第1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第2正极活性物质包含由第2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粒子、在由第2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碳膜、和在碳膜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海藻酸盐,所述第2锂复合氧化物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导电剂包含碳粒子、和在碳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海藻酸盐。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578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608798.2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4/624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2004/021 , H01M10/058 , H01M4/362 , H01M4/583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所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在正极集电体表面设置的正极合剂层。正极集电体具有主体层和由碳材料构成的表面层,所述表面层至少在主体层表面的设置正极合剂层的部分设置。正极合剂层具有第1正极活性物质、第2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第1正极活性物质由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第1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第2正极活性物质包含由第2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粒子、在由第2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碳膜、和在碳膜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海藻酸盐,所述第2锂复合氧化物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导电剂包含碳粒子、和在碳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海藻酸盐。
-
公开(公告)号:CN105340121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480037129.8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2 , H01M10/0567 , H01M10/058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62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0587 , H01M2004/027
Abstract: 由本发明提供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10),具备电极体(50)和非水电解液,所述电极体(50)包含正极(64)和负极(84)。负极(84)具备负极集电体(82)、和在该负极集电体(82)的表面上形成的至少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86)。在负极合剂层(86)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形成有至少包含硼(B)和钠(Na)的被膜,将负极合剂层(86)的每单位面积的被膜中所含的钠(Na)的量[μg/cm2]设为A、将硼(B)的量[μg/cm2]设为B时,二者之比即A/B小于0.1。
-
公开(公告)号:CN103907238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180074537.7
申请日:2011-11-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 , H01M10/0569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6 , H01M2/0217 , H01M2/08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10/058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简便地可量产具有稳定的电池性能的密闭型锂二次电池的方法。本发明的密闭型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备电极体、电解液、规定形状的可密闭的金属制或非金属制的硬壳体的密闭型锂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具备正极和负极的上述电极体和上述电解液收纳于上述硬壳体内的工序;在使上述硬壳体内形成负压的状态下,对上述硬壳体进行密封的密封工序;在上述密封工序后,调整到上述电极体产生气体的电压的初次充电工序;以及在上述初次充电工序后,充电至预定的电压的主充电工序;其中,从上述密封工序后直至上述主充电工序期间,以使上述硬壳体内不向大气开放的方式保持上述硬壳体的密封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3181018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080069808.5
申请日:2010-10-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4/139 , H01M4/1393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 , H01M4/0404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9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该方法包括:(A)对于多个不同的负极活性物质,分别掌握多个不同的振实次数n时的振实密度Xn(g/cm3);(B)掌握由含有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混合剂所构建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密度Y(g/cm3);(C)由所述Y相对于所述振实密度Xn的回归直线Y=aXn+b,掌握该回归直线的斜率a为0.5以下且决定系数R2为0.99以上的振实次数n’;(D)由所述振实次数n’时的所述回归直线Y=aXn’+b的图,掌握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密度Y处于所希望的范围的Xn’的合格范围;(E)选择具有所述合格范围的Xn’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该负极活性物质制作负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