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止回结构、泵体组件及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187936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2001.X

    申请日:2024-09-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止回结构、泵体组件及压缩机,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解决了阀片受到气体力作用时会快速地上升或下降到阀座上的限位结构并与之发生冲击,影响阀片的寿命和产生噪声的技术问题。该排气止回结构包括阀座、阀片、调节件、叶轮;阀座设置在静涡旋盘的排气口外侧;阀片活动设置在阀座顶部;阀座顶部设置有与阀腔和外部环境分别连通的调节螺孔;调节件螺接在调节螺孔内;调节件顶部与阀片连接,底部与位于阀腔内的叶轮连接。本发明阀片的轴向运动速度可以通过调节件上设置的螺纹的相关参数来控制,使得阀片的运动平稳可控,减小阀片与阀座之间的冲击力,保证排气止回结构的使用寿命,并减小因阀片冲击阀座而发出的噪声。

    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5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936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73110.5

    申请日:2024-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和静电分离组件以及待润滑元件,壳体,设有供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物进入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设有电离通道,所述电离通道用于电离所述混合物,以使所述润滑油中的油颗粒携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待润滑元件,设于所述壳体中;静电分离组件,包括润滑通道和电集油件,所述润滑通道与待润滑元件相接,所述电集油件设于所述润滑通道中,所述电集油件用于吸附带电的油颗粒,所述油颗粒经所述润滑通道流向所述待润滑元件。通过本发明利用电集油件吸附混合物中带电的油颗粒,当油颗粒积累到足够多时会沿着润滑通道流向待润滑元件进行润滑,实现了冷媒与润滑油的分离,从而降低了排气的含油量。

    压缩机止推结构及压缩机
    5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56446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44689.8

    申请日:2024-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止推结构及压缩机,该止推结构包括曲轴组件与止推轴承。曲轴组件的内部构造有与压缩机的润滑油池连通的润滑油道;止推轴承包括用于支撑曲轴组件的止推面,止推轴承的相对的两侧分别构造有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第一油腔连通润滑油道,止推轴承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的通孔。止推面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油槽,止推轴承上构造有连通第二油腔与油槽一端的中间通道,油槽的另一端连通润滑油池。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为止推轴承的止推面提供更良好的润滑效果;润滑油可以不断带走止推轴承处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对止推轴承进行冷却,降低止推轴承处的润滑油温度,可以避免润滑油因高温失效。

    一种具有吸气止回结构的气缸及其控制方法、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0920987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811179573.X

    申请日:2018-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吸气止回结构的气缸及其控制方法、压缩机。所述的气缸包括气缸本体,所述的气缸本体上开设有吸气孔,还包括止回阀组件,所述的止回阀组件设置于吸气孔内,该止回阀组件随气缸的吸气、排气动作,气缸吸气时止回阀组件将吸气孔开启、气缸排气时止回阀组件将吸气孔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吸气止回结构的气缸及其控制方法、压缩机,通过在吸气孔内设置止回阀组件,有效防止和避免了双滑片气缸结构吸气回流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案结构简单,装配工艺简易,可以有效改善双滑片气缸吸气回流的问题,降低了压缩机压缩功耗的损失,显著提升双滑片气缸及压缩机的能效。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9231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65556.9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壳,机壳内部设有盖体组件、泵体组件和电机组件,盖体组件与泵体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一容腔,电机组件与泵体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容腔;第一容腔第一回气容腔和第一排气容腔,泵体组件上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与第一回气容腔连通;向下流通结构和向上流通结构,向下流通结构的进气端与第一回气容腔连通、排气端与第二容腔连通,向上流通结构的进气端与第二容腔连通、排气端与第一排气容腔连通;排气管,经向上流通槽流入至第一排气容腔中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至压缩机外。本发明中的压缩机由于采用上述排气路径,可形成更强甩油效果,降低压缩机排气含油量,提高系统换热性能。

    涡旋压缩机及空调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2438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880279.6

    申请日:2023-07-18

    Inventor: 李晓文 廖熠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及空调,涡旋压缩机包括动涡盘,用于与静涡盘啮合,以压缩气体;曲轴,与所述动涡盘连接,用于带动动涡盘转动;曲轴支撑部,用于将曲轴约束在预设位置,以使所述曲轴在预设位置转动;动涡盘上开设有插入槽,曲轴插入在所述插入槽中,动涡盘远离所述静涡盘的一端开设有动盘形变槽。动涡盘上开设的插入槽使得曲轴能够插入到动涡盘中,使绝大部分应力从动涡盘转移到曲轴上,降低了动涡盘的倾覆力矩,使得动涡盘受到的磨损降低。同时,动涡盘上开设的动盘形变槽能够在动涡盘受力时发生形变,使得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接触方式成为面接触,而非线接触或点接触,降低了接触应力,从而降低了压缩机中的磨损。

    泵体组件和涡旋压缩机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790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272665.9

    申请日:2022-10-18

    Inventor: 李晓文 廖熠 徐嘉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和涡旋压缩机。该泵体组件包括经导气通道连通的压缩腔和背压腔,所述压缩腔至少包括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气体压力;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有设在所述背压腔中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背压腔分隔为至少两个气压不同的低压腔和高压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高压腔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低压腔位置对应且连通。本申请在背压腔中设置分隔件,使得背压腔存在相对独立具有不同气压的两个腔室,实现背压腔里出现不同的轴向作用力,达到与不同压缩腔的轴向平衡,降低动涡旋盘的倾覆力矩,优化动定两个涡盘的端面磨损,提高高速化可靠性。

    压缩机排气口开合机构、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5961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87842.0

    申请日:2022-0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排气口开合机构、压缩机及空调装置。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排气口;活动件可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活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活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压缩机的排气高压腔连通;活动件具有内腔,内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与压缩机内压缩气体连通;在压缩机的排气高压腔的压力小于压缩机内压缩气体的压力时,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增大排气口的开度;在压缩机的排气高压腔的压力大于压缩机内压缩气体的压力时,活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降低排气口的开度至排气口关闭。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0969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759015.6

    申请日:2021-07-0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第一动涡旋盘和第二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同时与第一动涡旋盘和第二动涡旋盘配合,第一动涡旋齿能与第一静涡旋齿配合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第一压缩腔,第二动涡旋齿能与第二静涡旋齿配合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第二压缩腔,第一动涡旋盘与第二动涡旋盘的形状和结构均相同,静涡旋盘具有中心轴线,且第一静涡旋齿与第二静涡旋齿相对于中心轴线成180°对称设置。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在动盘工作过程中的离心力、气体力的相互抵消,实现力矩的自平衡;能够取消主、副平衡块结构,大大缩短了直轴长度,减小了压缩机整机相对体积。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0969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759015.6

    申请日:2021-07-0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第一动涡旋盘和第二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同时与第一动涡旋盘和第二动涡旋盘配合,第一动涡旋齿能与第一静涡旋齿配合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第一压缩腔,第二动涡旋齿能与第二静涡旋齿配合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第二压缩腔,第一动涡旋盘与第二动涡旋盘的形状和结构均相同,静涡旋盘具有中心轴线,且第一静涡旋齿与第二静涡旋齿相对于中心轴线成180°对称设置。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在动盘工作过程中的离心力、气体力的相互抵消,实现力矩的自平衡;能够取消主、副平衡块结构,大大缩短了直轴长度,减小了压缩机整机相对体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