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诊、舌诊采集舱
    5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7940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1910684240.0

    申请日:2019-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面诊、舌诊采集舱,可按中医诊断标准对受诊人员进行面部、舌部体征采集,所述采集舱的采集器包括出光罩和位于出光罩后部的光源;所述出光罩为一内置灯腔的多棱锥体;锥体底面敞开为朝向受诊人员面部的出光口;所述灯腔内设有环形灯;环形灯的中央处设有拍摄装置;环形灯的环面为朝向出光口的出光面,出光面处覆以可对光进行漫折射的漫射透光材料;所述出光口两侧分设有朝出光口内侧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反射板;所述侧反射板以多个波折面形成朝向出光口内的反光面;所述反射板反光面和灯腔内表面均为密布微小皱褶的粗糙面;本发明能形成用于采集面诊、舌诊的体征数据的标准光照环境。

    基于大数据的呼吸健康评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855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8996.9

    申请日:2025-0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健康评估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大数据的呼吸健康评估系统,系统包括:呼吸参数分析模块、交互关系评估模块、呼吸异常检测模块、呼吸状况评价模块。本发明中,通过分析胸腔压力波形数据,实现对呼吸参数的准确提取和呼吸周期性变化的评估,准确识别用户的呼吸模式,采集生理参数并分析与呼吸模式的相互关系,揭示多种生理因素对呼吸健康的影响,增强对呼吸健康的动态监测能力,结合异常呼吸参数的检测与识别,实现对呼吸异常原因的识别和分类,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制定治疗计划和健康管理策略,提升了诊断效率,减少了误诊率,结合持续的趋势分析,为多种慢性病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经颅电刺激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73841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38020.X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经颅电刺激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模拟前端模块、ADC采集模块、血氧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经颅电刺激模块、采集刺激一体化模块,通过控制模块获取预设刺激方案,根据目标对象的第三脑电信号、脉搏数据和血氧数据对预设刺激方案进行调节,得到目标刺激方案,确定目标刺激方案对应的目标控制指令;将目标控制指令传输给经颅电刺激模块,经颅电刺激模块根据目标控制指令控制采集刺激一体化模块采用目标刺激方案对目标对象进行经颅电刺激,以提升经颅电刺激对目标对象的刺激效果,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tES刺激治疗的稳定性。

    基于提升小波变换与形态学滤波组合的脉搏信号去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668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80314.2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与形态学滤波组合的脉搏信号去噪方法,属于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本发明将提升小波变换与形态学滤波进行了耦合,通过在提升小波分解和提升小波重构之间引入形态学滤波的去基线处理,降低了提升小波分解和重构所需的层数。由于数字电路中,小波变换需要使用大量乘法器,而形态学滤波方法则通过加法器与减法器即可实现,基于本发明的脉搏信号去噪方法设计数字电路时,可以大大降低电路面积,对于硬件资源的需求较小,且实时性也得到明显提高。

    用于监测患者的微循环的系统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668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998679.1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用于确定患者的可以与败血症相关的全身反应的微循环评估系统和方法。与患者联接的微循环评估设备获得患者的微循环评估。系统逻辑将算法应用于微循环评估以间接地确定全身反应。人工智能和/或机器学习逻辑收集微循环评估数据和对应的实际全身反应以限定将微循环评估与全身反应相关的算法。系统逻辑可以基于全身反应推荐治疗。系统逻辑还可以管理治疗装备的操作以递送治疗。微循环评估设备可以例如利用任何合适的技术获得微循环评估,诸如超声、视频毛细管显微镜检查或热成像。微循环评估设备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者结合入病床。治疗可以包括体温调节、氧合或输注物递送。

    一种云端实时互动远程智能中医脉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446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86651.9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端实时互动远程智能中医脉诊系统。病人端采用可穿戴气囊加压的结构,并列设计三路,通过气囊不同程度的柔性膨胀加压,实现医生指法“浮、中、沉”的模拟;医生端采用仿生手的结构,通过音圈电机不同PWM控制参数,实现对于脉搏幅值、频率的定量复现,同时采用仿生皮肤、仿生血管结构,使得医生远程脉搏感知触感更为真实,脉搏诊断更准确;病人端与医生端通过TCP协议与云端服务器互联实现双端远程实时互动,远程实现传统中医脉诊过程。本发明有效解决远程智能脉搏诊断的难题,解决传统脉搏诊断设备体积大、不便携以及大部分装置未考虑不同程度按压取脉的问题,为远程智能诊疗提供新模式,为日常健康监测提供基于中医脉诊的新思路。

    一种多传感器脉搏波定位装置及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3885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30465.5

    申请日:2024-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传感器脉搏波定位装置及分析系统,属于脉搏波监测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桡动脉定位受噪音干扰严重,且多传感器信息未被高效利用,限制系统分析性能的问题。所述装置包括:容置壳体;传感器模块,包含多个红外传感器和多个红光传感器,多个红外传感器和多个红光传感器间隔排布、且均嵌设在容置壳体内;红外传感器用于监测桡动脉上的脉搏波红外信号,红光传感器用于监测脉搏波红光信号;确定模块,与多个红外传感器和多个红光传感器均电连接,用于根据多个脉搏波红外信号和多个脉搏波红光信号确定每个脉搏波红外信号对应的纯净脉搏波信号,并根据多个纯净脉搏波信号确定脉搏波采集位置。本发明用于脉搏波的采集和分析。

    一种外科用穿刺装置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026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67876.6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外科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外科用穿刺装置,包括注射机构、防感染机构和储存机构,注射机构能够防止针头的注射方向发生转变,从而能够避免损伤周围的组织,并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麻醉效果,防感染机构能够在皮肤伤口处进行有效的防菌隔离,同时对伤口的出血情况进行实时检测,还能在伤口感染流脓或流出其他液体时,被检测到并做出提示提醒患者,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储存机构能够让滞留管在背部的病人对伤口进行实时控制,从而在伤口出现问题时能及时作出有效处理,同时在休息时,避免因储存袋与胸腔的高低差较小导致液体回流,降低感染机率,并能够对储存袋负压进行控制,且对储存情况进行实时检测。

    基于向量速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超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4572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080053311.8

    申请日:2020-04-15

    Abstract: 一种基于向量速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超声装置。基于向量速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向目标区域发射超声波束,目标区域包括血管(S110);接收从目标区域返回的超声波束的超声回波,以获得超声回波信号(S120);根据超声回波信号,确定血管中的血流的向量速度(S130);根据向量速度确定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应的标量值(S140);根据标量值,得到血流动力学参数(S150)。可见,基于向量速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可以基于血流的向量速度确定各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不仅包括基于标量值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还可以包括基于方向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此能够为血流的动力学状况提供更加丰富的可供参考的参数,为后续的血流分析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