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1976777U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20448778.8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7/14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一种具有支撑体的绕阻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包括基座、半导体气体传感器以及若干PIN脚,所述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包括:支撑体;绕阻电极,所述绕阻电极设于所述支撑体表面,所述绕阻电极由绕制在所述支撑体的电极线表面所形成;气敏材料,所述气敏材料位于所述绕阻电极的覆盖区域;引线电极,所述引线电极与所述绕阻电极电性连接;信号电极,所述信号电极与所述气敏材料连接,且与所述绕阻电极绝缘设置;其中,所述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引线电极以及信号电极分别电性连接于不同PIN脚上。本申请提供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在单根支撑结构上形成多个单元体阵列后,再进行切割形成单个的元件,经过封装和测试,形成最终的传感器,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206024253U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21061622.6
申请日:2016-09-19
Applicant: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基材,包括相背对设置的第一、第二表面;柔性线路层,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电路层和多个绝缘介质层,其中第一个电路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的第一表面,最顶层电路层设置在顶层绝缘介质层上;所述柔性线路层包含导电通孔、导电盲孔和导电埋孔等,分别用以将该多个电路层电连接,将表面电路层与内部电路层电连接以及将至少两个内部电路层电连接,所述导电通孔、导电盲孔和导电埋孔均主要由分布于所述绝缘介质层上的孔道组成,所述孔道内填充有导电填料。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柔性电路板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易实施,电路层数多而厚度小等特点,超薄柔软,可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05808982U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20736890.7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芯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芯片包括:基底,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表面和第二基底表面;设置于第一基底表面上的加热层和功能层及设置于第二基底表面上的绝热层;绝缘介质层,设置于功能层和加热层之间;加热层较功能层靠近第一基底表面,加热层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加热电阻和加热电极,功能层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信号感测电极和气体敏感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芯片,通过绝热层固定于基座上形成半导体气体传感器,与传统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制备工艺相比,具有更小的封装尺寸和更低的功耗;与MEMS气体传感器制备工艺相比,制备工艺更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205697729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300584.9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B5/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可穿戴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的柔性基底层;以及,功能电路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导电线路层和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导电线路层电性结合;并且,所述功能电路层中的至少两个电性功能部彼此电性隔离,至少一导线从该至少两个电性功能部之间的电性隔离部上通过而形成跳线结构,并将该至少两个电性功能部电连接。所述功能器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一种以上传感元件、控制及无线通讯模块等。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可穿戴装置采用印刷电子技术制备,具有薄、柔、小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人体佩戴的舒适性,同时集成了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对人体相关信息的实时监测和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203630074U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320822801.7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具有表面;设置在所述表面的信号感测电极,所述信号感测电极包括两个导电电极、以及电性连接所述两个导电电极的功能层;设置在所述表面的加热电极,所述加热电极与所述信号感测电极彼此绝缘,所述加热电极环绕所述信号感测电极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通过将加热电极环绕信号感测电极设置,可以保证信号感测电极处于加热电极产生的均匀热场中,加热效果稳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感器的响应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222014051U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20448731.1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一种绕阻式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由绕阻电极构成,所述绕阻电极由绕制在所述支撑体表面的电极线构成;气敏材料,所述气敏材料位于所述绕阻电极的覆盖区域;引线电极,所述引线电极与所述绕阻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引线电极连接外部电源。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绕阻式气体传感器,可以在单根刚性支撑结构上批量绕制电阻丝、批量自动喷涂气敏料,然后再进行切割形成单个的元件,这样可以实现批量化作业;和目前传统绕阻式制备工艺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器结构能够更加快速、批量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传感器的均一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697715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301558.8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可穿戴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的柔性基底层;功能电路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导电线路和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结合;以及,粘贴层,至少分布在所述柔性可穿戴装置表面上的、用以与人体相接触的区域内。所述功能器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一种以上传感元件、控制及无线通讯模块等。所述柔性可穿戴装置的整体厚度小于2mm。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可穿戴装置采用印刷电子技术制备,具有薄、柔、小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人体佩戴的舒适性,同时集成了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对人体相关信息的实时监测和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204389426U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20055141.3
申请日:2015-01-26
Applicant: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该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包括:基底;加热层;设置于基底上;功能层,设置于基底上且与加热层绝缘,功能层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信号电极和检测层;其中,检测层包括依次形成于基底上的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第一薄膜层的比表面积小于第二薄膜层的比表面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通过将检测层设置为包括不同比表面积的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比表面积较小的第一薄膜层作为体电阻层以稳定体电阻,防止检测层的体电阻发生漂移,比表面积较大的第二薄膜层作为气体敏感层以检测目标气体,提高了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且保证了较高的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16669820U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22906815.4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传感器器件,包括支撑柱与气体传感器芯片,所述气体传感器芯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信号电极,所述信号电极包括检测电极与搭接电极,所述基板第一表面设有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设有连续导电材料,形成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的两端分别设有搭接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搭接电极电性连接;气敏材料层,所述气敏材料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检测电极;连接电极,所述气体传感器芯片通过连接电极与支撑柱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的气体传感器器件与支撑柱直接电连接,然后通过支撑柱与外界电路连接,这样制备的工艺流程减少,成本降低,且使的气体传感器的结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215910384U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21382707.5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7/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催化燃料气体传感器,包括微热板和催化材料层,微热板包括基底及加热层,加热层包括电连接的加热电极以及加热电阻,加热电极设置在基底上;基底的中心加热区设置有连续凹陷部,凹陷部内设有导电材料,形成加热电阻;催化材料层设置在加热电阻的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凹陷部的宽度以及深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加热电阻的电阻大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更加小型化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