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3907993U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22857146.1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三沙美济渔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海岛礁珍珠贝增养殖防污损生物装置,涉及人工养殖技术领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浮性单元、阻尼单元、防污损外套框和重力单元,养殖单元位于所述防污损外套框中,所述养殖单元的上端与所述阻尼单元连接,清洗单元穿设在所述防污损外套框中并用于清洗所述防污损外套框,水动力旋转单元连接在所述清洗单元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利用自然海洋波浪动力进行驱动,无需额外提供有动力驱动的清洗机即可达到防污损的效果,减少了养殖设施投入成本及人力清洗成本,并避免了养殖珍珠贝免受应激、污损清洗损伤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19894278U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21288764.6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IPC: A01K61/5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棕带仙女蛤养殖装载笼,公夹持锢与母夹持锢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位于公夹持锢内的一侧滑杆顶部一端焊接有连接耳,位于母夹持锢内的一侧滑杆顶部一端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头,按动固定头,固定头往滑动槽内收缩,使固定头与连接耳分离,旋转旋转螺栓上的螺母使螺母与母夹持锢连接处分开一定缝隙,使螺母此时无法固定母夹持锢的位置,拉动公夹持锢和母夹持锢在钢丝绳的连接作用下使隔离网展开,公夹持锢和母夹持锢与放置盘脱离,人工将完全展开的养殖笼内的仙女蛤取出即可,无需人工摔、撞养殖笼,避免了仙女蛤的损伤,且一人即可完成操作,节省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6874528U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21647424.9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 三沙美济渔业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海岛礁珍珠贝生态增殖网箱,包括网箱,沿所述网箱的顶部开口设有第一浮绳,第一浮绳上设有浮筒,网箱周围设有主锚,主锚一端通过主锚绳固定在第一浮绳上,另外一端固定于海底;网箱的底部下方还设有副锚,副锚一端通过副锚绳固定于所述网箱底部,另外一端固定于海底;网箱的顶部开口处还设有第二浮绳,第二浮绳上设有贝类养殖机构;贝类养殖机构为幼贝驯养机构、幼贝养殖机构、中贝养殖机构或大贝养殖机构。该网箱能隔绝大型鱼类的进入,有效控制贝类表面附着生物,通过控制不同营养层级水产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不同大小时期的珍珠贝进行分级投放和管理,优化珍珠贝养殖模式,提高贝类增殖过程中的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214903116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0679086.0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 , 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参养殖设施,涉及海参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内部能够形成养殖空间的养殖分离装置,所述养殖空间内用于养殖海参,所述养殖分离装置上布设有分离孔,所述分离孔能够使得海参幼体及海参亲体的管足通过,整个海参亲体不能通过所述分离孔,所述养殖分离装置具有能够与养殖池池壁贴合的侧壁,本申请能够减少海参管足断裂的情况、容易分离和转移海参亲体与幼体、结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212488028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2032660.1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IPC: A01K63/00 , A01K61/10 , A01K63/04 , A01K63/06 ,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黄鳍金枪鱼野生幼鱼室内驯化养殖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驯养池1;所述驯养池1的池底开设有排水口2;自排水口2开始,沿水循环的方向依次连通有排水管道3、水净化处理组件4、水泵5、位于驯养池1顶部的进水管道6和位于驯养池1内的紫外消毒组件7;所述驯养池1的上方设置有照明组件8;所述驯养池1的池底设置有增氧组件9。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成功解决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在室内养殖池内无法驯化养殖的技术问题。首次实现了黄鳍金枪鱼野生幼鱼室内驯化养殖。(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844659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89511.7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 G16C20/20 , G16C20/30 , G16C20/70 ,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8/231 , G06V20/05 , G06V40/10 , C02F1/00 , A01K61/10 , A01K63/04 , G06F113/08 , G06F113/14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循环水优化的东星斑养殖管理方法及系统,旨在提高养殖效率和水质管理水平。首先,将目标养殖池划分为N个子区域,获取各区域水质参数数据,并进行水质评估,生成水质评估报告。然后,基于聚类算法分析水质评估报告,识别水质分布特征,制定循环水系统的管道布局、流量和水流路径,形成系统构建方案。根据该方案构建循环水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变化,识别其特征,制定系统自适应控制参数,形成控制方案。最后,评估控制方案下东星斑的养殖质量,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控制参数,完善养殖管理策略。本方法通过科学水质评估与优化,构建高效循环水系统,提升东星斑养殖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446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889511.7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 G16C20/20 , G16C20/30 , G16C20/70 ,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8/231 , G06V20/05 , G06V40/10 , C02F1/00 , A01K61/10 , A01K63/04 , G06F113/08 , G06F113/14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循环水优化的东星斑养殖管理方法及系统,旨在提高养殖效率和水质管理水平。首先,将目标养殖池划分为N个子区域,获取各区域水质参数数据,并进行水质评估,生成水质评估报告。然后,基于聚类算法分析水质评估报告,识别水质分布特征,制定循环水系统的管道布局、流量和水流路径,形成系统构建方案。根据该方案构建循环水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变化,识别其特征,制定系统自适应控制参数,形成控制方案。最后,评估控制方案下东星斑的养殖质量,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控制参数,完善养殖管理策略。本方法通过科学水质评估与优化,构建高效循环水系统,提升东星斑养殖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871363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810336813.6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苗开口饵料及该饵料的获取方法,所述鱼苗开口饵料由合浦珠母贝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中分离的动、植物极细胞构成。本发明鱼苗开口饵料更适宜口裂较小鱼苗规模化培育。
-
公开(公告)号:CN10912241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785277.8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尾鰤苗种标粗培育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造培育池:在室内建造水泥养殖池,所述水泥养殖池的排水口设于底部中央,进水口向池壁倾斜,水泥养殖池内部还设有多个充气气石,即为培育池;(2)准备苗种标粗培育池:培育池采用自然光线照射,进行消毒后注入标粗水质;(3)苗种标粗培育:先对鱼苗进行消毒,再进行筛苗和分池处理,待鱼苗稳定后采用微流水养殖的方式对鱼苗进行养殖管理,所述养殖管理包括日常维护、水质控制和饵料投喂,标粗培育至鱼苗达3cm,即可下网箱进行成鱼养殖。本发明降低黄尾鰤育苗成本,标粗培育得到的鱼苗规格整齐、生长快、适应能力强、存活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64855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25209.0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照调节的东星斑体色改善方法及系统,首先,通过预设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东星斑历史视频数据,提取体色色彩特征,并构建光照体色关联数据表。然后,在养殖周期内,采集实时监测视频数据,利用DBSCAN聚类算法识别出最大聚类组的色彩特征,并通过DCA融合算法对聚类组特征数据进行融合形成融合体色特征数据。结合关联数据表,进行最优光照参数分析,筛选出优选参数进行应用。在下一个周期,实时更新数据,动态调整光照参数,实现东星斑养殖光照的精准化、信息化与动态化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