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10781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510456687.4
申请日:2015-07-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南大学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钟鸣 , 高赐威 , 陆婷婷 , 陈宋宋 , 孙玲玲 , 蒋利民 , 韩永军 , 刘福潮 , 闫华光 , 李德智 , 苗常海 , 何桂雄 , 孟珺遐 , 成岭 , 何子亨 , 张建华 , 彭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用户需求响应潜力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观测年每日96点的历史负荷数据;获取影响用户负荷的特征量,特征量共1个;分别对历史负荷数据和特征量对应当天的负荷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时间维度对历史负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获取聚类中心C,将用户分为m类;利用贝叶斯分类法预测指定预测日用户行为模式的聚类中心Cs;计算用户预测日的需求响应潜力;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用户负荷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动态计算用户的每日每时需求响应最大可削减负荷量,对需求响应活动中单个电力用户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精细化计算,为需求响应策略制订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充分发挥了其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8820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10823143.2
申请日:2014-12-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能效信息集中交互仪及其能效评估方法,所述交互仪包括微处理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电源模块、RS232接口和RS485接口;所述数据存储模块、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232接口和RS485接口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双向连接。本发明所述方法,实现了便携、多类型数据采集、多种接口传输等完全适应工业现场热工参数和电参数同时采集、传输的需求,为电力能效监测主站提供准确的能效基础数据,实现对用户侧用能设备或系统的能效分析与能效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5488342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844563.3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升压运行项目碳减排量的核算方法,包括:确定项目边界;基准线情景碳排放量计算;项目碳排放量计算;计量方式对碳排放的影响校准;确定碳减排量;数据监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从局部配电网的角度核算碳减排量,适用于局部配电网升压改造的场合,比单条线路逐一计算提高了效率;充分利用电网中已安装的电能计量装置,其中计量表计的设计、安装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项目排放量测数据获取的来源可靠,有效提高了减排量核算的准确度;核算方法中需要测量的参数少,且主要是电量参数的测量,减少了被测参数随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核算过程易于计算机编程实现测量数据的导入、处理,可显著减少核算工作所需的人力和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5356461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44553.X
申请日:2015-1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产生的间接碳减排量的核算方法,包括:分析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在低压线路中产生的附加损耗;分析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在配电变压器中产生的附加损耗;实施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措施后,基于该附加损耗分析结论,核算所关注低压配电网因附加损耗减少,导致间接碳排放强度降低所带来的碳减排量。该核算方法可用于注册我国的自愿减排方法学,评价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措施的碳减排效果,以及对电网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同时,通过加强对中低压电网运行优化的管理,能够促进电网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不仅影响电网企业节能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关系到电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352108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633128.6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IPC: F24F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空调用电模式的负荷优化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根据定频空调的一阶热动力学模型,建立室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2)根据定频空调的特征,结合由用户偏好设置的室内温度控制区间,确定空调工作状态的占空比;(3)建立人体舒适满意度量化模型和用电成本经济性量化模型:(4)根据人体舒适满意度和用电成本经济性建立用户综合满意度的优化模型;(5)建立空调用电模式的综合调控策略。本发明根据电网平台实时电价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定频空调的实际运行情况,拟合出了实时电价和空调的工作模式的函数关系,实现了从电网层面通过调整实时电价的变化来对空调的运行模式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509159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52616.1
申请日:2011-11-09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配电网现有理论线损评估方法误差较大,针对配电网的负荷波动、不平衡、谐波畸变、参数变化等特点难以精确分析等不足,提出了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评估方法。该方法能比较科学、完整地综合反映中低压配电网的各损耗影响要素,相比《DL686-1999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介绍的“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最大电流法、等值电阻法”等仅仅根据配电网单线图、典型日24点、采用非同步的电流抄录数据等线损方法,在理论线损的“算法、参数、负荷数据”等三要素更加精确,为配电网的损耗分析和能效评估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50693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15383.8
申请日:2011-10-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工型能效数据采集终端,终端包括微处理模块MCU、数据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和RS485接口模块;微处理模块MCU与信号采样模块连接,包括芯片时钟模块和AD转换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与微处理模块双向连接;电源模块为微处理模块MCU供电;RS485接口模块、微功率无线模块和PLC载波通信模块分别与微处理模块MCU双向连接。本发明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可靠性高;解决了热工量能效数据采集和传输难题,实现集群式部署、多种数据类型采集、多种接口传输等完全适应工业现场能效热工量的采集。此外,该终端还考虑了不同工作环境需求,如通信模式也可采用微功率无线、PLC等信号传输方式,并为未来主站的智能控制实现留下扩展接口。
-
公开(公告)号:CN102435889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15095.2
申请日:2011-10-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谐波电量型能效采集终端,该终端包括外壳、MCU模块、与所述MCU模块分别连接的传感器模块和电源存储模块,与所述MCU模块分别连接的计量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外壳涂覆有电磁屏蔽层;其中,所述通信模块选自RS485接口、PLC单元或微功率无线单元。本发明所提供的谐波电量型能效采集终端,通过集群式部署,可以对多种谐波电量参数进行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99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071819.7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济南大学
Inventor: 张思瑞 , 卜凡鹏 , 周旻 , 高子寒 , 龚利武 , 张炜 , 刘维亮 , 成岭 , 李文 , 张静 , 孙一凡 , 方景辉 , 屠晓栋 , 王占博 , 林晶怡 , 蒋利民 , 屈博 , 李梦 , 卢浩鹏 , 李春红 , 钱伟杰 , 吴昱德 , 杨玉锐 , 向珉江 , 张旭 , 王鲁浩 , 赵盛楠 , 程新功 , 王林林 , 徐航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考虑配电网承载能力的电能替代演化路径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某时段地区各企业的数据结合行业空间滞后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下一时段该地区电能替代所在行业的规模值;基于具有不同组态的企业集群,进行电能替代演化路径的模拟,得到某时段该地区电能替代的扩散率;基于所述扩散率和所述规模值进行计算,得到下一时段该地区电能替代的规模值;基于配电网参数结合配电网承载能力评估指标计算得到的电能替代最大负荷接入量,对所述电能替代的规模值进行修正,得到接入配电网的电能替代量;本申请模拟电能替代演化路径,使预测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计算电能替代负荷接入量考虑配电网最大承载能力,为电网提供了更为实际和操作性的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98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0003749.0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集中供热热力站的热泵冷热联供系统,包括:一次管网、二次管网、水源热泵、热水型吸收式制冷机组、换热器、蓄热罐、蓄冷罐,在冬季利用一次管网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组进行供冷,同时利用水源热泵和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吸收热和冷凝热向二次侧供热;在夏季利用水源热泵和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冷,回收冷凝热和吸收热用于供生活热水。该技术可以在冬季同时供冷和补充供热、在夏季供冷和提供生活热水,将热力站原有装置、一次管网、二次管网与热泵机组有机结合,实现了热泵所产生能量的最大化应用,同时又降低能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