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5843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68887.X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南京国兴环保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4R理论的复合污染底泥多目标环保疏浚方法,针对河流、湖泊内污染来源复杂、污染物多样化的底泥,综合评估疏浚前后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Release)、有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Risk)、疏浚过程中底泥及污染物的再悬浮(Resuspension)以及疏浚残渣(Residual),提出针对多污染目标综合控制的精确疏浚深度、疏浚范围及疏浚方式,可显著提升环保疏浚对底泥内源污染的控制效果,减少反复疏浚次数,提升环保疏浚环境及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368814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518208.7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芦苇根孔耦合反硝化脱氮系统及重污染水体修复方法,该系统包括由中空纤维管连通组成的仿生芦苇,含仿生茎和连接于其底端并发散的多级仿生根孔系统,包括一级根、二级根和三级根,多级仿生根孔系统的表面附着有生物膜,表面再附着有活性污泥,各级根的间隙中填充有活性污泥,各级根末端开口,一级根连通鼓风装置。该系统具有巨大活性表面、好氧厌氧结构及丰富生物活性的污泥,去除黑臭水体氮污染物的效率高、时效持久。该系统一方面充分发挥根孔微结构的优势,另一方面加强微生物的生物脱氮作用,充分发挥根孔结构系统的脱氮效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为我国污染水体及沉积物氮污染治理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905667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88701.X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南京瑞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15/08 , E02B15/0857 , E02B15/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吸藻器,包括上桶及其浮体和支架、下桶及其浮体和支架以及下桶内的流量调节元件,上桶的下缘通过连接桶壁连接下桶的上缘,上桶上方连接上桶支架,至少3个上桶浮体设置于上桶外,对称连于上桶支架下,下桶支架设置于上桶上方,且与上桶支架相互独立,至少3个下桶浮体设置于上桶外,对称连于下桶支架下,下桶支架通过若干对称分布的第二立柱固定连接位于下桶下方与下桶相互独立的底部横挡,下桶底部中心设置向下凸出的吸藻口,流量调节元件设置于吸藻口处,且通过刚性杆连接于下桶支架下方,吸藻口通过吸藻管连接吸藻泵。该吸藻器可适应水位变化、根据需要移动位置,稳定高效地收集表层高浓度藻水。
-
公开(公告)号:CN10880167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892626.6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IPC: G01N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积物表面沉降水生植物繁殖体库的收集装置和方法,包括最大繁殖体库收集装置、实际繁殖体库收集装置和固定装置;最大繁殖体库收集装置包括圆桶、固定支架、筛网、刺网和刺绳;固定支架设置于圆桶内,用于固定筛网、刺网和刺绳;筛网固定于圆桶桶底上方,筛网上固定刺网;刺网上方沿圆筒内壁向上依次固定3圈刺绳;实际繁殖体库收集装置中移除了筛网,并调整刺绳间距使得水生动物能正常取食繁殖体,获取自然条件下沉积物表面实际繁殖体发生量。本发明能够科学评估大型水生植物的繁殖体状况需要综合评估沉积物表面新沉降的种子和无性繁殖体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347636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510817623.2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河道重污染浮泥不疏浚情况下的原位治理的生态修复方法。首先利用羟乙基纤维素和戊二醛及Ca(NO)2的混合物对三维植物纤维种植网进行表面改性,增加其网眼之间对颗粒物的物理粘结和网捕桥联作用,拦截浮泥细颗粒物质及有机颗粒物的再悬浮和扩散。然后将改性后的三维植物纤维种植网覆盖在浮泥表层并进行物理固定,将速生且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定植在三维种植网上恢复先锋水生植物群落,最终实现浮泥的原位固化和污染沉积物同步生态修复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25133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195449.6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越冬蓝藻复苏生长的方法,在2月~3月时,先用改性矿物质覆盖水体底部的沉积物表面,抑制沉积物中的营养盐释放,覆盖越冬蓝藻,再将植物秸秆固定沉放覆盖于沉积物表面,抑制越冬蓝藻复苏生长和再悬浮。本发明利用改性矿物质既削减水体氮磷,又阻止沉积物表面蓝藻上浮至水体;植物秸秆不仅可以杀灭沉积物表面的越冬蓝藻,削减越冬蓝藻在春季的复苏量,阻止改性矿物质扰动而减弱氮磷控制效果以及沉积物表面蓝藻上浮至水体,同时缓慢释放出来的碳源可以促进沉积物表面反硝化效率,实现了营养盐削减和化感物质抑藻以及蓝藻种源覆盖协同高效控藻的功效,为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蓝藻水华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540858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0006876.6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W10/15 ,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底层微曝气和沉水植物改善黑臭河道水质的系统和方法。本发明利用底层微曝气改良黑臭河道污染底泥,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辅助沉水植物生长,削减氨氮;同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利用伊乐藻‑苦草组合建立常绿型沉水植被,并配植伴生种为金鱼藻、穗花狐尾藻、轮叶黑藻,建立稳定的沉水植被,达到改善河道水质的目的。沉水植物的引入利用可升降浮床克服黑臭河道水质改善工程初期透明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验证了特定沉水植被可以在黑臭河道中构建的可能性,水质改善显著,操作简单,工程量小,经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720987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682613.1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IPC: C02F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7/00 , C02F21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自一体式高度可调节的污染河道底层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管和至少一个支撑装置;所述曝气管水平设置;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升降杆、升降装置、升降气囊和浊度感应器;所述的升降杆竖直设置,所述升降装置与升降杆纵向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曝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升降气囊连接;所述升降气囊通过气阀连通所述曝气管;所述浊度感应器连接控制所述气阀;所述浊度感应器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轻便灵活,水下稳定性高,可突破水下地形复杂的限制,实现在河道底层曝气增氧的目的的同时能根据底泥扰动引起的浊度变化自行调整曝气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4622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39826.9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IPC: C02F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7/00 , C02F3/32 , C02F3/34 , C02F2103/001 , C02F21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排污口截污导流的原位净化处理方法和系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截污导流管道系统和污水集中净化系统;所述截污导流管道系统包括截污主管道、截污井和截污支管道;截污主管道在河道内沿河岸两侧平行于河道布设,截污主管道上设有截污井,截污井通过截污支管道连接河道排污口,接收排污口流出的污水;污水经截污主管道导流至河道下游,进入污水集中净化区域,污水集中净化区域中布设集中污水净化系统;所述集中污水净化系统包括底层微孔曝气系统和组合生态浮岛。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在河道没有截污条件的情况下,实现了河道主要治理河段完全截污,保障了治理河道中主要河段黑臭的消除、水质改善与达标。
-
公开(公告)号:CN105352782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19428.3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 A61L2/18 , G01N1/4044 , G01N1/405 , G01N1/42 , G01N33/0044 , G01N33/18 , G01N2001/4061 , G01N2001/4094 , Y10T436/182 , Y10T436/25 , Y10T436/25125 , Y10T436/255 , G01N1/34 , G01N30/02 , G01N30/06 , G01N30/88 , G01N2030/025 , G01N2030/0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沉积物中硫醚类致臭物质的测定前处理方法,首先对沉积物样品预处理,然后分步提取硫醚类物质。萃取后的上清液在固相萃取柱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乙酸乙酯进行洗脱,最后收集洗脱、并浓缩后上气相色谱测定。目前环境样品中主要针对水样、藻类及鱼类等样品形态中硫醚类物质的提取及测定,而缺少沉积物样品中硫醚类物质的快速、准确提取方法,这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硫醚类物质在湖泊水生态系统沉积物-水体系中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循环的瓶颈。本发明可为及时准确地掌握硫醚类物质在沉积物归趋及沉积物-水界面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提供科技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