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分叉尾翼犁体的铧式底泥犁

    公开(公告)号:CN108184340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1810161285.5

    申请日:2018-02-27

    Inventor: 范成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底泥翻耕的具分叉尾翼犁体的铧式犁具,包括相连接的犁壁和犁铧,所述的犁体的导曲线为向内的摆线轨迹,犁壁自连接犁铧一侧呈向内平滑弯曲,包括一个后掠的尾部,所述的尾部呈剪翼状,形成上、下两叉形尾翼,其中上叉翼的向内弯曲度大于下叉翼,下叉翼为向内抛物面;犁铧前端有铧尖,后部有铧翼,一侧具有犁刃;犁壁和犁铧由若干平头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的底泥犁适用于在底部平坦的水底泥区在水下对底泥进行有效翻耕,形成下层底泥对上层底泥覆盖的翻耕效果,从而实现污染层底泥与上覆水隔离,达到有效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以及灭杀沉降的活体藻类的效果,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体蓝藻等灾害的发生。

    一种原位观测近自然湿地水位波动过程中测量植物根际痕量气体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1980B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410074485.9

    申请日:2014-03-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观测近自然湿地水位波动过程中测量植物根际痕量气体的装置,包括并列依次设置的水位观测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其中,所述水位观测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相互独立,且在水位观测区和缓冲区之间,以及缓冲区和试验区之间均设有排水系统;所述试验区内设有根系观测平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原位观测近自然湿地水位波动过程中测量植物根际痕量气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或利用预先构建好的测量单元(2)培养待测植物;(3)水位调控;(4)测量。本发明涉及的装置可为了解水生植物根系‑沉积物界面动态痕量气体的动态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撑。

    基于疏浚底泥的植生性基质及裸露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29485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10090030.2

    申请日:2011-04-12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富营养河湖等水体的疏浚淤泥作为骨料,添加植物秸秆、草木灰、普通硅酸盐水泥、有机肥、缓释肥、保水剂等,均匀混合形成具有一定粘附性能的裸露坡面植物适生性基质。所述的植生性基质采用湿式喷浆工艺分两层进行基质喷浆,用于裸露山体坡面进行植物修复,可在短期内形成新的植被覆盖层。将疏浚底泥进行基质化利用,控制水土流失,不仅减少了坡面修复中对黏土资源的依赖和修复成本,而且以资源化方式解决了疏浚底泥的处置,具有较高的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

    一种不稳定土石边坡的生态修复构造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481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024896.3

    申请日:2011-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稳定土石混杂边坡的生态修复构造法,对坡面采用铁制螺纹锚杆和镀锌铁丝网加固后运用湿式喷播工艺进行修复,同时通过三维植被网的孔隙持留作用进一步减轻播种层的流失量。在裸露陡坡与未破坏山体衔接处筑砌地表径流截留沟、修建加固墙抑止坡顶跌落;通过坡底修建集水池收集坡面径流和山体优势流。本发明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可有效解决不稳定土石边坡的植物基质的有效固着,在短期内形成修复植被层,并不易被破坏;同时由于水力停留时间增长,适生性好,修复的基底不易流失。

    水体密实性底泥的植物适生性恢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7893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24103.X

    申请日:2010-10-29

    Inventor: 范成新

    Abstract: 一种水体密实性底泥的植物适生性恢复方法,在选定水生植物物种后,依据常年水深分布,分别确定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恢复区;采集并分析植物恢复区域表层底泥孔隙度,确定底泥适生性修复区;根据水生植物种类确定密实性底泥修复深度,并选择划刻构件对水体底泥进行几何图形的划刻作业,破坏其外观形态和层理结构;最后在植物适生性恢复区的底泥上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本发明在底泥密实性水域,根据自然条件和水生植物特点,通过人工划刻方式增加水体底泥的孔隙度,对表层底泥进行改良,促进水生植物根系的着生和固着,从而实现水体的水生植物恢复。

    一种湖泊细颗粒物捕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71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1810924673.4

    申请日:2018-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湖泊细颗粒物捕获装置,包括支架、浮标定时释放系统和若干竖直放置于所述支架内,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捕集管,支架上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硬质投放杆,其长度大于等于湖泊的水深,底部与支架螺纹连接,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底部固定杆,侧面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侧面固定杆,浮标定时释放系统包括穿过定时锁,一端连接于支架中部,另一端连接浮标的缆绳,定时锁置于水底并距离支架20m以上,缆绳的总长度满足:水深≤L≤a+水深/2,其中L为缆绳总长度,a为定时锁与支架之间的距离。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安装、收集过程中对底泥的扰动很小,适用于风浪及人为扰动剧烈的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细颗粒物捕获。

    一种与疏浚刀头同步的底泥划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21196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98492.2

    申请日:2014-0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疏浚刀头同步的底泥划耕装置,包括疏浚刀头和疏浚刀头罩,所述疏浚刀头罩为侧面作平面切割后的圆台形,包括罩体筒壁、前底壁和后底壁;疏浚刀头从后底壁上开设的孔内伸入疏浚刀头罩内,并安装在后底壁上;罩体筒壁切割处两端的端部各安装一组齿耙型划耕构件;齿耙型划耕构件包括立架及划耕齿耙;划耕齿耙顶端尖锐,尾端具有一圆形头部;立架上设有半圆形凹槽;划耕齿耙的圆形头部安装在半圆形凹槽中;立架固定安装在罩体筒壁外侧。本发明借助疏浚刀头罩横向摆动和划耕齿耙与底泥摩擦位置不同,控制划耕齿耙的立卧姿态,借助疏浚刀头罩扇形摆动的推力,使立姿划耕齿耙形成对底泥表层以疏浚刀头摆动方向和速度一致的同步性划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