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感应灶具的方法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7934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80044741.1

    申请日:2017-0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感应灶具(1)的方法,所述感应灶具(1)包括多个感应线圈(3)以及两个或更多个功率单元(4),每个功率单元(4)与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3)耦合,其中,通过将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3)与线圈组(6.1至6.4)相关联来形成烹饪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限定一个或多个线圈组(6.1至6.4),每个线圈组(6.1至6.4)与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3)相关联;-分别基于最大功率值或最大电参数值来计算每个线圈组(6.1至6.4)的相对功率值或相对电参数值,所述最大功率值是具有最高功率请求的线圈组的功率值,所述最大电参数值是具有最高功率请求的线圈组(6.1至6.4)的电参数值;-对于每个线圈组(6.1至6.4),基于所述相对功率值或所述相对电参数值来计算线圈激活数量,所述线圈激活数量是在线圈激活序列的后续阶段中有待激活的感应线圈(3)的数量;-基于所述线圈激活数量来建立线圈激活时间表;-根据所述线圈激活时间表来操作所述感应灶具(1),其中,根据主从配置来操作所述功率单元(4),其中,主功率单元被适配成计算所述线圈激活数量、建立所述线圈激活时间表、并且根据所述线圈激活时间表来操作主功率单元和一个或多个从功率单元的所述多个感应线圈(3)。

    感应模块以及感应灶具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0538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80008454.5

    申请日:2017-0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6/062 H05B221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感应灶具(1)的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3)供电的感应模块,该感应模块(10)至少包括:-用于向感应线圈(3)提供电功率的感应发生器(11);-用于控制该感应发生器(11)的控制器(12);-用于将该感应模块(10)与用户界面(5)耦合的通信接口(13);其中,该控制器(12)被适配成至少根据第一和第二配置模式来操作该感应模块(10),其中,在该第一配置模式下,该感应模块(10)被配置成用于与该用户界面(5)直接通信,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该感应模块(10)被适配成根据主模块配置或从模块配置来操作,其中,在主模块配置中,该感应模块(10)被配置成用于从该用户界面(5)接收用户界面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用户界面信息向一个或多个从感应模块提供操作信息,并且其中,在从模块配置中,该感应模块(10)被配置成用于从主感应模块接收操作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操作信息操作该感应发生器(11)。

    用于校准感应灶具的功率控制回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35019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2494.0

    申请日:2016-04-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6/062 F24C7/06 H05B1/0202 H05B221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校准感应灶具(1)的功率控制回路的方法,所述感应灶具(1)包括功率级(10)、测量单元(12)和控制单元(11),所述功率级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元件(21),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至少一个感应元件(21)与参考负载耦合;‑借助于所述控制单元(11)在预定义工作条件下为所述功率级(10)供电;‑借助于所述测量单元(12)得到指示从所述功率级(10)传递至所述参考负载的功率的测量值;‑将所述测量值提供至所述控制单元(11);‑基于所述测量值和参考值来计算校正值;‑将所述校正值存储在存储实体中,以便当操作所述感应灶具(1)时基于所述校正值而对由所述测量单元(12)提供的测量值进行修改。

    感应灶具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7953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60147.2

    申请日:2015-1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灶具,该感应灶具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元件和至少一个感应线圈(3),该开关元件提供流经所述感应线圈(3)的交流电流,并且冷却装置(4)提供流经该感应灶具的气流以用于冷却所述开关元件和所述感应线圈(3)。该感应线圈(3)被安排在第一板状支撑元件(5)的第一侧(5.1),并且该开关元件被安排在第二板状支撑元件(6)的第一侧(6.1),其中,该第一支撑元件(5)和该第二支撑元件(6)彼此连接并且被安排为相距一定距离(d)以便在该第一支撑元件与该第二支撑元件(5,6)之间形成风道(7),并且其中,这些冷却装置(4)被安排成使得提供流经所述风道(7)的气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