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信噪比自适应数据协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903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33983.2

    申请日:2017-0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9/08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信噪比自适应数据协调方法。其实现步骤如下,步骤1:利用参数估计步骤估计出数据的信噪比,根据此信噪比选择最优码率的校验矩阵;步骤2:根据最优码率校验矩阵的最佳信噪比工作点和数据的实际信噪比,计算需要加入的噪声的方差;步骤3:利用真随机数发生器产生服从上述高斯分布的噪声,然后将其加入到原始数据中;步骤4:利用纠错码进行编译码。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可以灵活地调整经过实际量子信道传输的数据的信噪比,使调整后的数据信噪比等于校验矩阵的最佳信噪比。该方法可以用于在一定信噪比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协调效率,从而提升系统的安全码率。

    一种测量设备自适应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方法、接收装置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9585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52490.8

    申请日:2025-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设备自适应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方法、接收装置与系统,属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领域。所述方法包含评估环节、优化环节和成码环节三部分;在评估环节中得到评估数据系统信噪比参数;优化环节根据所述系统信噪比参数选取系统工作模式以及最优分束参数;信噪比较低时,选取“零差探测”工作模式;反之,选取“外差探测”工作模式;成码环节根据最优分束参数提取出最优安全密钥,并随机抽取部分量子数据用于下一轮评估环节参数估计。所述装置利用一种可调谐干涉单元实现最优分束参数的选择。所述系统包括发送端、接收端、系统损伤补偿单元、自适应参数优化单元与密钥提取单元。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实际系统中接收端探测过程的灵活性并实现系统安全码率最优化。

    相位调制环回时间同步装置、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2524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811059.3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位调制环回时间同步装置、方法和系统,属于时间同步领域;在光信号调制时采用相位调制器将秒脉冲时间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在远端,接收到的光信号被分束器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环形器再次返回至近端,从而完成闭环;另一路通过分束器分别传送至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两臂通过干涉解调后进行混频,混频后的输出进入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通过时间测量模块获得远端时间信号。在近端,接收到的环回信号直接和近端激光器通过分束器混频后,输入平衡零拍探测直接解调并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时间测量模块获得近端的时间信号,通过比较获得的时间信号和发送的时间信号(56)对比文件王夏霄;刘旭;于佳;王婷婷;马福.匹配型迈克尔逊干涉结构中PZT相位调制对PGC解调算法的影响.激光杂志.2020,(03),全文.魏正军;万伟;王金东;廖常俊;刘颂豪.基于法拉第-麦克尔逊干涉检测的低误码差分相位编码实验系统.物理学报.2011,(09),全文.胡科可.光纤干涉信号的数字处理方法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电子期刊》.2014,全文.Chao Zhou等.A High EfficiencyReconciliation Method for Free-SpaceContinuous-Variable QKD《.2020 Conferenceon Lasers and Electro-Optics (CLEO)》.2020,全文.

    一种下行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接入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7363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40443.4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接入网方法,属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领域,具体为:首先,针对下行接入网,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发送端,利用本地本振方案或随路本振方案制备信号光,并发送至光分路器均匀地分成n路;每两个不同的接收端随机组成一组,根据不同的本振光方案获取各自的本振光;接着,每组的两个接收端分别随机选择或利用共享随机数选取零差测量的正则分量,作为零差探测器的基底;各接收端将各自的本振光与从n路信号光随机选出的一路,一起输入零差探测器,输出各接收端的差分电流;最后,对不同基底的两接收端的探测结果进行取舍,并后处理得到密钥信息;本发明密钥信息的保留比例和效率是现有下行接入网的1.5‑2倍。

    相位调制环回时间同步装置、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2524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11059.3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位调制环回时间同步装置、方法和系统,属于时间同步领域;在光信号调制时采用相位调制器将秒脉冲时间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在远端,接收到的光信号被分束器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环形器再次返回至近端,从而完成闭环;另一路通过分束器分别传送至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两臂通过干涉解调后进行混频,混频后的输出进入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通过时间测量模块获得远端时间信号。在近端,接收到的环回信号直接和近端激光器通过分束器混频后,输入平衡零拍探测直接解调并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时间测量模块获得近端的时间信号,通过比较获得的时间信号和发送的时间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对本地的时钟源进行反馈调节,从而补偿产生的时延差。

    一种使用单个光电二极管实现相干检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80693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0637174.7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单个光电二极管实现相干检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脉冲信号光和脉冲本振光经混频‑延时‑混频模块,输出相位上错开的光脉冲信号a和b。2.上述光脉冲信号经光电二极管和跨阻放大器转换为电脉冲信号c和d,将电脉冲信号进行分路输出。其中一路电脉冲信号经延时模块,使两路电脉冲信号相位上相互错开,且c2与d1同相位。3.上述两路电脉冲信号经减法器电路输出。本发明通过精细调节混频‑延时‑混频模块和延时模块,可达到利用单个光电二极管实现相干检测的目的。解决了传统相干检测方法中既要使用两个光电二极管,又要对两个光电二极管之间的失配进行校准的问题,提高了相干检测系统的实用性。

    一种适用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高精度高斯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73650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10076871.X

    申请日:2018-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高精度高斯调制方法,用于产生高质量的高斯调制信源,包括步骤1幅度调制数据修正,步骤2直流偏置电压标定。步骤1获取强度调制曲线:通过测量测试序列的响应,获得幅度调制器的响应曲线,根据响应曲线对瑞利分布的幅度调制数据进行修正;步骤2直流偏置电压标定:根据响应曲线选取合适的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的响应标定幅度调制直流偏置电压;步骤3,数据相位调制。通过对幅度调制的优化,消除由于幅度调制器的非线性响应以及直流偏置电压的误差引起的高斯调制偏差,产生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需要的高精度高斯信源调制。

    一种适用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偏振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50057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710033766.3

    申请日:2017-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偏振补偿方法,用于简化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探测端的物理结构。包括如下步骤:1.偏振变化引入的本振光以及量子信号的损耗测量;2.使用本振光与信号光进行探测端的数据测量;3.根据偏振变化引入的本振光以及量子信号的损耗进行可信噪声模型修正。本发明通过参数监控以及数据处理的方式,简化了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偏振补偿方法的物理结构,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一种使用光分路器的上行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接入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61814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66223.0

    申请日:2019-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光分路器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接入网方法。该方案中,多个用户端使用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发送端产生上行的连续变量量子信号,连续变量量子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光分路器后通过光纤传输至端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接收端,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接收端利用零差探测或外差探测对收到的信号进行测量并进行密钥提取步骤提取密钥。该方案实现了多用户端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接入网,具有高码率,低成本,易实现等特点。为大规模实用化量子网络建设奠定了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