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67526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59917.8

    申请日:2015-05-20

    Inventor: 陈娟 杨旭 周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该系统包括内层安全壳、外层安全壳和设置在外层安全壳顶部的冷却装置,在内层安全壳上设置的热管导液装置、和在所述内层安全壳、外层安全壳之间设置的疏导空气流通方向的导流装置,冷却剂从顶部喷洒在内层安全壳上形成液膜,通过热管导液装置一方面可以抑制液膜的断裂,提高液膜与空气进行的热交换效率,从而将安全壳表面的热量排出安全壳内;另一方面,可以将未被液膜覆盖的安全壳表面上的热量导入内层安全壳与外层安全壳的换热空间最终排出安全壳内,从而完成本发明;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具有高效换热、安全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一种充氦气体颗粒物脱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20070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303469.3

    申请日:2012-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电站安全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充氦气体颗粒物脱除系统。在核电站出现严重事故时,安全壳内压力上升,连接阀门打开,颗粒物通过管道输运至氦气箱,氦气箱是具有水冷壁承压不锈钢箱体,由于热泳及湍流效应,颗粒物在箱内发生沉积;同时,氦容积箱有外部设备输水管进行冷却,以在氦容积箱内形成有一定梯度的温度场,并且氦气由于较高热导率促使热泳沉积具有较高效率。该脱除装置可安装核电站安全壳外,实施方便,控制简单,由此保障核电站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超导热管式核电热冷联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19385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42275.5

    申请日:2009-12-08

    Inventor: 周涛 陈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超导热管式核电热冷联产系统发明属于核电站安全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该系统的组成为:在安全壳后设置用于换热的超导介质热管,一回路冷却剂通过超导介质热管将热量传给二回路循环工质;二回路循环工质吸收热量后,有三条由阀门控制的可选择路径:二回路循环工质送入氨吸收式制冷系统用于冷用户制冷或被送入热用户采暖;流入空冷塔散热,然后返回超导介质热管;经由汽水分离器的分离,分离出的“汽”进入汽轮机,冷凝后用于冷用户制冷或者送入热用户采暖,分离出的“水”直接返回超导介质热管,完成循环。本发明通过超导介质热管、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综合特性来实现核电站余热的排出以及回收利用,具有高效换热、大规模节能和非能动安全的特性。

    实验用非能动自然循环铅铋加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601631U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21903080.9

    申请日:2020-09-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用非能动自然循环铅铋加气装置,该装置能够安装在铅秘合金非能动自然循环装置上,用以为铅秘合金非能动自然循环装置中的铅秘合金提供不同配比的混合气体,或者提供不同压力、流速下的混合气体,从而方便于研究不同混合气体、不同压力及不同流速对于铅秘合金非能动自然循环能力的影响。

    反应堆控制棒及应用其的控制棒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13339699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1903108.9

    申请日:2020-09-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反应堆控制棒及应用其的控制棒组件,该控制棒包括I型控制棒和II型控制棒,其中,I型控制棒为非均匀控制棒,放置在核反应堆的中央,II型控制棒为均匀控制棒,放置在核反应堆的边缘。本实用新型在核电厂反应堆的反应性控制领域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不仅能使核反应堆堆芯径向功率与轴向功率的畸变峰分解并展平,而且能够削弱温度场震荡对反应性控制的影响,提升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

    一种基于无人机与无人船的海洋辐射与核素扩散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3336219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1686283.7

    申请日:2020-08-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与无人船的海洋辐射与核素扩散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无人机探测子系统、无人船探测子系统和控制中心子系统,所述无人机探测子系统与无人船探测子系统分别与控制中心子系统通讯连接,所述无人机探测子系统用于探测大气中的放射性核素信息数据,所述无人船探测子系统用于收集气象数据和探测放射性核素信息数据。本实用新型的监测系统通过收集附近海域气象信息和核素扩散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得到实时扩散数据,经过处理后传输至远程终端。该监测系统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对附近海域环境进行监测,在核电站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得到核心数据,从而采取更快速的应对措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

    智能保险箱
    6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867280U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821156944.8

    申请日:2018-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险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保险箱。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锁设置在保险箱内部,通过电控的方式进行开锁,避免出现外置锁孔导致保险箱被暴力破解的问题,设置的单片机集成摄像头及无线通信模块,便于对用户图像进行采集,为实现面部解锁提供硬件基础,设置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及WIFI模块,基于该硬件系统,可实现智能手机与本系统的联动,实现远程操控解锁,方便用户使用。

    一种超临界水冷堆管道可视窗

    公开(公告)号:CN211742669U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20036001.2

    申请日:2020-0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水冷堆管道可视窗,包括基座(1)和窗口(2),其中,窗口(2)内嵌在基座(1)上,基座(1)连接在超临界水冷堆管道(4)上,还公开了该可视窗的密封方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窗及相应密封方法可实现可视窗的精细工艺加工和密封安装,可保障可视窗结构安全性和密封安装,可以对超临界水、特别是其所含颗粒物的运动情况进行细化观测。

    一种螺旋式超临界水细颗粒物离心脱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872445U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20347893.5

    申请日:2019-03-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式超临界水细颗粒物离心脱除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监测区域I、脱除区域和监测区域II,脱除区域包括用于分流超临界水的分流板和细颗粒物吸附系统,细颗粒物吸附系统包括若干个相通的脱除管,脱除管内设有能够产生离心力的环形管道,脱除管内壁上设有用于吸附细颗粒物的吸附层,脱除区域还设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管道、在冷却管道中流通的冷却剂以及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超临界水进入脱除区域的脱除管,在离心力、热泳力、湍流力和扩缩效应等力学综合作用下对超临界水中的细颗粒物进行强力脱除。本实用新型的脱除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起到良好的脱除效果,保证反应堆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一种基于波浪运动的放射性核素海洋收集器

    公开(公告)号:CN209764786U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20367490.7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波浪运动的放射性核素海洋收集器,该收集器包括为收集器提供浮力并能使收集器浮于水面的浮力部件(2)和收集放射性核素的收集部件,浮力部件(2)下方连接有能够感知波浪运动的感应部件,感应部件包括感应门(3),收集部件位于感应门(3)内,收集部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上安装板(6)和下安装板(8)以及位于两个安装板之间的安装管套(7),安装管套(7)包括电解管(72)和电解管(72)两端的两个连接件(71),电解管(72)内有电解液。本实用新型的收集器能够对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追踪监测和收集,保证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且该收集器结构简单、收集效率高,适用于多波浪海域,可大规模推广实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