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约束增强型竹钢复合管结构
    6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67256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78296.3

    申请日:2019-05-05

    Abstract: 一种约束增强型竹钢复合管结构,由横隔板、钢管、纵向增强竹材和横向约束竹材组成,钢管的内侧粘贴一层以上纵向增强竹材,在钢管的内侧的纵向增强竹材的内表面垂直设置两个以上横隔板,横隔板沿钢管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在钢管的外侧粘贴有一层以上纵向增强竹材,并且在钢管的外侧的纵向增强竹材的四周外表面裹覆有横向约束竹材。本发明结构克服了钢管单独承载容易屈曲失稳的缺点,抑制了钢管的向内及向外局部屈曲,竹材既起到了力学纵向与横向有效的增强效果,有效保护钢管结构,防腐蚀提高耐久性,又突出了建筑结构绿色生态理念,增添结构美感。

    一种预应力增强竹木受弯构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2983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426493.8

    申请日:2019-0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增强竹木受弯构件的方法,通过在竹木构件的侧面或底面开设预留槽口、固定锚固垫板、安装预应力筋、拧固端部的螺母、施加预应力、注入填充材料、覆盖竹木板盖,实现对竹木构件的增强,竖直面板和水平面板相互垂直组成的L形锚固垫板,粘贴固定于竹木构件的端面和项面。本发明形成了一种自平衡锚固体系,最大程度的减小了锚具和张拉工具的尺寸,有效防止张拉预应力时竹木端部应力集中,防止竹木构件的纵向剪切破坏,有效提高竹木构件抗弯承载能力、刚度,解决了因为竹木构件截面小而无法采用大型张拉机械的麻烦。

    一种带肋加气混凝土企口楼板体系及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239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264291.X

    申请日:2018-10-23

    Abstract: 一种带肋加气混凝土企口楼板体系,由预制加气混凝土企口板(1)、纵肋(2)、螺栓连接件(3)和型钢支座(4)共同组成,预制加气混凝土企口板(1)底面紧贴纵肋(2)上表面,二者长度相同,通过外部包裹了橡胶衬垫(33)的螺栓连接件(3)将二者组合形成楼板整体,楼板的纵肋(2)搭设在型钢支座(4)上,型钢支座(4)固定在承重墙(5)上,形成装配体系。本发明解决了加气混凝土楼板抗弯刚度低,跨越能力不足,楼板企口位置水平方向装配不便,两种材料组合易产生温度应力等缺陷,具有质量轻、抗震性好、工业化生产程度高、装配化程度高、无湿作业、可拆卸重复利用的综合优点,可应用于土木建筑领域。

    一种环形连续竹材箍筋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2980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94892.8

    申请日:2018-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7M3/00 B27J1/00 B27K9/002

    Abstract: 一种环形连续竹材箍筋制作方法,通过将竹材薄片逐层连续均匀缠绕成竹管,再通过切割方法,按需要切割成预定宽度的竹材箍筋,包括制作管模具、竹材浸胶、缠绕竹材薄片、养护、脱模、防护、切割。本发明制作方法简便,充分利用了竹材韧性好、顺纹抗拉强度高的优势,整片竹材箍筋环形连续成形,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构件,具有加工过程可操作性强、制作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利用了我国丰富的竹资源,丰富了竹材产品,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一种钢竹复合电梯结构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1330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194893.2

    申请日:2018-10-10

    Abstract: 一种钢竹复合电梯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主体结构由顶部钢竹复合桁架单元、中部钢竹复合桁架单元和底部钢竹复合桁架单元上下拼接而成,拼装成3面桁架,1面框架的体系,1面框架朝向建筑使用侧,围护结构由安装主体结构的底座和ALC轻质混凝土隔墙上下拼接而成。电梯主体结构分单元式组合,构件小型化,容易安装、拆卸及运输,整体采用螺栓连接,避免焊接工艺,以竹腹杆、竹横梁与钢立柱组合承载,发挥两种材料的优点,充分利用竹材资源,遵循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围护结构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音、耐久性好的特点。

    一种快速预应力加固桥梁梁体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1297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048003.7

    申请日:2018-09-04

    Abstract: 一种快速预应力加固桥梁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桥梁梁体(100)底部固定布置至少一对锚固装置(1),一根以上金属复合筋(2)平行于桥梁梁体(100)的轴线方向穿过锚固装置(1)的销孔(103),通过旋拧螺帽(201)的方式对金属复合筋(2)施加预应力,细格网(3)挂设于金属复合筋(2)的底部,垂直于桥梁梁体(100)的底面离散植入锚固若干垂直的金属健(4),外防护层(5)通过喷射、涂抹或浇筑的方式覆盖金属复合筋(2)、细格网(3)和金属健(4),并与桥梁梁体(100)共同组合为一体。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缺陷,解决FRP筋连接锚固困难等问题,工艺简单、快速,能够满足快速预应力加固桥梁梁体结构的要求。

    一种原竹约束混凝土组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02505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007098.8

    申请日:2018-08-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3/00 E01D19/00 E01D2101/26

    Abstract: 一种原竹约束混凝土组合结构,该结构包括核心混凝土(1)、中空原竹(2)、竹材增强层(3),其竹节(21)处内部横隔板打通形成连续联通的内腔(4),竹材增强层(3)紧密包裹于中空原竹(2)的外侧面,竹材增强层(3)采用一层以上的竹条带连续或间隔缠绕于中空原竹(2)的外表面并采用胶黏剂浸渍粘结,竹条带为竹藤、原竹剖切条带或复合竹片中的一种,核心混凝土(1)填充并充满于原竹(2)的内腔(4)。本发明利用中空原竹作为混凝土的浇筑模板,且进一步利用竹材增强层限制混凝土横向位移,抑制中空原竹抗压失稳屈服问题,发挥竹材的优势,弥补混凝土的劣势,可用于桥梁、建筑等结构物中的竖向与水平受力构件。

    一种竹复合壳体加固桥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2422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1007097.3

    申请日:2018-08-28

    Abstract: 一种竹复合壳体加固桥墩的方法,通过在原桥墩外围包覆柔性网,设置内侧垫块、外侧垫块与底部填充条,在柔性网外缠绕一层以上竹复合板形成竹复合壳体,待竹复合壳体强度达到规定要求之后,向竹复合壳体与原桥墩之间空隙内灌注填充材料,实现对桥墩的加固。本发明充分利用竹材、柔性网等多种材料的优势特点,竹复合壳体由薄层竹复合板逐层缠绕制作,省去了钢模板或拼接木模板的制作麻烦,且竹复合壳体在桥梁运营期间直接作为桥墩加固的增强材料,柔性网施工便利、易成型,无需钢筋绑扎焊接,柔性网和竹复合壳体的组合应用共同提高原桥墩的抗剪能力、抗弯承载力、延性和抗震性能。

    一种竹质眼杆链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2419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977560.0

    申请日:2018-08-22

    Abstract: 一种竹质眼杆链,由竹质眼杆(1)、FRP布(2)、钢套管(3)、挡板(4)、销钉(5)、螺母(5)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FRP布(2)包缠于制竹质眼杆(1)两端,销钉(5)位于竹质眼杆(1)的圆孔、挡板(4)的圆孔和钢套管(3)的孔洞中,钢套管(3)两侧的竹质眼杆(1)对称分布,相邻两个竹质眼杆(1)的夹角大于90°,挡板(4)位于竹质眼杆(1)最外两侧,螺栓(6)位于挡板(4)外侧。通过在竹质眼杆端部包缠FRP布,为竹质眼杆端部提供足够的环向约束,改善端部易劈裂的情况,使得采用竹质工程材制作的竹质眼杆的抗拉性能得以充分发挥,适用于人行及趣味悬索桥的主缆。

    螺栓连接木-轻集料混凝土组合梁及性能试验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613879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361847.0

    申请日:2018-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螺栓连接木―轻集料混凝土组合梁,包括木腹板、轻集料混凝土面板和若干个螺栓连接件,螺栓连接件贯穿木腹板设置并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木腹板上,轻集料混凝土面板通过螺栓连接件连接在木腹板的上方;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螺栓连接木―轻集料混凝土组合梁性能试验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螺栓连接木―轻集料混凝土组合梁连接可靠,组合梁结构刚度比基材抗弯承载能力成倍增加,弯曲呈柔性变形,使木材的柔性与混凝土的刚性完美结合,且在应用时施工便捷,安全可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