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爆炸破碎废旧动力电池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1752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110010496.0

    申请日:202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控爆炸破碎废旧动力电池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将废旧动力电池拆解成电池单体;将电池单体与辅助燃料放入爆炸罐中,并控制爆炸罐的气氛;通过加热引爆所述电池单体或通过引燃所述辅助燃料引起所述电池单体爆炸,得到破碎的固体混合物和爆炸尾气,完成废旧动力电池的爆炸破碎。本发明采用爆炸法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破碎,不需要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放电处理,直接带电破碎,简化了工艺流程,充分利用了电池的残余能量,节省了破碎所需要的能耗,并且一次爆炸得到的大量的固体产物可以直接用于分选,为后续的分选工艺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产生的爆炸尾气通过尾气吸收塔装置进行吸收净化,减少了破碎过程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制备负极材料的方法、负极材料、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86052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11478123.0

    申请日:2018-12-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纳米硅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悬浮液Ⅰ,再将表面改性剂加入相同的有机溶剂得到溶液Ⅱ,混合均匀;S2、将悬浮液Ⅰ和溶液Ⅱ混合均匀,加热条件下搅拌,分离出的固体经洗涤溶剂清洗、干燥后得到氨基修饰的纳米硅;S3、将氧化石墨烯溶液超声分散后加入羧基活化剂和偶联剂,使用碱液调节pH至5~6,搅拌后超声;S4、向S3所得溶液加入氨基修饰的纳米硅,并超声分散均匀,加热条件下反应,水洗分离得到负极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负极材料、负极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本发明的负极材料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该制备工艺过程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大规模生产。

    锂镧锆氧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81805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06196.8

    申请日:2019-0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锂镧锆氧固态电解质,包括60~75wt%聚合物、8~15wt%锂盐和15~30wt%锂镧锆氧三维多孔无机网络,所述聚合物原位复合于锂镧锆氧三维多孔无机网络。本发明还公开了锂镧锆氧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锂镧锆氧三维多孔网络提供了连续的锂离子传输通道,使离子电导率更高。同时,锂镧锆氧三维多孔网络的存在为复合固态电解质提供了一定的力学性能,能够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电池的高温性能和安全性。从而优化和提高了固态电解质与电极间的界面相容性和稳定性,由此组成的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循环性能稳定、倍率性能高、界面阻抗低、稳定性好的优点。

    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电池电极极片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71331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565459.0

    申请日:2018-12-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微纳结构的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该集流体具有凹坑和/或凹槽结构,在凹坑和/或凹槽结构表面覆盖有CuCl,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极极片及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锂电池。本发明利用CuCl在电解液中对锂等金属有选择沉积性,控制锂在具有微纳结构的表面沉积,可以极大的减小锂层的内应力而缓解枝晶的生长,除此之外还能增强锂与集流体之间的结合力,并且相对整个集流体作电极而言并无体积膨胀问题。锂在凹坑和/或凹槽的沉积,即使出现微小的枝晶现象,也能为其提供生长空间,防止其不可控生长和电池体积膨胀,造成电池短路的安全隐患,并大大提高电池的库仑效率。

    一种有效抑制锂金属电池枝晶不可控生长的集流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861589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410007.9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抑制锂金属电池枝晶不可控生长的集流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集流体,该集流体为具有凹陷结构(比如凹坑结构和/或凹槽结构,尤其是微纳结构的凹坑和/或凹槽)的铜片,通过采用该特定结构的集流体制备负极,可以有效抑制锂金属电池枝晶不可控生长,避免了刺穿电池隔膜的现象,提高了锂电池的性能。本发明采用的微纳加工技术,工艺成熟稳定,可实现图形尺寸的精确控制,从纳米级到微米级别的图案均可制作。

    气相沉积调控生物质基硬碳微结构的方法、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材料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284882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806565.9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相沉积调控生物质基硬碳微结构的方法、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材料与应用,方法包括步骤:对生物质基果壳进行预氧化处理得到的预氧化处理的果壳在含有机分子的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得到硬碳材料前体;最后对硬碳材料前体进行碳化处理。通过惰性气体作为载气混合气态有机分子,改变高温烧结硬碳的气氛,有机分子沉积在硬碳前驱体表面,使富含木质素的果壳生物质基在碳化过程中可控地形成相对有序的表层结构,对硬碳表面缺陷进行修饰得到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活性材料,使之在充放电过程中与电解液接触产生的固体电解质界面更薄且化学性质稳定,在保持高容量的前提下同时提高首圈库伦效率。

    硅碳复合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4091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845562.6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硅碳复合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硅碳复合材料前驱体包括改性淀粉颗粒和若干硅基材料颗粒,硅基材料颗粒至少嵌设在改性淀粉颗粒中,改性淀粉颗粒包括碳纳米材料和淀粉,且碳纳米材料与淀粉通过含氧官能团键合连接。含氧官能团键合连接限制了淀粉分子的自由移动,抑制了淀粉发泡。因此,本申请硅碳复合材料前驱体制得硅碳复合材料中的硅颗粒周围的碳壁厚度均匀。制备方法包括将碳纳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再与淀粉混合、与硅基材料颗粒混合,最后进行造粒处理,使改性碳纳米材料与淀粉中的含氧官能团形成键合连接。该前驱体用于制备硅碳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导电性、容量、稳定性等综合性能。

    一种阻燃原位聚合凝胶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5377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79344.6

    申请日:2024-08-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金属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原位聚合凝胶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阻燃原位聚合凝胶电解质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凝胶电解质,凝胶电解质主要由液体电解液、聚合单体、交联剂、阻燃剂和引发剂混合后经原位聚合形成。将聚合单体与交联剂进行热引发的原位自由基聚合反应,通过交联分子链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且聚合物中充满液态电解液和阻燃剂,获得具有阻燃效果的凝胶电解质,应用于锂金属电池中,可以增强电解质与正/负极间界面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同时,利用聚合单体可以调整改善凝胶电解质的力学性能,有利于改善电池中的固‑固接触界面;并且,通过组分的优化,可提升凝胶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性,有助于锂离子的快速传输。

    一种复合正极材料、电池正极极片、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868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42126.2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正极材料、电池正极极片、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正极材料包括核体和包覆层,核体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包覆层包括有机盐;有机盐的阳离子包括铯离子和铷离子中至少一种。本申请专利提供的复合正极材料通过有机盐添加在正极活性材料颗粒表面形成包覆层。包覆层可以有效抑制充放电过程中正极的体积形变,增强结构稳定性。此外,包覆层还可以隔绝正极与电解液的接触,形成稳定的CEI,抑制电解液副反应的持续发生和减少电解液产气。本申请有机盐包覆正极活性材料有效提高了正极活性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界面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电池在高电压下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寿命。

    一种硬碳负极材料、负极片及钠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828123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684173.3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碳负极材料、负极片及钠离子电池。该硬碳负极材料包含生物质硬碳0.8‑0.9份、植酸钠0.03‑0.08份、填料0.05‑0.15份。其中,生物质硬碳为松子壳经过碳化处理所得;所述松子壳选自红松松子壳、雪松松子壳、马尾松松子壳中的一种或几种。填料可以为乙炔黑和聚丙烯酸钠。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上述硬碳负极材料所制备得到的浆料、负极片以及钠离子电池,通过采用松子壳作为生物质基硬碳前驱体,在常规浆料制备过程中加入植酸钠,成功制备出高首圈库伦效率及高比容量的硬碳负极,该制备方法简便,极具环境友好性。组装成的半电池在50mAh/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高达380mAh/g的可逆容量,经过250圈循环容量仍然保持了原始容量的8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