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28093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10251316.4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纳米粒子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种子中介法制备具有海胆状结构的稳定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加热柠檬酸钠和HAuCl4溶液还原得到球形金种子,然后在生长溶液中,通过调节反应试剂的投料比,调控所制得的粒子的尺寸和形貌,粒径可以在55~200nm范围可控调节。各向异性粒子的生长一般是由动力学控制,热力学不稳定,这就阻碍了纳米粒子的近一步应用,我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海胆状金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稳定性,可在生长溶液中存放10多天而不会产生形貌的改变,就很大程度提高了粒子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1786602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010130673.0
申请日:2010-03-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82B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油溶性半导体纳米晶的方法,即将反应物加入到液体石蜡中通过加热制备油溶性半导体纳米晶。在制备中所用原料为金属源(锌源、镉源、铜源、锰源)、硒源或硫源、脂肪族羧酸配体和液体石蜡;三种类型的原料的摩尔比率为1∶0.25~0.75∶2。通过在选定的生长温度下生长不同时间可以得到不同尺寸、形貌的油溶性半导体纳米晶。本发明采用“一锅法”,在合成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注射前躯体的实验步骤,因此实验操作简便,危险性小,并且具有良好的实验重复性。同时本发明选用液体石蜡作为反应溶剂,由于液体石蜡价格便宜且绿色环保,因此这种方法有效的降低了试验成本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很适合于纳米晶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874767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90128.4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纳米粒子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相前驱体热解的方法,通过调节配体间的比例,制备出具有不同粒径、可溶性的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其是采用向体系中一次性加入反应物、加热使前驱体热分解的“一锅法”,制备出粒径可控且均一、溶解性好、电容性质高的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安全,有利于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的工业化生产。且所值备粒子粒径较小、粒子比表面积大,能显著提高其电容性质,该材料在锂电池等方面的应用,可推动电池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258130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90839.X
申请日:2012-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纳米粒子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柠檬酸盐一步共还原制备多元金属纳米粒子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多种金属离子混合溶液加热煮沸向其中快速加入柠檬酸盐溶液,或将柠檬酸盐溶液加热煮沸向其中快速加入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从而制备不同尺寸、不同形貌的多元金属纳米粒子。本发明可以简单、快速、大规模地制备出具有高效催化活性的多元金属纳米粒子。金源是HAuCl4·4H2O或HAuBr4·H2O;钯源是K2PdCl6或K2PdCl4;银源是AgNO3或AgF;铂源是K2PtCl6或H2PtCl6·6H2O;柠檬酸盐是柠檬酸钠、柠檬酸钾或柠檬酸铵。
-
公开(公告)号:CN102071453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010586447.3
申请日:2010-12-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纳米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室温条件下“一锅法”制备高质量水相半导体纳米晶的新方法,该方法只需按化学计量比将各种反应物直接混合,经室温短时间放置即可得到不同荧光颜色的纳米晶,并且纳米晶存在生长平台,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荧光颜色不变。在制备中所用原料为镉盐,离子型碲源和/或离子型硒源,巯基小分子,硼氢化钠,氨类化合物,其摩尔比可在1∶0.1~0.8∶1.5~2.4∶1.32~132.3∶5000~120000范围内任意调节。本发明采用反应原料直接混合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预期荧光发射波长的纳米晶,并且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荧光颜色稳定,显著降低了制备成本,适合纳米晶的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280037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810050721.8
申请日:2008-05-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F212/08 , C08F2/02 , C08F2/44 , C08F220/10 , C08K9/04 , C09K11/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红外半导体纳米合金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制备波长在近红外(1100~1400nm)范围内可调的CdHgTe半导体纳米合金的透明聚合物体相材料的方法。其是利用CdTe与HgTe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巨大差异,采用一步法制备性质稳定的类核壳结构CdHgTe半导体纳米合金,通过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将水溶性CdHgTe半导体纳米合金转移到油相、加入有机单体、引发剂等原位进行本体聚合,是一种通过合成性质稳定的半导体纳米合金,进而获得半导体纳米合金/聚合物体相材料的新方法,可实现功能纳米微粒的体相化和聚合物结构材料的功能化。聚合产物为典型的本体聚合产物,外观透明,易于机械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617299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600600.2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K31/122 , A61K33/34 , A61K33/32 , A61K33/24 , A61K33/244 , A61K9/14 , B82Y5/0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水相分散的过渡金属离子/紫草素复合纳米粒子及其两相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过渡金属离子盐和紫草素作为原料,预先将紫草素溶解在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相中、过渡金属离子溶解在水相或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相中,在室温下将两相涡旋混合,离心提纯得到尺寸范围30~200nm的过渡金属离子/紫草素复合纳米粒子。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纳米粒子水相分散性良好,可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透明溶液。复合纳米粒子具有pH和氧化还原拆解特性,利于在弱酸性、高谷胱甘肽浓度的肿瘤微环境下发挥功能,同时避免金属离子在正常组织中过早泄露,可以作为载体负载小分子药物或生物活性物质,从而拓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84357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16124.2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D233/64 , B01J31/22 , B01J35/40 , B01J35/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水和丙酮的混合溶液溶解组氨酸,再调节溶液至碱性;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水溶性的二价铜盐和二价锌盐,在加热搅拌下充分反应,再通过离心富集产物,即制备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本发明以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组氨酸、二价铜盐和二价锌盐为原料,成功制备出活性高于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实现了低温、快速的制备效果,且制备所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为单分散性优良的球形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22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83729.6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锑掺杂的Cs2NaInCl6双钙钛矿空心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双钙钛矿空心纳米球不含铅元素且稳定性高,其首先是制备得到锑掺杂的Cs2NaInCl6双钙钛矿材料,然后通过简单的合成后处理,将双钙钛矿形貌调整为均匀的空心纳米球结构。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产率高,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所得材料稳定性高、不含有重金属铅、空心纳米球形貌赋予材料内部空间大、密度小、多孔、比表面积大、质量和电荷传输长度短等特点,为钙钛矿材料在太阳能电池、药物递送、照明系统、光催化、光热治疗、气体传感等领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42637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222198.2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K9/14 , A61K31/122 , A61P35/00
Abstract: 一种纯萘醌类化合物纳米粒子及其无载体无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以萘醌类化合物作为单一原料,无需引入载体或表面活性剂,避免了因添加辅料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其核心是合理调控萘醌类化合物有机溶液与水相的混合过程及混合条件,从而制备出无载体无表面活性剂的纯萘醌类化合物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尺寸均匀,大小可通过混合溶剂种类、体积及温度控制,实验重复性好,适合批量生产。制备的纳米粒子既保留了萘醌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又降低了毒性。此外,纳米粒子还可以作为载体进一步引入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或进行表面修饰,更有效地用于纳米医学领域,对推动萘醌类药物的联合治疗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