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74408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95497.4
申请日:2015-03-0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D02G3/04 , D02G3/36 , D06B3/18 , D06M10/00 , D06M13/453 , D06M101/32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涤/棉混纺阻燃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该纱线由40%-60%涤纶和40%-60%棉纤维按重量百分比混纺而成。工艺包括:将涤纶经开清棉和梳棉得到涤纶生条,棉经清梳联、预并、精梳得到棉熟条,涤纶生条和棉熟条经并条、粗纱和细纱得到涤/棉芯纱,后经等离子预处理和纱线阻燃整理得到阻燃涤/棉芯纱;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经清梳联工序混合,后经预并、精梳、并条、粗纱后得到涤/棉外包粗纱;将得到的阻燃涤/棉芯纱和涤/棉外包粗纱采用包芯方式经细纱得到涤/棉混纺包芯纱,后经等离子预处理和纱线阻燃整理得到阻燃涤/棉混纺包芯纱。本发明选用涤纶和棉采用包芯方式混纺,通过分别对芯纱和纺制的细纱进行阻燃处理,使纺制的纱线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674407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95300.7
申请日:2015-03-0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D02G3/04 , D06M10/00 , D06M11/72 , D06M13/364 , D06M13/148 , D06M101/06 , D06M10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涤/麻混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该纱线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混纺而成:30%-50%阻燃涤纶短纤维,50%-70%苎麻纤维。工艺包括:苎麻经过预处理后与阻燃涤纶短纤维经第一清梳联混合得到涤/麻生条,后经两道第一并条得到第一涤/麻熟条;阻燃涤纶经第二清梳联得到涤纶生条,苎麻经第三清梳联得到苎麻生条,而后两者经三道第二并条得到第二涤/麻熟条;第一涤/麻熟条和第二涤/麻熟条经粗纱得到涤/麻粗纱;涤/麻粗纱经细纱得到涤/麻纱;涤/麻纱线经等离子预处理及阻燃剂整理得到阻燃涤/麻混纺纱。本发明选用苎麻和阻燃涤纶短纤维混纺,使纱线既具优异阻燃性,又具优良抗菌等服用性;采用三次混合提高混纺纱混合均匀性,改善成纱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452148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33825.4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D06B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B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纱泡沫润湿与泡沫上浆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润湿供应器将一定比例的水和发泡助剂输送到发泡机中;经发泡机发泡的润湿泡沫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喷淋器;2)将经纱通过相切的润湿辊之间,喷淋器自上而下喷淋润湿泡沫;湿润泡沫喷淋在经纱表面;3)用导纱辊将经过润湿的经纱导出;导出的经纱通过相切的上浆辊之间;4)浆液供应器将一定比例的浆液和发泡助剂输送到发泡机中;经发泡机发泡的润湿泡沫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喷淋器;5)喷淋器置于上浆辊上方,喷淋器自上而下喷淋上浆泡沫;上浆泡沫喷淋在经纱表面;6)经过泡沫上浆的经纱由动力机构牵引至下一个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920067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188136.0
申请日:2012-06-0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纳米纤维为芯层的夹心式医用及其他防护口罩的制备方法,该产品在传统的双层非织造布制成的防护口罩中间加入了纳米纤维膜。其方法技术包括: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纺丝液,将纺丝液转移至纺丝装置的储液管内,以普通非织造布为接受体进行静电纺丝,制得的纳米纤维膜直径为200~600nm,再将纺好的纳米纤维膜与非织造材料复合,制成“非织造布-纳米纤维膜-非织造布”形式的夹心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制备过程快捷简便,易于操作,夹心层的存在对材料透气率影响较少,而对细菌的过滤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2719956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187638.1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赛络纺纱线及其纺纱方法,该纱线由重量百分比为25~35%的咖啡炭纤维、25~35%的竹炭纤维,30~40%的棉纤维组成,将上述纤维通过赛络纺工艺纺成纱线。其纺纱过程依次包括有散纤维染色工艺、梳棉工艺、并条工艺、粗纱工艺、细纱赛络纺工艺、络筒工艺。该纱线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抑制细菌繁殖减少释放臭气氨,还能有效去除烟酒等异味功能。与传统纺纱工艺相比,本发明赛络纺纱毛羽比普通环纺纱少,特别是3mm以上的长毛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浆染,织造,烧毛等工序有较大的优势,织出来的织物耐磨性能好,抗起毛起球性能好,布面手感柔软度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719955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187636.2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
IPC: D02G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精纺抗菌混纺纱线及其纺纱方法,该抗菌混纺纱线由重量百分比为25~35%的麻赛尔纤维、30~40%的棉纤维、25~35%的莫代尔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半精纺工艺纺成纱线。其纺纱过程依次包括有染色工艺、梳棉工艺、并条工艺、粗纱工艺、细纱工艺和络筒工艺。该抗菌混纺纱线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保证抗菌功能。采用半精纺工艺,与精纺工艺相比,流程较短;半精纺纱线比精纺纱蓬松、柔软,比粗纺纱均匀有光泽。半精纺工艺路线对原料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
-
公开(公告)号:CN102719954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187635.8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
IPC: D02G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赛络纺抗菌混纺纱线及其纺纱方法,该抗菌混纺纱线由重量百分比为25~35%的麻赛尔纤维、30~40%的棉纤维、25~35%的莫代尔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赛络纺工艺纺成纱线。其纺纱过程依次包括有散纤维染色工艺、梳棉工艺、并条工艺、粗纱工艺、细纱赛络纺工艺、络筒工艺。该抗菌混纺纱线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保证抗菌功能。采用赛络纺工艺,与传统纺纱工艺相比,赛络纺纱毛羽比普通环纺纱少,特别是3mm以上的长毛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浆染,织造,烧毛等工序有较大的优势,织出来的织物耐磨性能好,抗起毛起球性能好,布面手感柔软度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46373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250394.5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D01C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半胱氨酸提高DES对亚/汉麻散纤维脱胶效果的方法,属于天然纤维提取和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半胱氨酸提高DES对亚/汉麻散纤维脱胶效果的方法具体是将半胱氨酸与低共熔溶剂DES混合,配置成脱胶溶液;再将亚/汉麻散纤维浸入配置的脱胶液,通过加热驱动或电驱动的方式进行亚/汉麻散纤维脱胶,脱胶结束后,洗涤并烘干,即可。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对木质素的选择性去除,还能够降低对纤维强度的损伤,达到较好的脱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354500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112899.7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D06M16/00 , D06M13/152 , D06M10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胀剂联合角质酶改性涤纶的方法,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苯酚溶液和/或邻香兰素溶液作为溶胀剂对涤纶进行溶胀处理,并联合Humicola insolens角质酶溶液对涤纶进行亲水改性,不仅显著提高了水解产物释放量,同时与传统化学改性法相比可减少织物质量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6254549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231614.X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驱动低共熔溶剂的植物纤维原料预处理方法,将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参比电极置入电解池中组成三电极电解装置,将低共熔溶剂(DES)加入电解池中作为预处理液;将植物纤维原料加入到预处理液中进行电解;电解完毕后,洗涤并烘干所制得的纤维;植物纤维提取完毕后,将预处理液中的DES回收后继续用于植物纤维提取。与传统的仅使用低共熔溶剂方法提取植物纤维的过程相比,本发明方法反应过程中所需的温度较低,反应时间相对较短,提取的植物纤维中,不仅有较低含量的木质素(木质素去除率高),DES对纤维聚合度以及强度损伤也较小,可以通过控制电压等电解参数,调控体系的选择性,进而调控所制得纤维的化学成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