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硒化钨的微型压阻式应力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6839768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98721.0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阻式应力传感器技术领域,提出了基于二硒化钨的微型压阻式应力传感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二硒化钨层,所述二硒化钨层底部的左右两侧连接有电极,所述二硒化钨层的上方设置有陶瓷绝缘层,所述陶瓷绝缘层的顶部安装有承重层,所述承重层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导电片,所述承重层的中间安装有电源,所述电源的左右两侧连接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远离所述电源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相连,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现有的压阻式应力传感器不能够在不影响支撑效果的同时延伸顶部支撑范围,而且不能够在受到侧向力时分区域发出警报或者整体性发出警报的问题。

    一种电化学制备氢化钛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8194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111317940.X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制备氢化钛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氧化钛:以激光为热源在空气条件下对金属钛进行氧化,得到氧化钛;(2)电化学重构制备氢化钛:以步骤(1)制备的氧化钛、Ag/AgCl和碳棒分别作为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置于酸性电解质溶液,通过施加电压进行电化学重构,得到氢化钛。该方法以价格低廉钛片通过激光处理得到二氧化钛,再采用简单的三电极体系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施加负电压对二氧化钛进行电化学重构,重构完毕得到氢化钛电极。本发明所采用制备氢化钛的方法具有常温、常压的优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并且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一种金属氧化物MoO3纳米带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598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365934.X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nventor: 贾进 周伟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氧化物MoO3纳米带及其制备方法。金属氧化物MoO3纳米带是将钼源和铜源分别用水溶解,然后混合均匀,冷冻干燥后得到冻干物;向冻干物中通入载气,升温后保温状态下进行反应,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的。本发明制备的金属氧化物MoO3纳米带宏观上为堆积蓬松的竹子叶或条形叶状。金属氧化物MoO3纳米带的长度为3~10μm,宽度为2μm,厚度

    一种多孔碳化钼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0411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367323.9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碳化钼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多孔碳化钼的制备方法为:将钼源和镁源分别用水溶解,然后混合均匀,冷冻干燥后得到冻干物;再将冻干物置于充满载气的环境中,升温后保温状态下进行反应,反应后冷却至室温,酸洗后得到多孔碳化钼。本发明通过将钼盐还原、镁元素高温固定氧化钼,防止氧化钼高温升华,甲烷高温碳化,碳化后移除镁元素进而造孔,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控制精度低,重复性好,效率高,能制备出高体积量的多孔碳化钼的方法。

    一种维甲酸-钙纳米缓释剂及其在促进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9403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65632.1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甲酸‑钙纳米缓释剂及其在促进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应用,该缓释剂的粒径为300‑400nm;在弱酸性环境中,释放维甲酸分子和钙离子。将钙盐溶于双蒸水中,得到钙盐溶液;将维甲酸溶于乙醇中,得到维甲酸溶液;将维甲酸溶液缓慢加入钙盐溶液中得到混合液,调整混合液pH值至8.5,加热下搅拌进行反应,反应后收集固体产物,洗涤干燥后,得到维甲酸‑钙纳米缓释剂。本发明将维甲酸小分子化合物与无机Ca2+结合构建纳米缓释剂,维甲酸‑钙纳米粒子经胞吞进入细胞后,在弱酸性环境中可缓慢降解进而释放维甲酸小分子和Ca2+,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实现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快速、精准调控。

    一种移动式水体净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19890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1342406.2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水体净化装置,涉及移动净水技术领域。该移动式水体净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以及浮动装置。其中,电源组件包括电源以及分别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的阳极和阴极,阴极用于在电源的电驱动下与水体接触产生氢气,阳极伸入水体的水面以下,且阳极用于在电源的电驱动下进行阳极絮凝;浮动装置漂浮于水体的水面,且电源设置于浮动装置的表面,阴极设置于浮动装置内,浮动装置位于水体的水面以下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口;阴极在电源的电驱动下产生的氢气从出气口溢出以推动浮动装置在水体上移动。该净化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且长期有效的水体处理技术,同时有效地提高水体净化的效率与质量。

    一种石墨烯外层@磷化镍夹层@镍内层框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952112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1341499.1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外层@磷化镍夹层@镍内层框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外层@磷化镍夹层@镍内层框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泡沫镍@石墨烯;将所述泡沫镍@石墨烯置于酸性溶液进行刻蚀,得到刻蚀泡沫镍@石墨烯;将所述刻蚀泡沫镍@石墨烯进行磷化处理,得到石墨烯外层@磷化镍夹层@镍内层框架复合材料。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将磷化镍包裹在石墨烯和泡沫镍的夹层中,提高活性位暴露、传质和电子传输,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和能源转化效率。

    析氧反应催化剂、制备、应用、电解装置及海水裂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164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30818.1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析氧反应催化剂、制备、应用、电解装置及海水裂解方法。析氧反应催化剂包括泡沫镍基底和负载在所述泡沫镍基底上的非晶态/纳米晶碱性碳酸铁。碱性碳酸铁镍(FeNiCH)的非晶态和纳米晶混合结构中含有较多的表面吸附氧和氧缺陷,它们可能会调节Fe(III)/Ni(II)的电子结构,优化OER中间体的吸附能。且表面吸附氧和缺陷氧可能与其抗氯化物和高耐蚀性有关。因而,上述析氧反应催化剂的电催化OER性能受氯离子影响较小,应用于电解池时在较长电解时间电解池仍能很好地保持其高性能,并且其在碱性近海海水电解中表现出优异的OER性能,可满足大电流密度(≥500mA/cm2)和低过电位≤300mV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