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芦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07048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0302849.3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树基因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茶树芦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Rutin:Uridine diphosphate‑Glucosyltransferase,RUG)基因的分离和分析,还涉及利用该基因进行槲皮素3‑O‑葡萄糖基鼠李糖基葡萄糖苷(Q‑Glu‑Rha‑Glu)的体外合成。本发明公开了茶树芦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RUG基因,茶树RU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茶树RUG基因的用途:通过茶树RUG基因的原核表达实现槲皮素3‑O‑葡萄糖基鼠李糖基葡萄糖苷Q‑Glu‑Rha‑Glu体外受控合成。

    一种茶树新梢嫩度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5872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361423.X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树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评价不同茶树种质资源新梢嫩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待测茶树新梢;新梢干燥后去梗、研磨;利用粒度仪测定研磨获得的茶粉的粒径分布,获得每个茶粉样品的D50数据;利用判定标准,根据茶粉样品的D50数据,获得待测茶树种质新梢的嫩度等级。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对不同茶树种质资源新梢嫩度进行评价和分级。

    利用基因差异表达进行茶树种质资源抗旱力预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2582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11040732.9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基因差异表达快速预测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耐旱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驻芽嫩枝进行采收;对每个种质资源待测茶树采收的嫩枝均分别进行如下步骤2)~3);2)、嫩枝先全部插于水中1~2天,而后等量分成两组,分别作为供水嫩枝和不供水嫩枝;采集每个供水嫩枝和每个不供水嫩枝的叶片分别进行针对Act基因和PMO基因的扩增,从而获得相应的Cт值,并相应获得2个基因的Cт值的差值ΔΔCT,对羟基苯乙醛肟单氧酶样PM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X=2‑ΔΔCT;根据相对表达量来判定待测茶树的种质耐旱力。

    一种促进难生根茶树品种发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770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89709.3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难生根茶树品种发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择生长势旺盛的中龄茶园作母穗园,接着对采穗母树进行培育,采穗母树的培育除做好日常的肥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外,特别做好增施肥料和修剪工作,然后对苗圃地进行选择,苗圃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灌水和排水方便的农田或水田,中需要剪穗,从茶树母树上剪下的枝条,应放在阴凉潮湿处,以防失水过多,扦插后对苗圃地覆盖处理,覆盖无色透明塑料膜。该促进难生根茶树品种发根的方法,红网遮阴大大提高了茶树扦插苗的生根率,特别是难生根茶树品种,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缩短了茶树苗木的生产周期,有助于茶树品种推广,更快地实现投资回报。

    抑制茶树对氟吸收的方法及所用的茶树氟吸收抑制剂

    公开(公告)号:CN105993889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610377118.5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四溴荧光素二钠作为茶树氟吸收抑制剂的应用,具体使用方法为:当用于水培茶树时,在标准茶树水培溶液中加入四溴荧光素二钠,直至浓度为1.0μg/L~1.0g/L;然后将茶树进行水培;当用于土壤中种植的茶树时,配制成浓度为1mg/L~10g/L的四溴荧光素二钠水溶液,在每年2月中下旬,将四溴荧光素二钠水溶液喷洒到茶树,使叶面和叶背充分湿润;每亩茶园喷洒50~100L四溴荧光素二钠溶液。

    直接检测茶叶糖苷结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9325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179791.7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G01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直接同时检测茶叶糖苷结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方法,以茶鲜叶、茶在制品、或成品茶作为待测样品,依次进行以下步骤:1)、待测样品中糖苷结合态香气前体提取,2)、提取物中糖苷结合态香气前体UPLC‑MS/MS分析,3)、茶叶糖苷结合态香气前体物质含量计算:以4‑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内标为参照,获得苯甲醇樱草糖苷、水杨酸甲酯樱草糖苷、苯乙醇樱草糖苷、顺3‑己烯醇樱草糖苷、芳樟醇氧化物I樱草糖苷、芳樟醇氧化物II樱草糖苷、芳樟醇氧化物樱草糖苷III、芳樟醇樱草糖苷、香叶醇樱草糖苷这9种糖苷结合态香气前体的物质含量。该方法对糖苷结合态香气前体物质检测效率高。

    茶树β-葡糖苷酶基因bGlu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224946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10177923.X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新的茶树β-葡糖苷酶基因bGlu及其编码蛋白,同时还涉及β-葡糖苷酶基因bGlu在促进植物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上的应用。具体而言:茶树β-葡糖苷酶基因bGlu为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茶树β-葡糖苷酶基因bGlu编码的蛋白质为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该茶树β-葡糖苷酶基因bGlu的用途是:用于构建转基因植物,该转基因植物叶片的挥发性物质得到提高。当植物为茶树时,挥发性物质包括顺-3-己烯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反,反-2,4-庚二烯醛。

    茶树FPS基因及其应用
    6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76689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239772.1

    申请日:2012-07-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FPS基因,其具有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茶树FP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具有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茶树FPS基因的用途:该基因表达与茶树抗病应激有关,诱导高表达能提高茶树抗病性。

    茶树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合成因子CsPEX11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525826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28023.8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树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叶片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合成因子CsPEX1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同时还涉及利用调节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合成因子CsPEX11基因表达强度在茶树低温防御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给出了一种茶树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合成因子CsPEX11基因,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同时给出了上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同时给出了上述基因的用途,用于构建转基因植物,所述转基因植物的抵御低温胁迫能力得以增强。

    茶树DXR基因及其应用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99341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239518.1

    申请日:2012-07-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DXR基因,其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茶树DX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具有SEQ ID NO:2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茶树DXR基因的用途:通过调节该DXR基因表达强度从而达到控制茶叶萜类物质含量。调节DXR基因表达方法为以下任意一种:将茶树叶片在采摘前对叶片沿侧脉方向进行划伤处理,在茶叶制作过程的摊青工艺中增加能使茶叶产生损伤的摇青工艺,采用双链干涉技术使DXR基因表达受抑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