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7477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10884.8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腐蚀防护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铅基堆用高性能紧固件耐液态铅铋腐蚀性能的合金化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C:0.03~0.15%;Si:1.0~4.0%;Mn:0~2.0%;S:0~0.005%;P:0~0.01%;Cr:12.0~18.0%;Ni:7.0~15.0%;Cu:0~2.0%;Nb:8×100C~1.0%;O:0~0.003%;N:0~0.03%;Fe余量。在上述化学成分基础上加入抗氧化能力强的Si、Mo、W、Nb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在材料表面形成氧化物屏障,阻碍液态铅铋的进入。本发明可以突破现有紧固件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不具备耐液态铅铋腐蚀性能的技术壁垒,实现并提高铅基堆用紧固件的耐液态铅铋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760909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910259905.3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性强且具有优异抵抗高速冲击能力的多层钢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复合材料组元材料的选择及结构设计;母材的预处理:将母材板材表面进行机械打磨、清洗和干燥;真空热压:将组元放入真空热压炉进行热压;将真空热压后的板材进行热轧;将热轧后的复合板直接进行多道次冷轧最终获得表面质量良好、优异抗侵彻性能的多层钢铁复合材料;最后将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高速冲击能力,且其界面无氧化物、孔洞、微裂纹、未结合等缺陷,表面质量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2522635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1140713.X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30 , C22C38/24 , C22C38/22 , C22C38/04 , C22C33/04 , C21D8/02 , C21D9/00 , C21D1/26 , C21D1/28 , C21D1/18 , C21D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具用高碳高铬马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以重量百分比计,该高碳高铬马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为:C:0.90~1.20%,Cr:14.0~16.0%,Co:1.0~2.0%,Mo:0.5~1.5%,V:0.20~0.40%,Mn:0.2~0.6%,La:0.001~0.01%,P
-
公开(公告)号:CN110205541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0425920.0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管线钢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X65级高强韧耐微生物腐蚀管线钢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该钢的化学成分如下:C:0.02~0.035%;Si≤0.2%;Mn≤0.1%;Cu:1.0~2.0%;Mo:0.10~0.20%;Nb:0.04~0.045%;Ti:0.01~0.02%;S≤0.0015%;P≤0.0050%;余量为Fe。该管线钢通过热轧后缓慢冷却的制备方法,使钢中固溶的Cu发生自然时效析出,达到较好强韧性及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同时,还可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获得低成本、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X65级高强韧耐微生物腐蚀管线钢,以使材料满足不断发展的综合性能指标的更高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18453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425069.1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58 , C22C38/1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06 , C21D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铜耐微生物腐蚀管线钢领域,具体为一种经济型含铜耐微生物腐蚀管线钢的铜析出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含铜耐微生物腐蚀管线钢的化学成分为:0%
-
公开(公告)号:CN110205545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0488119.0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1D8/00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强度钢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可抑制海洋生物污损的高强度纳米强化钢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该钢的化学成分为:C:0.03~0.06%;Si≤0.5%;Mn:0.7~1.2%;Cu:1.0~3.0%;Ni:2.0~4.0%;Al:0.5~1.5%;Cr:0.5~1.0%;Mo:0.2~0.4%;Nb:0.04~0.06%;V:0.03~0.06%;Ti:0.01~0.03%;N:0.001~0.01%;S≤0.0050%;P≤0.0050%;余量为Fe。该钢通过纳米析出相协同强化技术以及分级时效热处理工艺,达到屈服强度不低于1200MPa,抗拉强度不低于1300MPa,延伸率不低于15%的高强度、高塑性力学性能。同时,该钢还具有独特的抑制海洋生物污损性能,达到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抑制生物污损性能的双重目的,可应用于面临海洋生物污损环境的舰船制造、海洋平台、桥梁建设等重要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760909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10259905.3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性强且具有优异抵抗高速冲击能力的多层钢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复合材料组元材料的选择及结构设计;母材的预处理:将母材板材表面进行机械打磨、清洗和干燥;真空热压:将组元放入真空热压炉进行热压;将真空热压后的板材进行热轧;将热轧后的复合板直接进行多道次冷轧最终获得表面质量良好、优异抗侵彻性能的多层钢铁复合材料;最后将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高速冲击能力,且其界面无氧化物、孔洞、微裂纹、未结合等缺陷,表面质量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106038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184817.8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G01N1/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简便、清晰显示管线钢原奥氏体晶界的腐蚀方法。该腐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常规奥氏体化热处理得到淬火管线钢腐蚀试样;(2)将试样的抛光面向上,置入加热到65~80℃的含有盛放腐蚀溶液的超声清洗器中,振动浸蚀2~5min;(3)取出试样洗净、吹干步骤(2)处理后的试样的抛光面,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本发明所述的腐蚀方法可快速、简便、清晰、完整地显示淬火管线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腐蚀效率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690938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710220641.1
申请日:2017-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强高韧马氏体时效钢及其应用,其化学成分为(wt.%):C:≤0.005%,Ni:17.5‑18.5%,Co:15.5‑16.5%,Mo:6.8‑7.2%,Ti:1.3‑1.7%,O+N≤0.004%,P≤0.005%,S≤0.005%,Fe:余量。采用本发明所述马氏体时效钢制备的梯度强化马氏体时效钢撞针,其使用寿命是传统材料撞针的10倍,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408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810748391.3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碳高铬马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以重量百分比计,该高碳高铬马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为:C:0.40~0.55%,Cr:14.0~16.0%,Mo:0.5~1.0%,V:0.1~0.2%,Mn≤1.0%,Si≤1.0%,Ni≤0.30%,P<0.05%,S<0.005%,O<0.004%,N≤0.1%,余量为铁。该高碳高铬马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为:配料→熔炼→浇注成型→锻造和热加工→冷加工和热处理。本发明通过控制材料中的碳和铬原子比在一定的范围内,热处理工艺后实现马氏体和奥氏体的比例的调控,获得材料强度和韧性的最佳搭配,并且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