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连铸坯凝固组织生长过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14033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399304.4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连铸坯凝固组织生长过程的方法。该方法是:模拟连铸坯凝固过程的钢料在电阻炉内熔化和浇注,浇注之后的钢样长度为所模拟的连铸坯厚度的1/2;钢样一端通过循环水冷却;通过分段控温的加热炉实现调控钢样的液相温度梯度,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加热炉或钢样来调控固液界面移动速度,使之与连铸坯相一致,从而模拟连铸坯的凝固组织生长过程。钢样在真空或高纯气氛保护下熔化和凝固,可避免氧化或元素挥发。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利用小尺寸钢样再现连铸坯的凝固过程,可以观察连铸坯凝固组织和缺陷的形成过程及连铸工艺参数对铸坯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

    冒口脉冲磁致振荡细化金属凝固组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39195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44686.3

    申请日:2014-09-0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2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晶粒细化技术领域,冒口脉冲磁致振荡细化金属凝固组织方法,其工艺过程如下:将非接触式多层线圈预埋在冒口套中或冒口套外部,所述非接触式多层线圈不与铸锭、铸件及铸型接触,且与铸锭、铸件及铸型绝缘。在金属凝固过程中全程或半程工作,达到细化金属凝固组织的目的。处理参数为:脉冲电流峰值为10~30000A,脉冲宽度为10μs~100ms;脉冲频率为:0.01Hz~4KHz。本发明中,脉冲磁致振荡作用于冒口附近,解决了脉冲磁致振荡技术应用于大型铸锭的难题;本发明装备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安全,冒口脉冲磁致振荡发生装置工作条件良好,可持续工作且反复使用,避免多次拆卸的麻烦。

    一种显示纯铝彩色金相组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06994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23760.9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纯铝彩色金相组织的方法,属于金相样品制备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依次使用80目、240目、400目、800目、1000目、1500目和2000目的水砂纸对样品进行打磨;在蘸有1μm金刚石抛光膏的绒布上进行机械抛光;使用振动抛光机给样品作三个小时的振动抛光;进行阳极覆膜,其中阳极覆膜溶液由硼氟酸和蒸馏水配制而成(其中硼氟酸质量浓度为40%以上,体积比为1.6%-2.0%),电流密度为0.3-0.5A/cm2,阳极覆膜时间为60-80s;之后洗净吹干,使用偏光显微镜就能观察到清晰鲜艳的纯铝彩色金相组织,且晶界完整清晰。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着色效果好的优点。

    在脉冲磁致振荡处理工艺中连续测量金属熔体温度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586442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85998.1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脉冲磁致振荡处理工艺中连续测量金属熔体温度的装置,包括温度测试分析系统、熔铸装置和脉冲磁致振荡处理装置,熔铸装置由铸型装置、中频感应电源和感应线圈构成,金属熔体装载于铸型装置的内腔中,铸型装置的上口设有顶盖,顶盖形成热电偶固定装置,中频感应电源通过开关装置控制感应线圈产生脉冲磁场,在装载于铸型装置内的固体金属中感生出涡流,使其发热熔化,脉冲磁致振荡处理装置由脉冲电源和电磁线圈构成,脉冲电源通过控制电磁线圈,对金属熔体施加脉冲磁致振荡作用,通过温度采集记录系统连续记录金属熔体的温度信息。本发明能准确测得脉冲磁致振荡处理下熔体内部的温度曲线,测量装置简便易行,测得数据准确可靠。

    获取单个微米颗粒大冷速下凝固组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710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19368.5

    申请日:2013-04-0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单个微米颗粒大冷速下凝固组织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适用于熔点小于770K、尺寸在微米级别的单个金属颗粒。在体视显微镜下选择38μm以下、表面光滑圆整的金属微滴,放置到传感器的测试区域,并利用金相显微镜确定其尺寸;设定温度程序在快速扫描量热仪上将材料加热至熔化,调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电路参数,获得尽可能大的冷却速度(至少10000K/s以上);用聚焦离子束将最大冷速处理过的试样进行精细加工,制备透射电镜试样,并记录其加工过程;将透射电镜试样放置到高分辨透射电镜下进行组织结构方面的表征。该发明实现了极小尺寸金属微滴的大冷速的精确控制及组织观察的有机结合。

    一种测试TTT曲线的方法
    7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14558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11851.6

    申请日:2012-10-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液-固转变TTT曲线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适用于熔点在450℃以下孕育期小于10-3s的材料。所用试样为1-50微米级别的单个颗粒或1-10微米厚的薄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将所用试样放置于传感器的测试区域,利用金相显微镜确定其尺寸;通过闪速扫描量热仪确定其实际熔点;将材料加热至完全液态并保温适当时间,随后将液态试样迅速降温至熔点以下一定温度保温,获得孕育期;重复等温形核步骤,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孕育期;以时间t为横坐标,温度T为纵坐标,标注出孕育期并以光滑曲线拟合,即为材料的TTT曲线。该方法速度快、效率高,可以有效弥补传统DSC和DTA方法的不足,扩展热分析应用范围。

    金属凝固过程线收缩率及热应力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6196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50921.7

    申请日:2012-05-1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凝固过程中线收缩率及热应力测量方法及装置。本发明能够解决当前黑色金属凝固收缩率及热应力测量方法中温度不均匀及测试困难的问题。该方法是:试样在坩埚内原位熔化后凝固,可实现不同冷却条件下的凝固;降温过程中试样均匀凝固,轴向温度梯度低,测量的线收缩率及热应力值准确;凝固过程中线收缩率及热应力可通过应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同时测量,实现连续实时测量,与实际凝固过程对应。本发明可以准确合理地测量金属的凝固收缩特性,对确定铸造及连铸工艺和相关设备参数的改善、促进铸坯、铸件质量和成材率有重要意义。

    连铸坯凝固组织生长过程的物理模拟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075287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710042685.6

    申请日:2007-06-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坯凝固组织生长过程的物理模拟方法及其装置,属金属晶相热处理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特征是具有三个函数控制程序,即加热函数控制程序、冷却强度函数控制程序和拉杆拉伸速率函数控制程序。本发明方法的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各系统:加热系统、传动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和温度测控系统。各系统均有工控机调节控制,各系统应用设定的函数曲线软件的计算机来实现可控操作。本发明装置可满足过铸坯凝固组织生长过程的模拟研究。

    含铌贝氏体球铁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330012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57519.4

    申请日:2011-09-0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铌贝氏体球铁及其生产工艺,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材料配方(wt%):C3.5~3.8,Si2.4~2.8,Mn1.5~2.2,Mo0.2~0.5,Cu0.5~0.8,Nb0.2~0.6。组织特征为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碳化物和球状石墨,力学特征为HRC47~49,Ak13~15J/cm2。其生产工艺包括:(1)铸造工艺,按配方配料后熔炼;出炉温度为1450~1500℃,浇注温度为1400±20℃;采用冲入法球化,球化剂为FeSiMg8RE7,用量为1.8wt%;采用75SiFe孕育,用量为1.0wt%;(2)热处理工艺,900℃奥氏体化,保温3h,空冷到300℃进行中温转变,保温2h。本材料用于耐磨性铸件,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易行,采用铌的合金化后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的纳米多孔金属基底的去合金化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6349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87302.0

    申请日:2011-07-0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拉曼增强散射活性的纳米多孔金属基底的去合金化制备方法。本发明用单辊旋淬法制备的AB(C)合金薄带剪成2-3cm长;将薄带放入装有电解质溶液的容器中,同时容器开始由室温加热;将容器分别加热至不同温度并保温;观察容器内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气泡情况,待无明显可见气泡,停止保温,将合金薄带由电解质溶液中取出;将合金薄带用无水酒精、去离子水冲洗;配置稀有机物溶液作为拉曼测试的探针分子,将基底材料在探针分子溶液中浸泡后取出,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后晾干。本发明得到的基底拥有独特的三维的连续的纳米多孔结构,技术成本较低,操作控制简便,表面增强效果优异,对于拉曼增强领域具有积极的工程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