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6601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4442.1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反应堆核功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热管反应堆热端温度偏差;将热管反应堆热端温度偏差送入比例积分控制器,得到热管反应堆热端温度控制量;获取热管反应堆热端温度控制量和需求负荷之和,得到需求功率;根据需求功率获取功率偏差;将功率偏差送入比例积分控制器,获取核功率控制量;将核功率控制量转换为旋转鼓给定转速,并将旋转鼓给定转速送到旋转鼓驱动机构,旋转鼓驱动机构驱动旋转鼓以旋转鼓给定转速转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反应堆核功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有利于热管反应堆的稳定运行,并提供多样化控制方式以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也有利于容错运行,提高热管反应堆的长期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2926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46816.1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特征线法的组合几何中子输运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采用归并方式将几何区域转化为几何逻辑表达式,并将几何逻辑表达式划分为简单逻辑表达式和复杂逻辑表达式;当几何逻辑表达式为简单逻辑表达式,则采用短路法对简单逻辑表达式进行计算,得到逻辑表达式结果;当几何逻辑表达式为复杂逻辑表达式,则采用调度场算法对复杂逻辑表达式进行解析得到逆波兰表达式,并对逆波兰表达式进行解析计算,得到逻辑表达式结果;最后基于逻辑表达式结果,判断任意中子坐标点与复杂几何区域的包含关系并对中子进行射线追踪,以提高几何传递灵活性和射线追踪效率,同时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46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06951.3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反应堆组件共振模拟的子群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共振能群,统一为合并能群;获取合并能群的等效宏观截面和源项信息;构建中子输运方程;子群吸收截面对应的子群通量;获取合并能群的子群逃脱截面;获取各个共振能群对应的子群逃脱截面,并获取各个共振能群对应的等效微观本底截面;获取等效吸收截面和等效生成截面;进行反应堆组件共振模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反应堆组件共振模拟的子群优化系统。本发明一种用于反应堆组件共振模拟的子群优化方法及系统,通过引入等效逃脱截面的概念,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下对整个共振能区统一求解子群通量,减少了特征线方法计算时间,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406798.9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多种发电模式的热管反应堆堆芯结构,该热管反应堆堆芯包括热管、燃料棒、堆内构件、堆内隔热层、反射层、旋转鼓、反应堆容器和反应性驱动机构,若干个热管和燃料棒布置在堆内构件内,堆内构件外套有堆内隔热层,堆内隔热层外套有反射层,反射层与堆内隔热层之间沿周向布置若干个旋转鼓,反射层外套有反应堆容器,反应性驱动机构位于反应堆容器底部,反应性驱动机构与旋转鼓的数量、布置方式相同。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管反应堆堆芯结构简单可靠,寿命长,固有安全性高,具备模块化配置能力,可以和各种类型的热电转换装置匹配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407679.5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柴晓明 , 马誉高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邓坚 , 苏东川 , 张卓华 , 丁书华 , 冉旭 , 邱志方 , 刘余 , 李松蔚 , 王金雨 , 曾畅 , 张宏亮 , 李文杰
IPC: G21C1/32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反应堆系统及其能量转换方式,包括:反应堆基体111、热管组3、保温层4、电磁泵5、换热器108、回热器110、压缩机111、系统空气入口端113、透平109和系统能量输出端112;所述反应堆基体110内设置有热管组3,所述热管组3上设置有保温层4、电磁泵5和换热器108,所述换热器108上部还设置有换热器出口106和换热器入口107,所述换热器出口106通过透平109与系统能量输出端112连接;所述换热器入口107与回热器110一端连接,所述回热器110另一端通过压缩机111与系统空气入口端113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110588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413199.X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257 , G21C15/253 , G21C15/28 , F01K7/32 , F01K11/02 , F01K13/00 , F01K13/02 , F01K25/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领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为热电转换工质的热管反应堆系统,热管反应堆位于一体化安全壳中心,超临界二氧化碳热电转换系统对称布置在热管反应堆两侧、并与回路压力维持系统连接;启动控制系统、停堆控制系统均与热管反应堆连接,回路压力维持系统、安全壳内温度控制系统均位于在一体化安全壳壳壁上,应急冷却系统位于热管反应堆和一体化安全壳形成的环腔内部;乏气冷却系统、非能动余热排系统分别一体化安全壳底部、顶部壳壁上,并均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热电转换系统连接。本发明的系统显著降低了二回路系统的重量和体积,噪声小、发电效率高、结构紧凑、布置灵活方便固有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0813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07716.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热辐射散热的核反应堆隔热装置。本发明包括步进式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旋转架、隔热屏蔽弧形板、固定架以及辅助紧固件,驱动电机是整个系统结构的执行单元,与传动齿轮组连接,通过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进行动作,驱动传动齿轮组进行转动,驱动传动齿轮组与旋转架连接,旋转架与隔热屏蔽弧形板连接;固定架安装在反应堆容器的底部。本发明布置在堆芯外围,通过运动机构即可实现反应堆保温隔热和辐射散热,集反应堆隔热和屏蔽功能为一体,有效简化反应堆结构并实现本发明的多用途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08139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07691.6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权 , 柴晓明 , 王金雨 , 张卓华 , 黄永忠 , 李文杰 , 李垣明 , 张宏亮 , 何晓强 , 曾畅 , 彭诗念 , 苏东川 , 李松蔚 , 段振刚 , 余红星 , 杨洪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燃料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慢化能力的双包壳燃料元件,包括:上端塞、气腔弹簧A、内包壳、气腔弹簧B、外包壳、若干个芯块A、若干个芯块B和下端塞;内包壳内部下端堆叠若干个芯块A,芯块A上部设置内包壳裂变气体气腔;内包壳裂变气体气腔一端通过气腔弹簧A与芯块A阻隔,内包壳裂变气体气腔的另一端也设置有气腔弹簧A;内包壳的外壁套有外包壳;内包壳外壁与外包壳内壁之间由下至上堆叠放置若干个芯块B;芯块B上部设置气腔弹簧B;上端塞与内包壳和外包壳的顶部定位连接;下端塞与内包壳和外包壳的底部焊接连接;芯块A和芯块B的材料按裂变材料-慢化材料或慢化材料-裂变材料形式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59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14574.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28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金属热管吸液芯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认基本原理;步骤二、材料准备;步骤三、在丝网上沉积纳米微粒,形成碱金属热管吸液芯;步骤四、将碱金属热管吸液芯应用于热管。本发明能够提升热管传热极限。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57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07692.0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柴晓明 , 马誉高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邓坚 , 苏东川 , 张卓华 , 丁书华 , 冉旭 , 邱志方 , 刘余 , 李松蔚 , 王金雨 , 曾畅 , 张宏亮 , 李文杰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工程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电磁泵辅助驱动的碱金属热管及其传热方法,包括:电源、电磁泵和热管202,所述电磁泵环套在热管202的外表面,电源连接电磁泵;所述热管202还包括:热管包壳4、热管吸液芯5、热管中心气腔6和保温层7;所述热管包壳4内部为热管中心气腔6;热管中心气腔6外壁设置有热管吸液芯5;热管包壳4的外部中部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电磁泵还包括:电磁泵沟槽、初级铁芯201、内层铁芯203和绕组204;所述电磁泵沟槽的外壁设置有初级铁芯201和绕组204;所述电磁泵沟槽的内部中心固定有内层铁芯20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