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11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36089.5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道式热管丝网芯自填充可视化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液体工质导入部件、引流部件、可视化测试部件和可视化设备;引流部件包括桶状的吸液管腔,吸液管腔内设置有液体工质进口管道,液体工质进口管道的进口与液体工质导入部件连接,吸液管腔内固定有轴向的中心定位管,中心定位管与吸液管腔之间填充有脱脂棉;可视化测试部件包括无机玻璃管,无机玻璃管内设置有干道式筒状丝网芯。还包括有S1‑S8等步骤。本发明可探究液体工质在不同内径干道,不同高度干道以及不同丝网目数干道内部的填充及流动情况。本发明针对干道式筒状丝网芯,本装置可探究不同干道结构对于干道式筒状丝网芯内液体工质浸润速率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10122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726048.5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垣明 , 黄永忠 , 李权 , 唐昌兵 , 邱玺 , 余红星 , 柴晓明 , 李文杰 , 路怀玉 , 高士鑫 , 辛勇 , 赵波 , 王金雨 , 张卓华 , 苏东川 , 刘振海 , 马超 , 齐飞鹏 , 王严培
IPC: G21C3/60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基弥散微封装燃料的燃料元件及堆芯结构,燃料元件包括燃料基体,所述燃料基体内弥散有燃料颗粒,所述基体上开设有热管孔,所述热管孔用于插入热管;燃料基体单个作为堆芯基体,或者多个所述燃料基体沿轴向和/或径向拼接作为堆芯基体。一种堆芯结构,包括上述的燃料元件,以及约束该燃料元件的容器。本发明通过改进燃料元件及堆芯结构,采用难熔金属基材料,设计出了模块化的多孔燃料元件及新的堆芯结构,利于降低燃料运行温度、减小制造难度、提高堆芯安全性和运行寿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10122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726035.8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垣明 , 黄永忠 , 李权 , 唐昌兵 , 邱玺 , 余红星 , 柴晓明 , 李文杰 , 路怀玉 , 高士鑫 , 辛勇 , 赵波 , 何晓强 , 张宏亮 , 曾畅 , 刘振海 , 马超 , 齐飞鹏 , 王严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基弥散微封装燃料的堆芯结构,包括约束容器、包壳和燃料元件,所述燃料元件采用一个或多个拼接的弥散微封装燃料,所述弥散微封装燃料包括基体,所述基体采用石墨基,基体内弥散燃料颗粒,基体上还开设有多个冷却剂孔;所述包壳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约束容器的底部和顶部连接,包壳和约束容器连接作为堆芯结构的骨架;包壳内部用于插入热管或流通冷却剂;一个或多个拼接的弥散微封装燃料容纳在约束容器内,且包壳贯穿一个或几个拼接弥散微封装燃料的冷却剂孔。本发明利于简化堆芯结构,降低装配难度,降低燃料运行温度、提高燃料结构稳定性,且能够同时满足多种反应堆需求的多用途核燃料。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49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800406.2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5/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的反应性等效物理转换方法,针对含有弥散燃料以及同时含有弥散燃料和弥散可燃毒物的板型燃料元件,将传统中子学计算程序不能计算的双重非均匀系统,根据反应性等效转换为传统中子学计算程序可以计算的单重非均匀系统,进而采用已经经过广泛验证的传统中子学程序进行计算,解决了板型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计算问题,且计算结果与蒙卡颗粒模型基准解对比显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应用于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的反应性等效物理转换方法不仅计算简便,且计算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09584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44745.3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快热耦合临界试验堆芯及布置方法,堆芯包括在径向上呈间隔布置的快区和热区,所述快区由纯燃料和/或结构部件组成,所述热区由燃料和固体慢化剂组成,所述堆芯的外侧设置有反射层,或快区和热区的外侧均设置有反射层区,所述快区和热区均选择性布置有可燃毒物,所述反射层区由固体慢化剂和/或快中子高散射比材料组成。本发明能够用于实现对热管堆等新型堆芯的新型固体慢化材料、反射材料、可燃毒物材料的性能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2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911406798.9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多种发电模式的热管反应堆堆芯结构,该热管反应堆堆芯包括热管、燃料棒、堆内构件、堆内隔热层、反射层、旋转鼓、反应堆容器和反应性驱动机构,若干个热管和燃料棒布置在堆内构件内,堆内构件外套有堆内隔热层,堆内隔热层外套有反射层,反射层与堆内隔热层之间沿周向布置若干个旋转鼓,反射层外套有反应堆容器,反应性驱动机构位于反应堆容器底部,反应性驱动机构与旋转鼓的数量、布置方式相同。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管反应堆堆芯结构简单可靠,寿命长,固有安全性高,具备模块化配置能力,可以和各种类型的热电转换装置匹配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10122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26048.5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垣明 , 黄永忠 , 李权 , 唐昌兵 , 邱玺 , 余红星 , 柴晓明 , 李文杰 , 路怀玉 , 高士鑫 , 辛勇 , 赵波 , 王金雨 , 张卓华 , 苏东川 , 刘振海 , 马超 , 齐飞鹏 , 王严培
IPC: G21C3/60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基弥散微封装燃料的燃料元件及堆芯结构,燃料元件包括燃料基体,所述燃料基体内弥散有燃料颗粒,所述基体上开设有热管孔,所述热管孔用于插入热管;燃料基体单个作为堆芯基体,或者多个所述燃料基体沿轴向和/或径向拼接作为堆芯基体。一种堆芯结构,包括上述的燃料元件,以及约束该燃料元件的容器。本发明通过改进燃料元件及堆芯结构,采用难熔金属基材料,设计出了模块化的多孔燃料元件及新的堆芯结构,利于降低燃料运行温度、减小制造难度、提高堆芯安全性和运行寿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49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800406.2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5/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的反应性等效物理转换方法,针对含有弥散燃料以及同时含有弥散燃料和弥散可燃毒物的板型燃料元件,将传统中子学计算程序不能计算的双重非均匀系统,根据反应性等效转换为传统中子学计算程序可以计算的单重非均匀系统,进而采用已经经过广泛验证的传统中子学程序进行计算,解决了板型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计算问题,且计算结果与蒙卡颗粒模型基准解对比显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应用于燃料元件双重非均匀系统的反应性等效物理转换方法不仅计算简便,且计算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19980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414623.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应急冷却功能的热管反应堆支承和屏蔽结构。本发明包括两道环形反应堆支承,屏蔽结构,应急冷却剂入口结构,应急冷却剂出口结构;两道环形反应堆支承每一道位置都与反应堆容器的上、下板位置对应,外径与壳体连接,内径与反应堆容器配合;屏蔽结构包括下部屏蔽板、中部屏蔽筒、上部屏蔽板;下部屏蔽板安装在下部反应堆支承下表面,中部屏蔽筒安装在两道环形反应堆支承之间,上部屏蔽板安装在上部反应堆支承的上方;应急冷却剂入口结构安装在上部屏蔽板上方,应急冷却剂出口结构安装在下部屏蔽板下方。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制造安装,具备为热管反应堆实现应急冷却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13442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70877.3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22 , C22C38/28 , C22C38/04 , C22C38/24 , B22F5/12 , B22F9/08 , B22F9/04 , B22F3/15 , B22F3/17 , B22F3/18 , B22F3/24 , C21D9/08 , G21C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DS铁素体不锈钢燃料包壳管及其制备方法,由ODS钢制成,ODS钢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成分:Cr:11.0~14.0%、(W+Mo):1.0~3.0%、Y2O3:0.1~0.5%、Ti:0.1~0.5%、Mn:0~1.0%、V:0‑0.5%、C: 200MPa;抗高温氧化性能优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