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1571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400605.5
申请日:2013-09-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8/10 , B01J31/06 , B01J31/069 , C10G45/34 , C10G45/42 , C10G2300/20 , C10G230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加氢的方法。包括:将金属-聚合物催化剂固定在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的转子上,形成致密的催化剂床层,烃类物料和氢气以逆流或并流的方式通过旋转着的催化床层,使不饱和烃在超重力场下金属-聚合物催化剂上进行选择加氢反应。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将金属催化剂置入不锈钢丝网并固定在超重力反应器转子上不易加工的缺点,催化性能好,同时废催化剂回收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4226310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38000.0
申请日:2013-06-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66 , B01J23/644 , B01J29/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以钯为主活性组分的核和具有孔道结构的氧化物壳层组成;核的的直径为1~20nm,氧化物壳层的厚度为2~50nm,氧化物壳层具有直径为0.1~20nm的孔道;核的组成为(含量为以核的总重量为100%计的重量百分含量):(1)活性组分Pd,20~80%;(2)助剂Ag、Pb、Bi中的一种或多种,含量为20~80%;氧化物壳层的组成为: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二氧化锡,二氧化锆或二氧化铈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核壳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钯催化剂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85416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429958.3
申请日:2012-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9 , B01J23/83 , C07C29/149 , C07C31/08 , C07C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羧酸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载体、钴元素、碱土金属元素、IB族元素,其中钴元素的含量占催化剂总重的15wt%~50wt%,碱土金属元素的含量占催化剂总重的1wt%~30wt%,IB族元素的含量占催化剂总重的0.1wt%~15.0wt%,所述的载体为氧化物,其含量占催化剂总重的10wt%~80wt%。该催化剂活性较高,目的产物选择性高;制造成本较为低廉;反应条件较温和。
-
公开(公告)号:CN103785415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429785.5
申请日:2012-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9 , B01J23/843 , C07C29/149 , C07C31/08 , C07C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至少含钴和铋催化剂及其应用于羧酸加氢制备为醇的方法。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催化剂至少含有占催化剂总重的10wt%~40wt%的钴和3wt%~30wt%的铋。通过该催化剂,在220~300℃和0.5~4.0MPa条件下,羧酸可以以高于90%的选择性转化为相应的醇和酯,使用的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好并且成本较低,并且使用的反应条件不苛刻,因此较易实现商业化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785413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428802.3
申请日:2012-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9 , C07C29/149 , C07C31/08 , C07C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羧酸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载体、钴元素、银元素,其中钴元素的含量占催化剂总重的15wt%~50wt%,银元素的含量占催化剂总重的0.1wt%~10wt%,所述的载体选自氧化硅、硅藻土、硅酸钙、氧化锆、氧化钛的至少一种,其含量占催化剂总重的20wt%~80wt%。该催化剂活性较高,目的产物选择性高,制造成本较为低廉,反应条件较温和。
-
公开(公告)号:CN103785412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428055.3
申请日:2012-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9 , C07C29/149 , C07C31/08 , C07C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羧酸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载体、钴元素、第二金属元素,其中钴元素的含量占催化剂总重的15wt%~50wt%,第二金属元素选自银、铜、锌、钯、铂、镍中的至少一种,其含量占催化剂总重的0.1wt%~25wt%,所述的载体选自氧化硅、硅藻土、硅酸钙、氧化锆、氧化钛的至少一种,其含量占催化剂总重的20wt%~80wt%。该催化剂活性较高,目的产物选择性高;制造成本较为低廉;反应条件较温和。
-
公开(公告)号:CN102408912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010291972.2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10G45/34 , B01J23/66 , B01J27/138 , B01J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裂解碳五馏分选择加氢的方法,以裂解碳五馏分为原料,反应入口温度15℃~150℃,反应压力0.1MPa~5.0MPa1,碳五液空速1~10h-1,氢/炔摩尔比1~10,裂解碳五馏分和氢气在加氢催化剂作用下,裂解碳五馏分中的炔烃和二烯烃选择加氢为烯烃而被脱除,所述的加氢催化剂含有载体、金属活性组分和硅烷基团,所述硅烷基团经过甲硅烷基化处理嫁接的并且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05wt%~25wt%。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在被加氢的原料中含有微量水时反应性能不发生明显改变,水含量有波动时反应性能可以基本保持稳定,同时催化剂上积碳生成量小,具有更长的催化剂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2408304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010291806.2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7C29/141 , C07C31/10 , C07C31/12 , C07C31/125 , C07C31/22 , C07C31/20 , C07C31/26 , C07D307/44 , B01J31/34 , B01J31/38
Abstract: 本发明的用于醛选择加氢制备醇的方法属于加氢技术,为满足目前人们对提高醛加氢为醇的选择性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的两方面要求,提出以醛为原料,反应温度20℃~300℃,反应压力0.1MPa~7.0MPa,醛的重量空速为0.02h-1~20h-1,醛和氢气与加氢催化剂接触,醛选择加氢为对应的醇。其中加氢催化剂含有载体、金属活性组分和硅烷基团,硅烷基团经过甲硅烷基化处理嫁接的,硅烷基团占催化剂总重的0.05%-25wt%。与现有催化剂相比,本发明的催化剂上选择性高,醚类、酯化物和缩醛类副产物的量大幅降低;同时积碳生成量小,具有更长的催化剂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2408297B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010291922.4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的苯加氢制备环己烷方法,针对目前苯加氢过程中对反应体系中水含量波动的适应性以及对抑制积碳生成的两方面要求,提出在反应器入口温度100℃~320℃、反应压力0.1MPa~4.0MPa条件下,将含有一定摩尔配比的氢/苯混合气通入反应器与苯加氢催化剂接触制备环己烷。苯加氢催化剂含有载体、金属活性组分和硅烷基团,并且硅烷基团是经过甲硅烷基化处理嫁接的,含量为0.1wt%~15wt%。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保证苯加氢催化剂具有较好活性和选择性的前提下,本发明方法具有明显的原料适用性,微量水的存在对苯加氢催化剂催化性能几乎无影响,同时可明显抑制催化剂表面积碳的生成,延长了催化剂寿命,具有较长的稳定运行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2285640B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010204469.9
申请日:2010-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1B3/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氢气体物料的脱氧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气通过装有脱氧催化剂的反应器进行反应;(2)反应后的产物经吸附净化,其中脱氧催化剂为钯系或铜系催化剂。含氢气体物料经此方法净化可一次脱除O2、CO和甲醇至体积含量小于1ppm,产生的H2O和CO2可以通过分子筛吸附除去。此方法可适用于甲醇转化制取烯烃工艺的前脱乙烷烯烃分离流程,可省去甲烷化反应器,脱氧后的物料可直接进入高压脱甲烷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