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0750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0955329.3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D5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油气吸脱附量的油气回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使用吸附材料对挥发性有机气体依次进行吸附和脱附,其中,所述脱附采用不连续的反吹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吸附材料对油气的吸附量和脱附效果,既能使装置出口浓度满足环保排放标准要求,又能提升油气回收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1744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010562076.9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安全储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固态水合物促进药剂及制备方法和提高固态水合物法储运气体能力的方法,该复合相变材料含有相变材料、多孔基体和固体分散剂,所述相变材料和固体分散剂负载在该多孔基体上。本发明中的复合相变材料不需要在制备水合物前预处理成油水乳液,而可以直接添加至水合物的生成体系中,不仅如此,该复合相变材料能够在水合物的生成应用中不仅可以提高固态水合物的生成速率,还可以提高储气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18899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1811349946.3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集气站放空天然气的回收系统,涉及天然气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天然气管道依次顺序相连接的三级天然气回收装置,且一级回收装置、二级回收装置、三级回收装置分别与数据控制和采集系统相连,一级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水合物储罐、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二级回收装置包括第二水合物储罐、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三级回收装置包括吸附罐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吸附罐的顶部与地面火炬相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三级天然气回收处理集气站放空的天然气,可实现放空天然气的高效回收,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天然气回收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86219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26988.0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B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38 , C01B2203/1241 , C01B2203/14 , C01B2203/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提高停开工降温效率的煤造气耐硫变换系统,包括由管路依次串联的循环气压缩机、电加热器、变换炉、变换气最终冷却器和洗氨塔,所述循环气压缩机出口处设置停工水冷装置,该停工水冷装置与循环气压缩机和电加热器之间的管路并联,在停工时循环气压缩机出来的高温气体进入停工水冷装置被冷却水降温;所述变换气最终冷却器入口处设置开工降温水冷装置,该开工降温水冷装置与变换炉和变换气最终冷却器之间的管路并联,在开工时变换炉出来的高温气体进入开工水冷装置中被冷却水降温至变换气最终冷却器正常操作温度或以下再进入变换气最终冷却器,防止超高温度循环气体对变换气最终冷却器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926929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826324.X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管柱磨损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模拟井筒组件、复合运动机构、接触载荷施加机构、磨损测量机构;模拟井筒组件包括模拟井筒腔,模拟井筒腔与流体供给机构相连;复合运动机构包括定位轴以及带动定位轴运动的动力组件,定位轴位于模拟井筒腔的上部;接触载荷施加机构包括用来夹持外试样的相对称的两块夹持推力板以及用来提供夹持力及侧向力的施加组件,夹持推力板中用来夹持外试样的部分位于模拟井筒腔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油气管柱磨损测试方法。本发明能够模拟钻杆与套管摩擦、套管与井壁岩体摩擦的多介质曲面摩擦接触,从而对后续套管的安全评价及全生命周期井筒安全保障提供实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79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826333.9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缝性地层深井溢漏监测装置,包括入口流量传感器、泵压传感器、出口流量传感器;所述入口流量传感器设置在钻杆上;所述泵压传感器设置在钻杆上;所述出口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出浆管上。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裂缝性地层深井溢漏监测方法。本发明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得泵压、钻井液入口流量与钻井液出口流量并传递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之后与设置的阈值进行对比,从而达到井下溢流与井漏预警的目的;通过实时传输数据,保证了预警监测的时效性,相比于传统通过经验主观判断进行报警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预警精度,能够在钻井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准确预报井漏溢流,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031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380843.X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17D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管道泄漏微震信号时空传播规律的测试装置,包括:信号激发单元,其用于提供清洁、压力可控的高压气体;测试管段,其用于接收高压气体并进行泄漏测试,包括顺次连接的直管段、弯管段和/或多焊缝直管段,每个管段前端设有用于模拟不同相位的圆形泄漏孔和/或裂缝泄漏孔的可拆卸爆裂泄漏段;微震信号采集单元,其包括多组传感器,每组传感器布置在同一点位的不同相位;通过直管段、弯管段和/或多焊缝直管段的传感器布设点位和相位选择,采集泄漏微震信号,用于测试泄漏微震信号的直线传播规律和/或螺旋式传播规律。本发明不仅可以模拟腐蚀穿孔和应力开裂两种失效形式以及泄漏实际工况并激发微震信号,还可以有效采集直管、弯管、环焊缝前后传播过程中的全管段、全相位特征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207672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910505714.0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涉及介孔分子筛表面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型介孔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1)在第一聚合反应条件下,将介孔分子筛基体与第一单体、第一有机溶剂、引发剂、交联剂进行第一聚合反应;(2)在步骤(1)的产物中加入第二单体和分散剂,并在第二聚合反应条件下进行第二聚合反应,制得表面疏水介孔分子筛;(3)将离子液体和第二有机溶剂的混合液,与所述表面疏水介孔分子筛进行接触;(4)分离步骤(3)的产物中的固相并进行热处理,得到负载型介孔分子筛。本发明的负载型介孔分子
-
公开(公告)号:CN11168669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1910199554.1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0/22 , B01J20/30 , C02F1/28 , C08G83/00 , C02F101/30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MIL‑101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过程耗时长、不环保的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MIL‑101材料的制备方法,由金属晶体与有机配体在球磨机中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球磨结束后,将样品用溶剂清洗,将清洗后的固体在真空烘箱中干燥活化后,得到MIL‑101材料;所述金属晶体为FeCl3·6H2O、CrCl3·6H2O、AlCl3·6H2O、Fe(NO3)3·9H2O、Cr(NO3)3·9H2O、Al(NO3)3·9H2O,所述有机配体为对苯二甲酸、2‑氨基‑1,4‑苯二酸、2‑羟基‑1,4‑苯二酸,所述金属晶体与有机配体摩尔比为1‑3:1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02302550U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20381156.0
申请日:2011-10-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雨
IPC: F16L5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工艺处理的引流式管法兰盲板,包括盲板本体、流道板和连接手柄,所述的连接手柄中空且于内部形成物流通道,所述的流道板固定在盲板本体上,二者的板面相互贴合,该流道板为C形板,即在该流道板的中部具有通孔,该通孔一侧孔缘开有延伸至板体边沿的断口,该断口作为用于引流物流的导流口,所述连接手柄的一端作为物流进口连接在所述流道板的断口部位使所述物流通道与流道板的通孔相通,连接手柄的另一端作为物流出口用于与物流回收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保证盲板施工不变的前提下,有效合理地解决了管道中工艺介质的排放回收问题,并最大限度地改善装置系统区域环境,满足安全、健康与环境现场管理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