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2262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010002245.3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电池进行CT测试的装置。包括上盖、上压头、套筒、下压头及下盖,其中套筒的两端插设有上压头和下压头,上压头的外侧设有上盖,下压头的外侧设有下盖,上盖和下盖分别与套筒的两端螺纹连接,套筒内用于安装电池。本发明能够平行于隔膜方向对电池进行CT观测的装置,同时,能够记录这个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压力变化,以更好地研究锂电池的枝晶生长情况,为解决锂枝晶的生长提供基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9555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9356.8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07F5/06 , C07F9/6574 , C07F9/68 , C07F5/04 , C07F5/02 , H01M10/0568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镁金属电池使用的盐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含杂原子化合物配位阴离子或含杂原子化合物与阴离子有路易斯酸碱作用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镁金属电池中的应用。盐为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形成,即为式1所示,取代基详见说明书中记载;本发明提供的盐,其阴离子的中心原子的半径较大,与其成键的负离子的位阻较小,使得中心原子可以进一步与杂原子化合物配位或路易斯酸碱作用,改变其轨道能级,易于在镁金属表面原位形成一层含无机物的导镁离子的SEI膜,能进行可逆的镁沉积/溶出,进而抑制镁负极的钝化及镁负极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同时,盐的阴离子可在正极表面形成一层富含无机物的CEI膜抑制过渡金属的溶出及电解液的分解。#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11731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781307.4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镁金属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硫化物包覆的镁离子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在镁金属二次电池中的应用。正极材料为镁离子正极材料表面涂覆硫化物,其中,储镁离子正极材料为橄榄石型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显著改善了储镁正极材料的镁离子存储力,而且有效提高了正极循环性能,具有重复性好、通用性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34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22545.4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4 , H01M10/0585 , H01M10/04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2 , H01M50/403 , H01M50/4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同族衍生的多层聚合物电解质、电池及制备方法,该多层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原料包括含砜基聚合物、含硫醚基聚合物和锂盐。在高温条件下,热稳定性好的含砜基聚合物对高电压正极具有优异的热兼容性,能有效缓解电解质与高电压正极的放热反应,延缓正极的析氧行为,提升电池安全。含硫醚基聚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还原稳定性,还能捕获正极产生的活性氧并生成含砜基聚合物或含亚砜基聚合物,以避免活性氧扩散到负极,阻断正负极之间的化学串扰,避免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明显减缓高温下正负极之间的放热反应,改善电池在高温下的安全性能。该多层聚合物电解质可以用于锂电池、钠电池、钾电池等的制备,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4485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32909.5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4/1393 , H01M4/133 , H01M4/04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干法石墨电极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干法制备高孔隙率石墨电极的方法及其在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具体为将石墨类碳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和低温下可分解产生气体的无机盐通过干法混合作为电极混料,而后将电极混料进行球磨、辊压、低温加热处理,即获得通过干法制备的高孔隙率石墨电极。本发明通过在电极混料中引入中低温下可分解产生大量气体的无机盐添加剂组分,让石墨电极膜在加热过程中内部产生大量空隙,制备的石墨电极孔隙率高达20%~30%之间。基于这种高孔隙率干法石墨电极作为正极组装的双离子电池不但具有高能量密度,还具有很高的倍率性能。因此,该干法石墨电极工艺特别适用于双离子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86382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87712.9
申请日:2022-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锂电池硫源和金属源的回收方法。所述回收方法包括:将固态电池材料与酸溶解液充分接触;自产生的气相中获得硫源,自液相和(或)固相中获得金属源。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电池材料回收的处理方法,利用硫化物电解质自身呈碱性这一性质,通过酸处理,使得电解质与正极材料溶解并产生硫化氢气体,而粘结剂、导电添加剂、负极材料不溶解,进而实现硫源与金属源的有效分离回收。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且处理成本低。无须对废旧电池电极和电解质材料进行预分离即可实现硫源和金属源的高效分离回收,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极高的生产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8459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85683.2
申请日:2022-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阴离子交换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维刚性全碳骨架亚芳基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及制备方法。一维刚性全碳骨架亚芳基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材料是通过亚芳基单体对位聚合制备的季铵盐基全碳骨架聚合物。其全碳骨架有利于提高材料整体化学稳定性;同时由于对位取代芳环的空间构型限制,分子链构象难以弯折,导致分子链整体趋于一维刚性延展,诱导离子传输基团规整线性排列,构建高效离子传输通道,提高离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03064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141314.3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硫化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及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电解质原料由按重量份数计,80‑97份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3‑20份的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合物;其中,聚合物数均分子量范围为4000‑30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50℃。本发明提供的硫化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由于采用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粘结剂具有较高的机械柔性,简化了硫化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工艺。其中用该方法制备出的固体电解质具有高离子电导率(≥10‑4)和匹配高载量正极循环的优良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97987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182200.3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08F230/02 , C08F220/44 , C08F220/14 , C08F234/02 , C08F220/34 , C08F290/06 , C08F220/38 , C08F220/60 , C08F220/28 , C08F218/08 , C08F222/06 , C08F2/44 , C08J9/36 , C08J5/18 ,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C08L67/02 , C08L33/24 , C08L3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聚合物电解质包括聚合物基质,所述聚合物基质为由丙烯酰基、氨基甲酸酯和磷酸酯三个砌块共同组成的聚合单体自聚形成的聚合物,或为由丙烯酰基、氨基甲酸酯和磷酸酯三个砌块共同组成的聚合单体与其他单体共聚形成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电解质可用于电池中,所述聚合物基质可以在130~190℃的高温条件下发生自交联反应,生成致密的热固性高分子可以切断离子传输,防止电池热失控的发生;并且该自交联反应为吸热反应,有助于快速降低电池温度,阻止电池热失控;所述聚合物电解质还可以捕获自由基,具有本征阻燃性;该聚合物基质的以上特征协同作用,可以有效防止电池热失控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0336006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1910599936.3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结构稳定性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材料具有锂层、氧层、过渡金属层交替排列的层状结构,且过渡金属层中含有团簇结构;即正极材料的通式为:LiaCoxMoyMzO2+δ,式中0.9≤a≤1.1,0.8≤x≤1.0,0﹤y≤0.1,0≤z≤0.1,‑0.25≤δ≤0.25;其中,所述元素M选自Na、K、Mg、Al、Ca、Ti、V、Cr、Mn、Fe、Ni、Cu、Zn、Y、Zr、Nb、La、B、F、P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公开的高结构稳定性钴酸锂正极材料可以大幅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库伦效率、循环性能和安全性,并且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宜进行大规模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