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8156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01944.1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屈富敏 , 丁强 , 胡超凡 , 罗治强 , 潘毅 , 杨军峰 , 董时萌 , 戴赛 , 崔晖 , 蔡帜 , 许丹 , 韩彬 , 黄国栋 , 门德月 , 闫翠会 , 刘芳 , 张加力 , 孙振 , 张传成 , 李伟刚 , 李博 , 燕京华 , 胡晓静 , 李宇轩 , 胡晨旭 , 马建伟 , 赵健 , 孙芊 , 王磊 , 柴旭峥 , 牛继涛
Abstract: 一种基于需求侧资源响应时间裕度的虚拟电厂调控方法。其包括在电动汽车分群基础上,提出响应时间裕度与荷电状态裕度两个遴选指标;以响应时间裕度为首要参考指标,荷电状态裕度为辅助参考指标,根据响应时间裕度对电动汽车集群进行降序排列,响应时间裕度相等时则进而考虑将荷电状态裕度较大的电动汽车赋予较高响应优先等级;根据遴选指标对电动汽车集群进行排序,结合每辆电动汽车的响应时间裕度与荷电状态裕度指标生成优先队列,在兼顾调度与用户出行需求的基础上择优参与响应,最终获得虚拟电厂参与优化调度时的决策结果。本发明可减少受控电动汽车数量,降低虚拟电厂内充放电状态切换频率,在满足调度需求同时,保证受控电动汽车用户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06152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70922.4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有功调度等值聚合方法及系统,包括:以虚拟电厂内部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虚拟电厂内部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均匀分布概率模型随机生成电价曲线,调用虚拟电厂内部优化调度模型,计算得到对应的交换功率曲线和最小总运行成本,形成虚拟电厂仿真运行数据集;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虚拟电厂仿真运行数据集,训练得到虚拟电厂有功调度等值模型;对训练得到的虚拟电厂有功调度等值模型进行测试,若精度不满足要求则生成更多数据集重新进行训练,直到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模型。本发明实现了对虚拟电厂有功调度等值模型的建立,为虚拟电厂参与电网有功调度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84237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300340.9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S50/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时空分布特性的光伏阵列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本申请从光伏电站的历史运行数据及历史环境数据出发,以光伏阵列出力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函数计算得出光伏出力的时间分量和空间分量,并以此为训练数据集,以训练数据集对概率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出光伏阵列故障诊断模型,建立的光伏支路出力的时间函数和空间函数,可以有效描述不同故障条件下组串电流的分布规律;基于概率神经网络建立了光伏电站直流侧阵列故障诊断方法,诊断精度高。最终使用支路电流数据输入光伏阵列故障诊断模型即可实现多种类型故障的诊断,能够充分有效利用实际工程现有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305430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510751313.5
申请日:2015-11-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分层控制的光储发电系统电能质量提升方法,包括a.构建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所述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包括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侧设置混合储能单元;b.通过所述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功率调度控制和本地功率控制对电能质量进行主动治理;本发明中的分布式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能有效平抑光伏输出功率的波动,增强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可调度性;基于自适应迭代的谐波电流检测算法能有效检测本地负荷的谐波分量,为分布式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就地补偿提供保障;本发明为高渗透率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与控制提供了一条种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电网的电能质量,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927409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420285.9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代理系统的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区协调调度方法及装置,首先对区域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资源进行自治优化调度;根据自治优化调度结果,判定主动配电网电压稳定性;根据主动配电网电压稳定性判定结果,进行主动配电网中心调控全局优化调度。本发明包括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资源的优化协调调度;构建主动配电网中心调控Agent、区域配电网Agent、单元Agent三层体系,实现分层有序优化;利用Agent间的信息交互和传递,保证整个配电网能够根据实时运行状况作出快速响应,实现整体最优运行;在保证区域经济最优与安全运行基础上,通过调度可控分布式电源、储能以及参与需求侧响应的负荷等可调度单元实现对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07565606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80471.2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预测可信度差异性的配电网风光水发电优化调度方法,结合配电网风光水运行特性及用电负荷特性,分别制定小水电优化调度方案和邻区负荷转移方案,在对风光水发电优化调度的过程中,精细化考虑不同预测量在不同时段的预测可信度,将系统的运行裕度、调节能力向随机性强、预测不够准确的时段倾斜,提高了用电负荷追踪能力及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本发明利用可灵活调度的发电资源和用电负荷,通过协调优化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提高了本地区域对风光水电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减少了电量反送上级电网及弃风弃光情况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7294104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649942.6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的全分布式的分区潮流计算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电力系统分区潮流方程;通过外环牛顿-拉夫逊法迭代求解电力系统分区潮流计算节点电压状态变量;在外环每次迭代中通过内环全分布式迭代求解电力系统分区潮流计算修正值。本发明方法在互联电力系统的分区潮流计算中引入外环的牛顿-拉夫逊迭代计算和内环的全分布式迭代计算,将分区潮流计算问题转化为两层迭代问题,可以实现分区潮流计算问题的精确高效求解,以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更稳定,控制更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701511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232550.X
申请日:2017-04-1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86 , G01R31/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故障相电流相关性比较的断线识别方法,通过在变电站采集母线的三相电压以及每条出线的三相电流,并基于此计算出三相电压幅值的突变量和各出线三相电流的幅值,选择电压升高相为断线发生的相,电压降低的相为健全相,进而求出所有出线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其中最大的就是故障线路;本发明只使用变电站信息,不受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和断线位置的影响,可以可靠识别断线不接地故障以及断线加负荷侧接地故障,有效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47596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807523.1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的电力数据短期预测方法,首先使用灰度模型对电力数据进行建模,再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实际值与预测的残差进行建模,最后叠加上述两个模型,有效地提高了电力数据短期预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提高了电力调配的可靠性,有效提高了城市电网的用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71444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19119.7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并网型风光储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定目标区域;获得目标区域的典型年的风速、太阳辐照强度、环境温度和负荷的用电功率;根据目标区域的典型年的风速、太阳辐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目标区域的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阵列的最大可能安装容量;根据目标区域的典型年的风速、太阳辐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得到目标区域的风能和光能的互补特性;根据目标区域的风能和光能互补特性计算得到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阵列的配置容量;根据目标区域的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阵列配置容量计算得到储能电池的配置参数。所述容量配置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阵列的配置容量,并提高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阵列的发电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