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04860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26711.7
申请日:2012-02-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自松树根际土壤、高效溶解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应用。其分类命名为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multivorans)WS-FJ9,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是CCTCC NO:M2011435,保藏日期:2011年12月1日。本发明的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菌株在液体摇培的情况下,对磷酸三钙、磷酸铝和卵磷脂具有较强的溶解效果,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WS-FJ9菌株对松枯梢病原菌(Sphaeropsissapinea)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将WS-FJ9制成菌剂接种湿地松能明显促进苗木的生长。本发明为开发松树生物菌肥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2577956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39667.3
申请日:2012-02-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方法,该方法采用未成熟合子胚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经过维持与增殖、成熟阶段获得体细胞胚,再经过萌发阶段获得再生植株,最后进行再生植株的移栽。本发明的黑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方法,繁殖率高,在成熟培养基上培养70d后,平均每培养皿成熟的体细胞胚达144~216个,体细胞胚萌发率为63.8%,植株转化率为43.5%。这样每年可以获得大量的体胚苗,为黑松体细胞胚发生与再生植株工厂化奠定基础,解决当前造林种苗紧缺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084849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010550230.7
申请日:2010-11-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无细菌松材线虫的方法。该制备无细菌松材线虫的方法包括:培养松材线虫;制备纯净松材线虫卵;用15%H2O2浸泡50-60min松材线虫卵;孵化松材线虫;培养松材线虫并进行无细菌鉴定,即制备出无细菌松材线虫。本发明的制备无细菌松材线虫的方法,利用松材线虫卵具有粘附于玻璃器皿上的特性,采用小培养皿进行卵的收集,进而用新配制的15%H2O2进行灭菌处理,获得无菌松材线虫卵,无菌卵孵化并在灰葡萄孢上大量繁殖后获得无细菌的松材线虫。在无菌条件下,用所获得的无细菌松材线虫对赤松无菌组织培养幼苗进行接种试验显示,无细菌松材线虫接种依然能使无菌苗发生萎蔫。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松材线虫进行无细菌化并未使其失去致病性,是一种简易且成功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584297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810234834.3
申请日:2008-11-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组织培养及再生植株瓶内菌根化方法,属于生物技术和现代林业技术领域。该方法以马尾松无菌苗顶芽为外植体,首先诱导产生大量生长健壮的丛生芽,进而诱导不定根发生,不定根诱导完成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具有肉眼可见不定根的植株转移至珍珠岩基质上,同时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于瓶内实现菌根化。菌根化改善了马尾松组培再生植株不定根根系的质量,使平均侧根数、平均根长大大提高。菌根化还使不定根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不定根表面形成了由十多层菌丝紧密排列的菌套。通过本方法,马尾松丛生芽诱导率达95%,增殖率达430%,生根率达85%,移栽成活率由65%提高到8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914469B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010227990.4
申请日:2010-07-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外生菌根辅助细菌蜡状芽孢杆菌HB12,其分类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其保藏编号是CCTCC No:M 209025,保藏日期:2009年2月18日。本发明的蜡状芽孢杆菌HB12为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对黑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的生长,其与美味牛肝菌双接种对黑松的促生效果优于两者单接种处理;蜡状芽孢杆菌HB12对松树苗木猝倒病病原丝核菌具有抑制作用;温室防治试验表明,蜡状芽孢杆菌HB12菌株能有效防治松树苗木猝倒病。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291B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810019270.1
申请日:2008-01-1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一种赤松组织培养增殖方法,该方法以赤松无菌幼苗子叶节(含子叶及刚萌动的上胚轴和6~8mm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于GD+6-BA3.0~5.0mg/L+NAA0.1~0.3mg/L培养基中诱导子叶基部产生丛生芽;4~5周后将外植体连同已分化的丛生芽转入添加活性炭或NAA的培养基中促进芽的伸长;待丛生芽长达1.5~2.0cm时将其分别单个切下,并切割成5~8mm小段,接种于GD+6-BA1.5~2.5mg/L+NAA 0.25mg/L培养基中进一步诱导丛生芽增殖。增殖的丛生芽经过培养伸长后可再用于新一轮增殖。采用本发明,丛生芽增殖系数达3.5~4.6,一粒种子2年后可增殖出2~3万株可用于生根的组培苗。
-
公开(公告)号:CN101629147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032681.9
申请日:2009-06-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自杨树根际、能降解卵磷脂的蜡状芽孢杆菌JYZ-SD1,其分类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M?209096,保藏日期:2009年5月4日。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蜡状芽孢杆菌在促进杨树生长中的应用。JYZ-SD1菌株对卵磷脂具有较强降解能力;JYZ-SD1菌剂接种NL-895杨扦插苗和美洲黑杨实生苗,结果表明,该菌剂能明显促进杨树苗的生长。因此,本发明为开发杨树磷细菌肥料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1555458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910025880.7
申请日:2009-03-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其分类命名为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其保藏编号是:M 209028,保藏日期:2009年2月18日。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在防治杨树溃疡病中的应用和在促进杨树生长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杨树溃疡病杀菌剂,即将JK-SH007接种于培养基中发酵培养所得。本发明的JK-SH007为植物内生菌,对杨树溃疡病菌抑制作用强,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且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338342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24385.7
申请日:2008-06-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材线虫检测试剂盒,它是以5’ACC ATT CGG TTG GCT CTGTT 3’为正向引物(F),5’CCC TAA GGC GTC GGT GAA C 3’为反向引物(R),5’FAM-TAG CTG AGC ATC TTT T-TAMRA 3’为荧光探针(P)。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该试剂盒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本发明的松材线虫检测试剂盒中的引物和探针具较强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稳定性,为松材线虫的检测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7911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06525.4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重庆中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园林局 , 南京林业大学
Inventor: 张灿峰 , 姚剑飞 , 叶建仁 , 周群文 , 吴俊 , 孙国宏 , 王秋月 , 钱为 , 程浩 , 梅刚 , 王旭 , 李天健 , 梅爱华 , 蒋晓辉 , 张婉君 , 李泽舟 , 孙凡 , 马磊 , 吴贻军 , 胡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树冠喷雾吸收防治松材线虫病的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包括的原料组分及重量分数为:4'‑甲氨基‑4'‑脱氧阿维菌素苯甲酸盐B145:55)5‑8份,1‑(6‑氯吡啶‑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8‑15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75份。还提供上述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称取N,N‑二甲基甲酰胺投入搅拌釜;称取4'‑甲氨基‑4'‑脱氧阿维菌素苯甲酸盐B145:55)和1‑(6‑氯吡啶‑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加入搅拌釜,搅拌至全部溶解;称取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加入搅拌釜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采用本发明所述药剂施工简单、效率提高,不仅杀虫效果提高,药效持续时间增长,且成本还大大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