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岩石地基上掩蔽式隧道及其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075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219789.X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一种水下岩石地基上掩蔽式隧道及其建造方法,所述隧道包括:两竖井,分设于隧道待穿越水域中两岸的岸侧,竖井一侧壁上加工与预制隧道管节匹配的门洞,门洞内缘的上下或左右中央设缺口;两竖井之间的待穿越水域的水底岩石基床上由碎石铺设一段人工基床;两排围护桩,平行布置,跨设于待穿越水域中,并打入人工基床中;两排围护桩间距大于隧道直径,围护桩长度大于待穿越水域中的隧道长度,围护桩顶端高出人工基床表面;两根导引缆索,分别穿过设置于两竖井一侧壁门洞缺口张拉水平并锚定于两竖井;隧道,由若干段预制隧道管节串联构成;预制隧道管节外缘上下或左右分设一连接环,连接环穿设于导引缆索上;两排围护桩之间及隧道上填充凝固混合料。

    一种高炉铁水协同处理金属化球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1805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10811176.X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铁水协同处理金属化球团的方法,在高炉出铁场的主铁沟旁设置金属化球团加料装置,金属化球团加料装置的下料管的出口设置主铁沟的上方;金属化球团经金属化球团加料装置的下料管落入至高炉铁水中,直至出铁结束;金属化球团进入高炉铁水后迅速熔化,金属化球团中的中的FeO与高炉铁水中的碳、硅进一步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的金属铁也进入到高炉铁水中,金属化球团中的脉石部分则熔化进入到高炉渣中。本发明不仅可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减少铁水在运输过程中片状石墨粉尘的析出,从而有效改善现场环境,而且通过消纳转底炉产生的金属化球团,实现冶金尘泥的有效循环利用,同时提高铁水产量,降低铁水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一种消除热态铁水脱硫渣和转炉渣在罐内混熔溢渣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764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0160474.7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一种消除热态铁水脱硫渣和转炉渣在罐内混熔溢渣的方法和装置,先将热态铁水脱硫渣和热态转炉渣在大面积薄渣层扩展空间尺度内进行初步混合反应,使得热态铁水脱硫渣和转炉渣混熔反应产生的CO气体可自由顺利溢出,之后再进入混合渣罐中进行充分反应,避免热态铁水脱硫渣和转炉渣直接在混合渣罐中混兑迅速、集中产生的CO剧烈爆发引起溢渣甚或喷溅,使热态铁水脱硫渣和热态转炉渣混熔能够更顺畅地在现场实施,实现铁水脱硫渣和转炉渣在热态下改性,充分回收渣中金属铁分,并将其返回钢铁主流程,剩余尾料用于道路、建材或其他应用场合,使铁水脱硫渣和转炉渣得到资源化利用。

    一种干式粒化熔渣与污泥耦合干化的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58747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010758535.0

    申请日:2020-07-31

    Inventor: 肖永力 李永谦

    Abstract: 一种干式粒化熔渣与污泥耦合干化的工艺及装置,包括如下步骤:1)渣球混合均热,高温熔渣与钢球充分混合、换热,高温熔渣的热量被钢球快速吸收而冷却,并被破碎形成粒状渣,钢球吸收高温熔渣热量而升温;2)污泥干化,将高温钢球输送至污泥干化装置,与注入的污泥混合,干化污泥,当污泥含水率达到设定值后钢球和污泥分离,钢球和污泥分别排出。本发明利用高温熔渣余热使钢球升温,并通过升温后的钢球干化污泥,实现熔渣冷却、粒化和污泥干化的协同处理,解决了熔渣冷却和污泥干化两大难题,而且大大提高高温熔渣余热回收利用率。

    一种平静水面下挂网掩蔽式隧道及其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075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219793.6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一种平静水面下挂网掩蔽式隧道及其建造方法,所述隧道包括:两竖井,分设于隧道待穿越水域两岸的岸侧;竖井上一侧壁加工与预制隧道管节匹配的门洞,门洞内缘的上下或左右中央设缺口;两根挂网缆索,平行布置,跨设于待穿越水域中,挂网缆索两端分别固定于对应竖井的岸侧;挂网缆索长度对应两竖井之间距离;挂网,其横截面呈U形,其两端分设于两根挂网缆索上,挂网底部铺设于水底基床上;两根导引缆索,分别穿过设置于两竖井一侧壁门洞的上下或左右中央的缺口张拉水平,导引缆索两端分别锚定于两竖井;隧道,由若干段预制隧道管节串联构成;每段预制隧道管节的横截面外缘设连接环;连接环穿设于两根导引缆索上;挂网与隧道之间填充凝固混合料。

    一种转底炉脉冲气流出料结构及其出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2909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910551802.4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底炉脉冲气流出料结构及其出料方法,包括转底炉炉底和转底炉炉顶,转底炉炉底的圆心位置为内环,转底炉炉底的外圆为外环,还包括设于内环的气流发生源,设于转底炉炉顶且转底炉炉顶下压时所形成的倒扣弧形罩,使内环与外环之间连通;设于外环的受料斗,受料斗上设有柔性透气挡料。本发明采用在水冷螺旋之前,先行布置脉冲强力气流辅助完成部分出料任务,同时对金属化球团形成一定的冷却作用,提高其热态强度,为随后的水冷螺旋出料分担出料压力、改善水冷螺旋工作条件,提高水冷螺旋的服役寿命,进而提升转底炉生产率和作业率,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益。

    一种用于转底炉的出料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32254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059412.4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一种用于转底炉的出料方法及装置,该出料装置包括:耐高温换向阀,其阀体侧壁设三个连接管,三个连接管呈Y形布置,分别为球团入口、低温出口、高温出口;阀芯,设于阀体内、沿第二、第三连接管进口端端面移动,阀芯一侧设连杆;驱动气缸,活塞杆端部联接阀芯连杆;耐高温螺旋输送装置,水冷溜槽;耐高温换向阀阀体的第一连接管连接位于转底炉出料螺旋装置出料端的下料漏斗出口端;第二连接管通过水冷溜槽连接圆筒冷却机进口端;第三连接管连接所述耐高温螺旋输送装置的接料漏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出料方式存在的能耗巨大、生产效率低等缺陷,实现了转底炉的热态金属化球团(>1000℃)的直接输出,为金属化球团的高效利用和后工序的节能提供了手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