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入式传感器保护装置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284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175154.0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埋入式传感器保护装置及制作方法,包括传感器组件,以及包裹于传感器组件外围的壳体;壳体包括柔性基材层,以及设置于柔性基材层两侧的水泥砂浆层;传感器组件包括管壁均布有透气孔的套管、设置于套管两端的端盖、包裹于套管外表面的纱网、以及设置于套管内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导线外露于壳体并与外部电控装置相连接。以此结构设计的埋入式传感器保护装置,具备良好的隔水性和透气性,同时也为传感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空间,继而有效延长了传感器的寿命,同时也方便对传感器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

    一种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隧道监测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83716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428130.1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隧道监测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涉及无损检测的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信号信息;对信号信息进行信息处理;识别出检测数据信息中的问题参数信息和问题类别信息;对问题参数信息发生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并输出定位信息;根据所预设的问题评价数据库中所存储的问题评价结果和问题参数信息和问题类别信息进行比对以确定问题评价结果信息并输出问题评价结果信息。改善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较为复杂,对检测图像的判读往往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并严重依赖于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的问题,本申请具有通过三维探地雷达系统对隧道进行检测、处理和自动化判读,提高了问题信息和定位的准确性的效果。

    既有桩基抵抗侧向变形力学性能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942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302288.8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抗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既有桩基抵抗侧向变形力学性能增强的方法其步骤如下:建立基于性能设计的桩基弹塑性本构模型;将桩基弹塑性本构模型编写入有限元程序,以获得桩身在无加固状态下的受力与变形的结果,确定桩身敏感部位;提出加固方案,并获取桩身在加固状态下的受力与变形的结果;对比分析桩基弹塑性本构模型中的桩身在无加固状态和加固状态下的受力与变形的结果,并且,对加固状态下的桩身进行加固效率分析;加固效率E=加固体积V/桩顶位移抑制率R,其中,桩顶位移抑制率R为同样荷载条件下,加固状态下的桩顶位移相比未加固状态下的桩顶位移减小百分比。桩基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精度,准确地获得桩基加固方案。

    抛石填海区开挖工程临近地下管线的保护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24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96027.4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抛石填海区开挖工程临近地下管线的保护结构及方法,针对抛石填海区的底层特点,通过注浆加固将抛石层的裂隙填满形成注浆加固区,防止局部大面积塌方,并在注浆加固区与管线之间设置隔离桩,注浆加固区与隔离桩共同作用能够隔断变形位移的传递,同时,冠梁、连梁和压重盖板将隔离桩、注浆加固区和地连墙连接成一整体,有效避免抛石层开挖不稳定产生的地层大变形以及漏浆等问题,提高基坑开挖卸载区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基坑开挖引发的地层不均匀沉降,抑制地层变形导致的地下管线的变形,有效保护地下管线的结构安全。

    一种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332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46942.5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地下连续墙包括混凝土层及减震层,混凝土层及减震层沿水平方向分布且相邻设置;混凝土层包括结构柱、钢筋笼及填充混凝土;减震层包括多组橡胶减震垫及间隔分布的多组弹簧组件,每组橡胶减震垫填充于至少两组弹簧组件之间。本发明提供的地下连续墙埋设于地下,具备挡土、抗渗及支撑功能,且抗震减振性能好。

    冷粘法制备核壳结构轻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9440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299624.X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粘法制备核壳结构轻骨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将普通硅酸盐水泥、煅烧粘土、石灰石粉、石膏按比例配置成煅烧粘土基绿色环保胶凝材料;将内核材料颗粒放进轻骨料造粒装置内,然后投放煅烧粘土基绿色环保胶凝材料,并均匀喷洒混合剂进行造粒,形成初生冷粘骨料;将初生冷粘骨料进行第一次养护并放进盛有有机酸或苯酚类化合物的溶液中浸泡,取出晾干,然后用氢氧化钙水溶液反复喷洒骨料表面,形成表面超疏水的骨料;把表面超疏水的骨料继续放进水中进行第二次养护,生产出超疏水高强轻质骨料。本发明是一种节能低耗、简化加工流程且能时实现固废资源化的、吸水率低且单颗承载力高的核壳结构轻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煅烧粘土及其制备方法和石灰石煅烧粘土水泥

    公开(公告)号:CN111875268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77724.2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煅烧粘土及其制备方法和石灰石煅烧粘土水泥。上述煅烧粘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余泥渣土进行过筛,除去所述余泥渣土中粒径大于75μm的粗颗粒,得到粘土粉末;将粘土粉末在700℃~850℃下进行煅烧,得到煅烧粘土。上述煅烧粘土的制备方法以废弃的余泥渣土为原料,实现了余泥渣土的有效利用,且得到的煅烧粘土的成本较传统常用的高岭土的成本低。另外,除去余泥渣土中粒径大于75μm的粗颗粒,使得余泥渣土中的高岭石的含量提高,经过煅烧处理后,高岭石变成偏高岭石,具有火山灰活性,能够作为煅烧粘土应用在石灰石煅烧粘土水泥的制备过程中,提高石灰石煅烧粘土水泥的强度。

    一种边坡稳定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0318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351763.X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边坡稳定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所述边坡稳定性试验装置包括模型箱;所述模型箱内设置有用于承托边坡模型的可拆卸板;所述边坡稳定性试验装置还包括加载组件,所述加载组件用于向所述边坡模型加载推力,本发明通过加载装置向边坡模型加载推力,能够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及试验,提升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效率。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建筑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2053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610867637.X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打印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建筑空间结构研究及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打印材料;(S2)建立穹顶结构三维电子模型;(S3)打印穹顶结构模型;(S4)对穹顶结构模型施加荷载进行试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效率高,整体性好;可操作性、灵活性和应用性强;适应性强。

    一种大容积可更换的相变储能板体系统及相变储能墙体

    公开(公告)号:CN105696724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047451.X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深圳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61 Y02B30/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容积可更换的相变储能板体系统及相变储能墙体,其包括:板体本体、绝热固定板和相变储能载体;所述板体本体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绝热固定板固定设置在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其板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所述相变储能载体所在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通孔;所述相变储能载体,用于承载相变储能材料,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抵接在上板体内表面和下板体的内表面上。本发明所述相变储能板体系统通过将相变储能材料放置在相变储能载体内,通过一绝热固定板将其固定在板体本体的内部,从而实现施工工艺简单,相变储能材料可更换,并且所述板体换热效率高,为相变储能材料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拓宽了路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