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的多尺度韧性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27323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804564.0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多尺度韧性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所述方法根据地下空间信息确定城市地下空间网络中各节点的各指标数据;分别根据各节点的指标数据确定各节点的节点韧性评估结果,根据节点韧性评估结果确定失效节点;根据各失效节点确定若干节点修复方案;分别计算采用各节点修复方案时城市地下空间网络的综合韧性评估结果,根据各综合韧性评估结果选择节点修复方案作为目标节点修复方案。本发明根据不同指标分别对节点和城市地下空间网络进行韧性评估,并根据韧性评估结果制定、选择节点修复方案,解决了在城市地下空间网络遭到破坏后,如何对城市地下空间网络进行韧性评估,并根据韧性评估结果为节点制定修复方案的问题。

    一种隧道中心线选点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39557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41735.0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隧道中心线选点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涉及拼装隧道中心线与隧道设计中心线拟合技术的领域,其包括获取设计隧道中心线模型和拼装隧道模型;根据预设的所需点确定方法对设计隧道中心线模型和拼装隧道模型进行分析以确定设计中心点坐标信息和拼装中心点坐标信息;根据设计中心点坐标信息和拼装中心点坐标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优中心点坐标信息;根据预设的平滑直线连接方法将最优中心点坐标信息对应的坐标连接以形成拼装隧道中心线模型。本申请具有提高拼装隧道中心线和设计隧道中心线的拟合程度的效果。

    一种提取地铁余热的能源隧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193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50598.7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取地铁余热的能源隧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地铁余热利用技术的领域,其包括热交换装置和用户端,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隧道管片和热交换管路,所述隧道管片设于隧道的内侧壁上且沿隧道的周向呈筒形设置,所述热交换管路设于隧道管片内且和隧道管片同轴设置,所述热交换管路内流通有循环介质,所述热交换管路设有穿过隧道管片的出入口,所述热交换管路通过出入口和用户端连接,本申请具有地铁隧道内的热量得到消除,有效减小地铁隧道内部的热害问题,减小通风系统的耗能以及废热排放对于城市空间的热污染的效果。

    一种磁性吸引式无螺栓管片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161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10064.4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吸引式无螺栓管片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管片本体、多个第一磁性件以及多个第二磁性件,管片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榫头,另一端设置有榫槽,相邻的两管片本体的榫头与榫槽相配合,使得两管片本体相连接,且榫头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磁性件,榫槽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性件,管片本体一侧的多个第一磁性件与相邻设置的管片本体一侧的多个第二磁性件一一对应,且相互吸引;通过榫头与榫槽结构配合,可减少安装步骤,相比螺栓连接,榫卯结构不需要预留孔道,可有效提高管片本体的承载力,并且通过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管片本体与管片本体之间的抗变形能力以及承载力。

    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盾构隧道修复方法、系统及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83910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23934.9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盾构隧道修复方法、系统及终端,涉及盾构隧道修复技术的领域,其包括控制预设的雷达探测装置获取预设隧道的破损程度信息以及对应的破损位置信息;根据破损程度信息、对应的破损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修复程度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改线修复位置信息;控制雷达探测装置对改线修复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进行探测以获取施工地下环境信息;根据施工地下环境信息和预设的改线分析方法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隧道修复方法信息;输出隧道修复方法信息以提示进行盾构隧道改线修复。本申请具有提高盾构隧道修复的安全性的效果。

    基于爬壁机器人的盾构隧道灾害快速检测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7891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807129.7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爬壁机器人的盾构隧道灾害快速检测评估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盾构隧道在灾后其内部环境以及结构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如果不经预判即启动相关隧道检测机器,无法顺利获取内部的检测评估结果的问题,其方法包括:启动爬壁机器人按照所规划路线进入灾害区域,识别处理获取灾害相关图像信息,且同步启动预设于爬壁机器人上的电磁信号采集处理装置作灾害电磁信号识别处理并通过预设的灾害中心确定算法确定灾害中心位置;分析确定灾害作用等级。本申请具有如下效果:使用爬壁机器人提升隧道灾害检测范围,降低灾害检测时间的效果,间接提高了对盾构隧道灾后结构安全性的全面评估的效率,为隧道的修复和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隧道结构变形三维可视化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670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3924.8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隧道结构变形三维可视化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目标隧道结构的建筑信息模型,并将所述目标隧道结构中监测设备实际的布置信息关联到所述建筑信息模型上;实时获取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并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对所述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联动,实现了隧道结构变形的三维数字孪生,结合了建筑信息模型的可视化、参数化、可出图性、协调性等特点,可以实现将监测、运行、决策数据进行多源融合,并可结合特定灾害扰动信息进行隧道受灾条件下的结构演变,以及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效精准模拟,从而解决了传统隧道安全运维中面临的难题。

    一种模型试验用的可自控节点力的螺栓盾构隧道模型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923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021732.X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型试验用的可自控节点力的螺栓盾构隧道模型及其装配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模型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其隧道模型包括至少两个隧道单环组件、连接组件及洞口封口板,隧道单环组件内形成有空腔,洞口封口板用于盖设空腔,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并固定相邻两个隧道单环组件;隧道单环组件包括标准块及用于封顶的封顶块,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并固定相邻的封顶块及标准块。本申请具有降低隧道模型对实际工程环境进行模拟时产生的实验数据误差的效果。

    一种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33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60904.3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解决了所设计的地下装配式结构实际实施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方法包括:根据地勘全要素信息,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并分析三维地质模型中是否存在地质端局部极端突变点;若为否,则获取地下装配结构的二维图纸,并根据二维图纸构建地下装配结构的三维模型,按照预设的地下装配结构安装方案将地下装配结构的三维模型与三维地质模型耦合;分析获取地下装配式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本申请具有如下效果:提高了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的效果,更好的保障地下装配式结构实际施工的成功率。

    能源桩及其可更换相变材料的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8928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86868.0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源桩及其可更换相变材料的系统与方法,涉及能源桩领域,该系统包括能源桩、储能材料罐、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罐以及控制模块;储能材料罐与能源桩内的储能材料管连通;储能材料罐内储存夏季用储能材料和冬季用储能材料;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罐与能源桩内的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管连通;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罐和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管内均储存循环换热储能材料;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目标储能材料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季节,确定第一目标储能材料;替换控制单元,用于加热循环换热储能材料,以将储能材料管内的储能材料融化并替换为第一目标储能材料;流量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的流量。本发明提高了储能能源桩的能量密度和换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