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放射性废液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49689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290181.4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李福志 赵璇 张猛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电站放射性废液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连续电除盐设备、反渗透单元和第一离子交换单元;所述第一连续电除盐设备的浓缩液出口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进口相连,所述反渗透单元的浓缩液出口与所述第一离子交换单元的进口相连;其中,工艺废液通过所述第一连续电除盐设备进行分离处理,得到第一净化液和第一浓缩液;化学废液和所述第一浓缩液通过所述反渗透单元进行分离处理,得到第二净化液和第二浓缩液;所述第二浓缩液通过所述第一离子交换单元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得到第三净化液。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处理装置,具有更高的放射性废液净化水平,并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实现放射性废物的小量化。

    一种分离放射性废水中硼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653132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510736876.7

    申请日:2015-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放射性废水中硼的方法:1)设置一个处理单元,处理单元中配备一电场,在其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一个阴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与阳极之间构成阳极室,阴离子交换膜与阴极之间构成阴极室;2)在阳极室内填充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阴极室内填充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3)向阴极室和阳极室内通入放射性废水,阴极室中的硼酸根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至阳极室,从而分离阴极室内放射性废水中的硼;在分离过程中,控制阳极室中硼的平均浓度/阴极室中硼的平均浓度的比值不大于35。将含硼放射性废水分离为高含硼放射性废液和低含硼放射性废液。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分离放射性废水中硼的装置。

    高稳定性除铯吸附剂的规模化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160048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008565.2

    申请日:2018-01-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稳定性除铯吸附剂的规模化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态无机氧化物或活性炭负载型过渡金属稳定的亚铁氰化物吸附剂,其包含:颗粒态的无机氧化物载体或者颗粒态的活性炭载体;包覆所述无机氧化物或活性炭载体的过渡金属稳定的亚铁氰化物层;以及包覆所述过渡金属稳定的亚铁氰化物层的高分子材料层。该吸附剂具有高压碎强度和低离子浸出率。本发明还涉及该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去除放射性同位素Cs离子和去除稳定性同位素Cs离子的应用,以及去除放射性同位素Rb离子和去除稳定性同位素Rb离子的应用。

    一种加长流道的分离放射性废水中硼和放射性核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5313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736859.3

    申请日:2015-1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F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长流道的分离放射性废水中硼和放射性核素的方法包括:1)设置膜堆,在该膜堆中交替排布若干个阳极和阴极,相邻的阳极和阴极构成一电场,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形成阴极室、阳极室和淡水室;2)在阳极室、阴极室和淡水室内填充离子交换树脂;3)分别串联膜堆内的阴极室、阳极室和淡水室构成三条流道,向这三条流道内通入放射性废水,淡水室中的硼酸根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至阳极室,淡水室中的核素离子迁移至阴极室,从而分离淡水室内放射性废水中的硼和放射性核素;在分离过程中,控制处于同一电场的阳极室与淡水室中硼的平均浓度的比值不大于35。

    一种用于核工业浓缩液减量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21834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285122.X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章真怡 赵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工业浓缩液减量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将PH值为6‑9、含盐量为15‑20g/L、放射性水平为3.7×104 Bq/L的核工业放射性废水进行电渗析处理,得到电渗析浓缩液和电渗析净化液;将所述电渗析浓缩液采用正渗透技术进行分离处理;正渗透后获得正渗透净化液和正渗透浓缩液返回电渗析过程,正渗透净化液与所述电渗析净化液混合,正渗透浓缩液与所述电渗析浓缩液混合;上面步骤同步循环进行,直至电渗析净化液放射性水平不高于60Bq/L,然后将所述电渗析净化液直接排出,将所述电渗析浓缩液导出做后续处理。通过该种耦合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核废液处理的效率,加大了淡水室和浓水室液面的液位压差△h,有利于正负离子更快速地向浓水室渗透。

    一种去除放射性水中胶体态核素110mAg和60Co/58Co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19718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101915.0

    申请日:2016-02-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赵璇 尉继英 张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F9/12 G21F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放射性水中110mAg和60Co/58Co的方法,首先利用膜单元浓缩处理放射性废液,其浓缩液进入催化氧化装置,在UV+H2O2的作用下破坏Ag和Co的胶体结构,释放出离子态Ag+和Co2+;其次催化氧化装置出水进入无机吸附单元吸附Ag和Co;最后无机吸附单元出水与膜单元的透过液混合进入离子交换单元进一步精处理。上述方法针对目前核电厂离子交换工艺对以胶体形态存在的核素去除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以“膜浓缩+深度催化氧化+无机吸附技术”为核心的放射性污染废液处理新方法,能够去除废液中以胶体形态存在的核素如110mAg和60Co/58Co,减少核电厂放射性废树脂量。

    一种浓缩放射性废水的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62004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028695.4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浓缩放射性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放射性废水导入反渗透浓缩单元进行反渗透初步浓缩,截留了放射性元素的反渗透浓缩液导入浓缩槽;将浓缩槽内的浓缩液导入膜蒸馏单元进行深度浓缩;浓缩槽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浓缩液电导率的电导探头,当浓缩槽内的电导率高于设定的电导阈值,停止将反渗透浓缩液导入所述浓缩槽,并停止膜蒸馏浓缩单元的膜蒸馏浓缩,后将浓缩槽内的浓缩液导出进行固化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反渗透+膜蒸馏为核心的新型放射性污染废水浓缩方法,可以实现反渗透浓缩液的深度浓缩,进一步降低放射性废液的体积,其浓缩倍数可以达到与蒸发工艺相类似的水平,能耗仅为蒸发工艺的30-5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