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传送成品的汽车内饰件成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7214889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598199.6

    申请日:2017-07-21

    Inventor: 赵振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33/48 B29C33/44 B29L2031/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传送成品的汽车内饰件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设于上模具、下模具内的成型槽,固定于下模具上的顶杆组件,设置于上模具上并将成品取出模具的拿取组件,固定于拿取组件并将成品送至其他生产线的传送件。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出模、拿取、传送并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汽车内饰件的成型模具。

    一种汽车悬挂式隔振装置
    7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7078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510961451.6

    申请日:2015-12-21

    Inventor: 赵振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挂式隔振装置,包括:支承板、连接板、变刚度截锥螺旋弹簧、橡胶弹性元件,左支承板、右支承板焊接固定,左支承板、右支承板下部套接固定在橡胶弹性元件内;所述橡胶弹性元件外侧分别固定有左连接板、右连接板;所述左支承板与左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向斜上方拉伸状态的变刚度截锥螺旋弹簧,所述右支承板与右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向斜上方拉伸状态的变刚度截锥螺旋弹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悬挂式隔振装置,采用变刚度截锥螺旋弹簧与橡胶弹性元件相配合的结构,在静态承载时,仅橡胶弹性元件发挥支撑作用,动态承载时,截锥螺旋弹簧提供与橡胶弹性元件相反的作用力,实现系统高静态支承刚度、低动态刚度特性。

    一种车用减振器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2357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55896.9

    申请日:2016-11-25

    Inventor: 赵振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145 F16F9/42 F16F9/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减振器,包括储液筒,所述储液筒的外壁设有注液装置,所述储液筒的端部设有摇臂,所述储液筒的内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定套设有旋转环,所述摇臂一端与旋转环连接,另一端与悬架连接;所述旋转环焊接有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顶细根粗;所述储液筒内壁上、下侧分别焊接有固定叶片;在所述固定叶片中间设有通孔,并且分别在上固定叶片的右侧和下固定叶片的左侧设有膜片弹簧单向阀。本发明能提供良好的非线性阻尼力以逆时针行程与顺时针行程不同大小阻尼力,零部件加工工艺要求低,成本少,减振器散热性能好,并具有温度补偿注液功能。

    一种汽车底盘吸能装置
    7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4697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551659.5

    申请日:2016-07-14

    Inventor: 赵振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吸能装置,包括安装于汽车底盘的纵梁总成,安装于纵梁总成前端的横梁总成,以及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横梁总成外侧的横梁外板;纵梁总成为棱台结构,其后端的面积较大用于与汽车底盘连接、其前端的面积较小用于与横梁总成连接;纵梁总成的外壁设有若干沿周向设置的溃缩导向凹槽,溃缩导向凹槽的分布密度自纵梁总成的前端向后端逐渐减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车型的大小,承载量的不同,调整纵梁总成、横梁总成、横梁外板的厚度以及横梁外板与横梁总成的配合间隙,得到不同吸能性能,从而增强本发明的适应性。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
    7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29578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309560.5

    申请日:2014-07-02

    Inventor: 赵振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包括扭转橡胶弹簧、纵摆臂、限位块、减振器、侧拉杆、车轴、车架或车身和车轮,车轴两端分别连接车轮,在车轴上设置有侧拉杆,侧拉杆一端与车轴连接,另一端与车架或车身连接,在车轴上对称设置有减振器,每个减振器上端与车架或车身连接,下端与车轴连接,在车轴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纵摆臂,每个所述纵摆臂一端与车轴连接,另一端通过扭转橡胶弹簧与车架或车身连接,限位块通过螺栓安装在纵摆臂上。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悬架系统,扭转橡胶弹簧既承担纵摆臂与车架或车身连接功能,同时承担悬架系统弹性元件的功能,从而可以取消传统悬架所必须的金属弹性元件,节约了成本,降低了重量。

    一种车用氢能热机自适应喷氢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282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1540223.8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氢能热机自适应喷氢控制方法,时刻采集进气管线内的气体压力,形成数据集并进行划分,构建检测模型并训练获得训练模型,通过训练模型调整减压阀及增压泵的运行参数,通过调整后的运行参数控制其运作,实时感应系统喷射条件,通过优化训练模型及检测模型实现程度上的自适应检测及控制,解决了现阶段暂未存在有关喷射系统感应实时条件从而自适应实现合理喷氢控制方法的问题。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检漏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830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0879260.X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检漏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工作台、上模以及下模,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与上模以及下模连接的安放检测组件、缓冲机构,安放检测组件包括底座、安放架以及抬升机构。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安放检测组件,之后由于机械臂转移双极板的需要消耗的时间为S1以及安放检测组件与安放检测组件之间调控所需的时长S2,通过S1与S2用于工作的时间来消化安放检测组件的检漏时长,以保证工作台上在任意时刻至少有一个安放检测组件未处于检漏过程,从而使传输机以及机械臂可以无需等待检漏,一直保持转移双极板的构成,从而加强双极板的检漏效率。

    膜电极缺陷的检测装置
    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310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70143.4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膜电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膜电极缺陷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包括柜体、设置在柜体内侧用于画面捕捉的摄像部,以及安装在柜体一侧用于显示摄像部画面内容的显示屏;存放组件,所述存放组件设置在柜体内侧,包括与柜体内侧滑动连接的抽拉柜、设置在抽拉柜顶部并与摄像部适配的安装架,以及开设在安装架内侧的放置槽;以及,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设置在抽拉柜一侧,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一侧并与放置槽适配的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抽拉柜一侧并与安装架适配的翻转部。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检测组件、存放组件和翻转组件配合,可将膜电极限位后快速翻转,并在检测到缺陷后通过一键按压快速作出缺陷标记。

    一种基于金属双极板点胶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5712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59580.1

    申请日:2024-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极板点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金属双极板点胶密封装置,包括上下料机构、点胶定位机构和点胶操作机构,点胶定位机构设于上下料机构的一侧,且包括移动点胶台,移动点胶台上表面的一侧通过多个支撑柱固定连接有与移动点胶台平行的第一抵靠板,第一抵靠板的一侧设有一对第二抵靠板,一对第二抵靠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与第二抵靠板滑动配合的活动块,点胶操作机构包括一对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可沿移动点胶台宽向和竖向往复移动的点胶头模组。本发明在金属双极板点胶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点胶质量更高,且通过设置可调节的点胶操作机构,可对金属双极板的阳极侧和阴极侧同时进行点胶密封操作,点胶效率和点胶质量更高。

    燃料电池用复合双极板材料及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231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44486.1

    申请日:202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燃料电池用复合双极板材料及制备工艺。所述燃料电池用复合双极板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苯并恶嗪、混合石墨、膨胀石墨、炭黑和多壁碳纳米管恒温干燥,然后真空干燥;步骤(2)将苯并恶嗪、混合石墨和炭黑混合,得到混合料;步骤(3)将膨胀石墨在下真空加热后,通过辊轧制成石墨纸;步骤(4)将混合料和石墨纸放入模具中,预压,然后热压,得到燃料电池用复合双极板材料。本发明通过热压石墨纸和聚苯并恶嗪、混合石墨和炭黑复合材料构建表面石墨层和导电网络,解决了聚合物复合双极板上聚合物的表面富集问题,多层协同作用使得复合双极板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