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35385C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10076372.8
申请日:2006-04-20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15 , H01M2/10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矩形壳体,具有位于其厚度两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其宽度两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位于其长度两端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电池单元,容纳在上述壳体内;以及连接部,设置在上述前表面上,并连接至上述电池单元。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接合壁,该接合壁沿着壳体的长度平行于上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在上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中设置有凹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136461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710146233.2
申请日:2007-08-2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15 , H01M2/0267 , H01M2/0275 , H01M2/1061 , H01M2/20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其包括具有端子侧、与端子侧相反的相反侧和纵向侧的裸电池,其中电极端子从端子侧伸出。电路模块位于纵向侧上,树脂模制件覆盖该电路模块。导线电极电连接电极端子和电路模块。侧盖附接到端子侧和相反侧中的至少一侧上,侧盖包括限定出适合于接收热熔树脂的树脂腔的周缘和基底。
-
公开(公告)号:CN1741300A
公开(公告)日:2006-03-01
申请号:CN200510071775.9
申请日:2005-02-28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全炯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15 , H01M2/0285 , H01M2/0469 , H01M2/0482 , H01M10/052 , H01M10/425 , Y10T29/4911
Abstract: 可再充电的电池包括:软化材料制作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的一个表面电连接在电路板上;外壳具有一个敞开面以使得电池单元插入安置在其中的外壳;和密闭地密封外壳敞开面地盖部件,其允许暴露电路板的外部端子。因此,电池具有紧凑的尺寸和简单的制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减少了不合格的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557029A
公开(公告)日:2004-12-22
申请号:CN02818439.4
申请日:2002-09-20
Applicant: 永备电池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15 , H01M2/0275 , H01M2/0287 , H01M10/0436 , H01M2300/0025 , Y10T29/49108
Abstract: 包括阳极(3)、阴极(5)和隔板(7)的无接片电池容纳在密封封装(9)中。电池的封装材料包含导电材料(13)、保护性聚合物材料(15)和密封材料(11)。导电材料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暴露,以在至少一个电极和导电材料之间形成内部接触。导电材料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也被暴露,以形成电极和器件之间的外部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81587C
公开(公告)日:2004-12-22
申请号:CN00813309.3
申请日:2000-09-22
Applicant: 伊莱克特罗维亚公司
Inventor: 詹姆士·K·雅各布斯 , 桑卡尔·达斯古普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07 , H01M2/021 , H01M2/021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密封电池箱(14)可防止水分和氧气进入以及电解质外流。电池箱包括第一端(16)、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18)以及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侧壁(20),从而围成用于装纳一些充电锂电池的腔。第一端和侧壁为金属,其间具有基本上不透水分和氧气的连接。第二端通过接合介质可与所述侧壁接合的金属塑料叠层,其间形成基本上不透水分和氧气的连接。第二端具有沿此延伸的电连接器(40),在充电锂电池的集电体与电池箱的外侧之间形成基本上不透水分和氧气的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5227C
公开(公告)日:2004-04-07
申请号:CN98123790.8
申请日:1998-10-31
Applicant: 菲利浦消费者通讯法国公司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62 , H01M2/0215 , H01M2/1061 , H01M2/1066 , H01M10/4257
Abstract: 一种用于诸如便携电话机的电器装置上的电池。该电池包括一个外壳,其中有诸如锂聚合物的一个或多个可产生电的原电池。电池上有输出触点供与电器上的弹性触点相接触。该电池还有诸如上、下和侧壁的多个外壁。外壳上设有大致扁平的带肋的用于加强框及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凹槽。在槽中有一个或多个原电池。在框架的周围提供薄金属外壳从而使组件整体被保护起来且体积小重量轻。
-
公开(公告)号:CN1226091A
公开(公告)日:1999-08-18
申请号:CN98123790.8
申请日:1998-10-31
Applicant: 菲利浦消费者通讯法国公司
IPC: H01M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62 , H01M2/0215 , H01M2/1061 , H01M2/1066 , H01M10/4257
Abstract: 一种用于诸如便携电话机的电器装置上的电池。该电池包括一个外壳,其中有诸如锂聚合物的一个或多个可产生电的原电池。电池上有输出触点供与电器上的弹性触点相接触。该电池还有诸如上、下和侧壁的多个外壁。外壳上设有大致扁平的带肋的用于加强框及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凹槽。在槽中有一个或多个原电池。在框架的周围提供薄金属外壳从而使组件整体被保护起来且体积小重量轻。
-
公开(公告)号:CN104485432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410665873.4
申请日:2010-12-21
Applicant: 索尼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15 , H01M2/1027 , H01M2/1061 , H01M2/30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2220/30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能安装在多种电子设备中的电池组。在现有的电子设备中,已经存在如下问题:电池安装部分的端子的布置/分立等对于每个设备的类型而不同,并且与各个类型的电子设备兼容的电池组缺少通用性并不能安装在多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中。电子组设置有:电池组主体,其内置有电池单元;端子部分,其包括设置在电池组主体的前表面上的正端子(12a)、负端子(12b)和控制端子(12c)。构成端子部分的端子向电池组的前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11f)偏置,并按照正端子(12a)、控制端子(12c)和负端子(12b)的顺序从端部(11f)彼此相邻地设置,并形成为按照控制端子(12c)、正端子(12a)和负端子(12b)的顺序逐渐变大,由此解决上述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820438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210240668.4
申请日:2008-11-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 , H01M2/0215 , H01M2/1061 , H01M2/34 , H01M10/425 , H01M10/4257 , H01M22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生产率和结构稳定性的二次电池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组包括:电池单元,具有在具有通过顶盖密封的开口顶部的电池壳中安装的电极组件和电解液;保护电路模块,具有控制电池单元的过充、过放和过电流的保护电路;绝缘安装构件,保护电路模块装载在绝缘安装构件的顶部,绝缘安装构件安装到电池单元的顶盖上;和绝缘盖,以保护电路模块装载在绝缘安装构件上的状态将绝缘盖耦合到电池单元的上端部,以覆盖绝缘安装构件,顶盖有分别连接到电极组件的阴极和阳极的电极端子,绝缘安装构件有与电极端子对应的贯通孔,保护电路模块有与电极端子对应的贯通孔,并且连续固定地插入电极端子以穿过绝缘安装构件和保护电路模块的贯通孔。
-
公开(公告)号:CN103262300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180050634.2
申请日:2011-1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 , H01G11/70 , H01M2/0202 , H01M2/0215 , H01M2/0237 , H01M2/024 , H01M2/043 , H01M2/06 , H01M2/20 , H01M2/22 , H01M2/263 , H01M2/266 , H01M2/30 , H01M2/305 , H01M4/64 , H01M4/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单元,为了切实地保护设置于蓄电单元的集电体,蓄电单元具有:蓄电元件(3),其配置在蓄电单元壳体(BC)的内侧;电极端子(5),其配置在蓄电单元壳体的外侧;集电体(4),其具有沿蓄电单元壳体中的电极端子(5)的配置面延伸形成的第一姿态部分(FP)以及从第一姿态部分的端部向与电极端子的存在侧相反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二姿态部分(SP),在第一姿态部分(FP),利用贯穿形成于蓄电单元壳体的开口的固定部件(8)进行固定,利用第二姿态部分(SP)支承蓄电元件(3),从而将电极端子(5)与蓄电元件(3)电连接;加强用部件(13),其位于第一姿态部分(FP)中蓄电元件(3)的存在侧,以与固定部件(8)相比向第二姿态部分侧延伸得更长的方式配置,并且被插入且固定在第一姿态部分(FP)与固定部件(8)之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