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硫过程中单质硫对电极表面黏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3148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28603.4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硫过程中单质硫对电极表面黏附的方法。电催化还原过程采用三电极体系,三电极体系的阴阳极室采用质子膜隔开,阴极室内的电解液为添加了表面活性剂的二氧化硫吸收液,阳极室内的电解液为Na2SO4/H2SO4混合溶液,以铅等金属电极作为工作电极,Pt作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通过电催化还原后,从阴极室内的电解液中析出单质硫颗粒,该方法主要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解决二氧化硫电催化还原过程中析出的单质硫在电极表面黏附的问题。该方法不但能高效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硫生成单质硫,且能够有效杜绝单质硫对电极表面的毒化,且流程短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一种基于真菌生物质的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98712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1023558.6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真菌生物质的多孔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将积累油脂的真菌菌体、尿素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中获得混合液,反应,混合液经干燥后获得干燥产物,将干燥产物置于惰性气氛中碳化,获得碳化产物经净化处理,即得多孔氮掺杂碳材料;所述混合液中,按质量比计,积累油脂的真菌菌体:氢氧化钾:尿素=1:1‑2:1‑2。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氮元素掺杂比例易调控,制备得到的多孔碳材料具有比电容高,倍率性能稳定等良好电化学性能,因而在超级电容器及储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MIL-101(Fe)/g-C3N4复合可见光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33064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58495.3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L-101(Fe)/g-C3N4复合可见光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二维片状的g-C3N4表面原位生长正八面体结构的MIL-101(Fe),具体过程为:将g-C3N4分散到FeCl3和DMF的混合溶液中,充分搅拌使得Fe3+在g-C3N4表面达到吸附平衡,然后再加入对苯二甲酸超声处理后进行溶剂热反应,经固液分离、纯化、干燥后即得MIL-101(Fe)/g-C3N4。本发明的MIL-101(Fe)/g-C3N4复合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无需额外加入其他牺牲剂,可以用于废水中Cr(VI)还原和BPA氧化降解的同步进行,降低了处理难度和处理费用。

    一种铜氧化物/氮掺杂无定型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246336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0094609.8

    申请日:2018-01-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氧化物/氮掺杂无定型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制备的具体步骤为:以一定比例的碳源和氮源双氰胺以及铜盐为原料,以尿素作为碱源调节溶液至碱性,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在超声反应仪中充分混合反应并加热至干燥,得到的混合物经碳化、酸洗、水洗,获得以氧化铜负载于掺氮无定型碳中的材料。该材料结构新颖,原料简单易得,工序简单,反应过程清洁,无二次污染。应用于水体中苯酚的降解去除,方法简单,去除效果好,处理浓度为0.1mmol/L的苯酚,20分钟内对苯酚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9%以上。

    一种化学冻融处理铁矾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5892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0689140.7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冻融处理铁矾渣的方法。本发明应用冰冻‑融化技术手段处理铁矾渣,结合硫脲、氯化钠和磷酸氢二钠等化学试剂的作用调控铁矾渣中铅、银等共存金属的形态与分布,该方法可使铁矾渣的浸出毒性降低60%~80%,有助于后续金属资源的分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此外,化学试剂可返回冻融循环过程,实现了绿色、低耗、节能处理铁矾渣,该过程无需经过高温焙烧或高酸高碱水热处理,也为处理等其他含水高的冶炼、化工废渣或污泥提供了新思路。

    一种纳米氧化铜与细菌协同去除水中六价铬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87868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710961492.4

    申请日:2017-10-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铜与细菌协同去除水中六价铬的方法。纳米吸附和生物还原是含铬废水的常用方法,但单独采用纳米氧化铜或细菌法去除水中六价铬时,去除率通常不理想。本发明在充分发挥细菌和纳米氧化铜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利用纳米氧化铜刺激提高细菌对六价铬的吸附还原能力,协同快速去除废水中的六价铬,去除率可达到100%,具有显著的效果。该方法还兼具化学物质用量少、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等诸多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MIL-53(Fe)/聚芳香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05974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810762874.9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L‑53(Fe)/聚芳香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属于金属有机骨架/聚芳香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水处理领域。合成方法的步骤为:首先将MIL‑53(Fe)分散于水溶液,之后加入芳香胺单体和表面活性剂,搅拌1‑20h,使其充分接触;然后滴加过硫酸盐水溶液,引发聚合反应,并持续搅拌3‑12h。离心分离、洗涤即可得MIL‑53(Fe)/聚芳香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收率高,对水中Cr(VI)脱除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常温下,该吸附剂实验测得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88.98mg/g,比未经复合的MIL‑53(Fe)提升了近7倍,且高于大多数报道的铬吸附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