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流引弧型长间距高能等离子体点火器

    公开(公告)号:CN11244340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1283400.X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一种射流引弧型长间距高能等离子体点火器,由阳极109、内层绝缘件108、中间引弧电极107、外层绝缘件106、阴极105组成;这些部件依次从内到外嵌套安装:阳极109嵌入内层绝缘件108后作为一个整体嵌入中间引弧电极107;这三个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嵌入内层绝缘件106中,上述四个部件嵌入阴极105内,形成点火器整体结构。等离子体射流通过设计的射流孔往外传播,最终和外部阴极接触,使得外部阴极105和阳极107之间的空气击穿导通,形成大间距放电,从而增加放电间距、提升能量利用率,能够解决目前电火花点火器存在间距小、效率低问题,无法满足大能量放电需求的问题。

    一种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力矩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2017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811655379.4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公开一种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力矩控制装置,包括:飞翼布局飞行器前缘装有四段分布式等离子体激励器,四通道高压短脉冲等离子体电源位于飞翼布局飞行器内部,为等离子体激励器供电;每个等离子体激励器都包括绝缘介质层、上表面电极和下表面电极;控制器与陀螺仪电连接,通过控制两侧机翼的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开闭,可以在大迎角飞行时提升飞机的上升力,防止飞机失速。还提供一种相应的方法,在飞行时及时调整飞行姿态,避免由于飞机舵面失效不能控制飞机姿态而导致事故情况的发生;在自动驾驶时通过陀螺仪对两侧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实时控制,从而实时改变飞机的纵向力矩和横向力矩,抵消由于不稳定气流带来的飞机颠簸,增加飞机的稳定性。

    一种自激形多点射流等离子体点火器

    公开(公告)号:CN111734531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0089719.2

    申请日:2020-01-18

    Abstract: 一种自激形多点射流等离子体点火器,由壳体(101)、绝缘体(102)、射流腔(103‑1~103‑4)、放电电极(201~206)组成。与传统单射流点火器相比,本发明的自激形多点射流等离子体点火器由于能够产生多股射流,能够弥补单射流方向固定,环境适应性不强的不足。同时多个射流形成的初始火核形成多个相邻的点火源,有效提升点火能力。综上,本发明点火器具有更强的点火能力。

    利用表面电弧等离子体激励调控v型火焰稳定器尾缘流动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3374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0389798.9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提供一种利用表面电弧等离子体激励调控v型火焰稳定器尾缘流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v型火焰稳定器、等离子体激励器和电源。燃烧室进口的高速高温气流通过上避面和下壁面与圆柱形腔体之间的气孔106流入火焰稳定器内部回流区103,气孔106用于自外界向v型腔输入空气101助燃,多通道放电产生的多个电弧相连在一起,形成多通道电弧放电阵列。还提供一种利用表面电弧等离子体激励调控v型火焰稳定器尾缘流动的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能够抑制流动分离,改变涡的结构形状以及降低涡脱落频率,扩大回流区尺寸,拓展油气掺混范围,增加混燃的区域,提高v型火焰稳定器的流动品质及稳燃边界。

    多层阵列式微孔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发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4344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01007.6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层阵列式微孔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电源和除冰装置,除冰装置为平面多层阵列式多孔结构。平面多层阵列式多孔结构由孔隙(1)、金属电极(2)和绝缘材料(3)组成,自上而下共有X+1层,X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其中,奇数层为绝缘材料层,由绝缘材料(3)制成;偶数层为金属电极层,由金属电极(2)和绝缘材料(3)组成。还提供一种大面积空间均匀等离子体发生方法。本发明能够产生空间均匀的大面积等离子体,起放电压和功率消耗低,可大幅缩小电源的体积;发热均匀且在微孔内能够产生等离子体射流,防除冰效率更高;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内部金属电极均被绝缘材料包覆,避免出现结冰气象条件下因水汽或水滴导致高低压电极之间拉弧的风险。

    直流电弧驱动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阵列激励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1630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74889.4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直流电弧驱动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阵列同步激励装置,包含一个直流电源、一个高压脉冲发生器、两个高压硅堆、两个电阻器、一个高压电子开关Q1和若干个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串联在一起形成的阵列;高压脉冲发生器、高压硅堆D2和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阵列组成一个高压击穿回路;直流电源、电阻器R2、高压硅堆D1和激励器阵列组成了一个直流供电回路,保证放电不熄灭;直流电源、高压电子开关Q1、电阻器R1、高压硅堆D1和激励器阵列形成一个脉冲放电回路;这三个供电回路交替工作,来实现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高频工作。还提供一种直流电弧驱动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阵列同步激励方法。本发明激励装置只需要一次高压击穿过程,不使用重频高压脉冲电源。

    凹腔火焰稳定器自引气滑动弧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及点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719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233589.X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提供一种凹腔火焰稳定器自引气滑动弧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点火器整体呈圆柱形状,包括点火器基座下板(201)、点火器基座上板(202)、点火器外壳(203)、切向空气进口(204)、切向燃料进口(205)、高压电极(206)与圆柱形电极绝缘底座(207)。还提供一种凹腔火焰稳定器自引气滑动弧等离子体射流点火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提高了凹腔火焰稳定器的点火能力、拓宽了燃烧腔的稳定燃烧范围,具有结构简单以及稳定性强等特点,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与强旋流火焰的耦合放大作用,克服单独依靠滑动弧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点火时能量偏小的不足,优化点火效果。

    一种可变弧长的多通道点火器

    公开(公告)号:CN111336542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1343594.5

    申请日:2019-12-12

    Abstract: 一种可变弧长的多通道点火器,由绝缘体(101)、放电腔(102)、点火器壳体(103)、放电电极(201~205)组成。点火器壳体(103)内部安装绝缘体(101);绝缘体(101)前端面加工与自身同圆心的“C”形槽,形成放电腔(102);在“C”形槽中沿与绝缘体(101)轴向平行的方向加工多个通孔用于布置放电电极(201~205),通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多个点火电极(201~205)呈高低错落布置,即相邻电极突出“C”形腔高度不一致;点火电极(201~205)的横截面最大宽度不小于“C”形放电腔宽度,以保证电极将放电腔隔开。本发明“点火器”的点火电极高低错落布置于放电腔中,通过放电产生的高压气体改变弧根位置,延长的电弧通道,能够在不增加击穿电压的同时,提高放电效率,增加放电能量。

    无人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飞行试验测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28503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810884659.6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人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飞行试验测控系统,包括天空端和地面端两个部分,两部分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操作人员在地面端输入指令,地面端将指令转化为无线信号向天空端发出,天空端接收指令并执行相应操作;天空端测得所需的数据后,也将数据转化为无线信号,并向地面端发出,地面端接收该信号,并将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显示出来。本发明的系统能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遥控机载等离子体电源的开关与参数变化,实时记录并回传翼面图像及翼面压力分布状况,检验流动控制效果。

    一种射流引弧型长间距高能等离子体点火器

    公开(公告)号:CN112443401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283400.X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一种射流引弧型长间距高能等离子体点火器,由阳极109、内层绝缘件108、中间引弧电极107、外层绝缘件106、阴极105组成;这些部件依次从内到外嵌套安装:阳极109嵌入内层绝缘件108后作为一个整体嵌入中间引弧电极107;这三个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嵌入内层绝缘件106中,上述四个部件嵌入阴极105内,形成点火器整体结构。等离子体射流通过设计的射流孔往外传播,最终和外部阴极接触,使得外部阴极105和阳极107之间的空气击穿导通,形成大间距放电,从而增加放电间距、提升能量利用率,能够解决目前电火花点火器存在间距小、效率低问题,无法满足大能量放电需求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