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98053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673191.2
申请日:2015-10-1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的冲击消毒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市政自来水经提升或储水装置后进入建筑二次供水立管,现场制备的高浓度次氯酸钠消毒剂采用计量泵定量投加到提升或储水装置的出水管中、或者建筑供水立管的初始端水龙头中,消毒剂投量与水流量成正比例关系,消毒剂浓度控制在3‑4mg/L,CT值大于320mg.min/L;消毒剂与自来水混合后连续流过建筑供水立管,至建筑供水立管末端的用户水龙头排出,水流速度应控制在0.1‑0.2m/s。冲击消毒过程完成后,用自来水冲洗建筑供水立管直至进水与出水的浊度和微生物指标基本没有明显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442670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510780849.X
申请日:2015-11-1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二次供水水质保障的建筑给水管道循环系统及方法属于饮用水处理领域。系统包括建筑给水入户管、提升或储水装置、流量计量或检测装置、回流控制器、建筑给水立管、建筑户内管道及水龙头、回流管、紫外/二氧化钛消毒器、回流电磁阀、逆止阀。正常用水时,市政自来水经建筑给水入户管、提升或储水装置、流量计量或检测装置、建筑给水立管送达建筑户内管道及水龙头。在二次供水的自来水的水力停留时间达到2小时以上时,建筑给水立管内的水通过回水管和紫外/二氧化钛消毒器后重新流入建筑给水入户管或贮水装置内,与新鲜自来水混合后再次由二次供水系统供用户使用,使二次供水系统中自来水的生物安全性以及化学安全性得到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230892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310118023.8
申请日:2013-04-07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亲疏水性分析树脂的自动清洗系统及清洗方法,属于分析树脂清洗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清洗柱、可编程控制器、碱液罐、酸液罐、纯水罐、清洗液输送泵、在线pH仪和废液罐,树脂在清洗柱内采用上向流的清洗方式,以碱、水、酸、水的顺序进行交替清洗,通过电磁阀来切换清洗液和调控不同清洗液的清洗时间,清洗液的出水经在线pH仪检测,若清洗液浓度达标则反馈至可编程控制器对清洗液开始计时,直到完成设定时间后切换清洗液。为保证清洗后树脂不暴露在空气中,清洗出水以溢流的形式排出,清洗废液在废液罐中充分混合中和后排出以降低废液污染。
-
-
公开(公告)号:CN103288223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32063.5
申请日:2013-06-09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C02F3/34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微污染水净化的氨氧化菌富集装置、方法及应用,属于给水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氨氧化菌富集反应器、氨氧化菌培养液存储槽和氨氧化菌营养控制系统。通过接种氨氧化菌,采用氨氧化菌培养液作为氨氧化菌富集反应器的进水,利用氨氧化菌营养控制系统维持培养过程中溶解氧浓度5mg/L~7mg/L,pH值8.0~8.5,氨氮浓度4mg/L~8mg/L,使氨氧化菌富集反应器的聚乙烯圆筒上附着生长氨氧化菌生物膜。该装置和方法富集后的氨氧化菌浓度高,应用于微污染水的原水输水管道或水处理工艺单元,能有效提高生物脱氮效果,极大减轻了水厂除氨氮负荷;该装置和方法操作简单、富集时间短,菌种应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117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11649.6
申请日:2013-04-0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厂粉末活性炭回流/超滤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粉末活性炭投加至超滤膜膜池,同时将超滤膜膜池内经过一定停留时间的粉末活性炭采用回流泵以一定回流比回流至前处理混凝阶段;其中,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5~20mg/L,回流比为系统流量1%~5%,粉末活性炭停留时间为2~24h。该工艺混合液能够充分利用粉末活性炭吸附能力降低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利用粉末活性炭颗粒作为絮凝核心,强化混凝,提高混凝阶段处理效果;同时增加系统运行稳定性,提高产水率。该工艺可广泛应用于净水厂超滤组合工艺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759263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093641.5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C02F1/52 , C02F1/28 , C02F1/6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去除水源水中铅、铜、锌污染的方法,属环境保护领域,其在充分搅拌条件下向待处理水源中投加一定量的高锰酸钾与硫代硫酸钠的反应产物,高锰酸钾与硫代硫酸钠现场反应现场投加,高锰酸钾与硫代硫酸钠投加比例为摩尔比2∶1,根据待处理水源水质不同,高锰酸钾投量范围为7.27-36.36mg/L,硫代硫酸钠投量范围为3.64-18.19mg/L,之后经常规混合、反应、沉淀及砂滤,即获得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本发明的混凝去除水源水中铅、铜、锌污染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处理方法简单、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不改变原有处理工艺,具有广谱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62251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279120.1
申请日:2010-09-10
Abstract: 一种处理受污染水的粉末炭回流与炭砂滤池组合工艺属水处理领域,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炭/砂滤池;向待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粉末活性炭及混凝剂,原水在混合池内与混凝剂混合;混合后的原水进入絮凝池进行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活性炭泥在贮泥室内浓缩,并通过回流泵回流至混合池或絮凝池;当同时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混合池,当不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絮凝池;沉后水进入炭砂滤池,炭/砂滤池上层装填颗粒活性炭,下层为石英砂。本发明采用粉末炭回流工艺,能够节省药剂50%以上;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以及强化混凝三者协同作用,炭/砂双层滤池内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457646C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610080880.3
申请日:2006-05-19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饮用水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属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涉及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技术。当原水污染严重,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时,即使采用生物预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的方法,一般也难以将AOC的含量降至界限值以下。本发明由以下成分组成:高锰酸钾20-30%,硫酸亚铁5-10%,三氯化铁20-30%,硫酸亚锰5-10%,聚丙烯酰胺1-2%,碳酸钙1-3%,聚合氯化铝10-20%,次氯酸钠5-10%,硅酸钠2-4%,活性氧化铝5-10%,所述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能够在对城市水源水混凝除浊处理同时,达到深度除磷目的,从而将处理后饮用水中的磷含量降至界限值以下,不需要改变原水处理流程,不需要增设大型水处理构筑物,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可获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966420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610144032.4
申请日:2006-11-2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去除水中痕量磷的混凝方法属环境保护领域。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基本可以将水中的总磷含量降到5ug/L,但这与磷成为水中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依然相差甚远。本方法是搅拌条件下向待处理水样同时投加等当量的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溶液,高锰酸钾投量范围为4-16mg/L,硫酸亚铁投量范围为12-48mg/L,之后混合、反应、沉淀及砂滤。本发明除污染效能优异,能够在对城市水源水混凝除浊、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达到深度除磷目的,从而将处理水中的磷含量降至界限值以下,最终达到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保障供水安全的目的;不需要改变原有水处理流程,简便易行,经济实用,能够根据原水水质、处理水量等参数灵活改变投药量以满足不同地区用水要求,具有广谱适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