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740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778683.3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中拟环境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2F1/00 , G01D21/02 , G05B19/418 , G06N3/048 , G06N3/08 , C02F1/52 ,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水厂预氧化强化混凝的投药系统及智能调控方法,涉及预氧化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原水泵、混合池、管式静态混合器、絮凝池、沉淀池、工控机及多种在线检测仪器,以监测原水的流量、电导率、pH值、温度、浊度、紫外吸光度及有机物浓度。通过收集数据和工控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氧化强化混凝调控系统实时监测关键水质指标,实现氧化剂(高锰酸钾、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高铁酸钾)和混凝剂投加量的智能精确预测;通过实时反馈沉淀池出水浊度、出水紫外吸光度和出水有机物浓度,运用调控算法动态调节氧化剂和混凝剂的投加量,保障出水水质,节省药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72415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64389.3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中拟环境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IPC: C02F1/30 , C02F1/44 , C02F1/72 , C02F7/00 , B01D65/02 , B01J35/39 , B01J21/06 , B01J23/18 , B01J23/745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悬浮型光催化氧化‑超滤耦合反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属于水处理领域。包括反应器,用于光催化氧化反应;原水系统,用于向反应器输入待处理水;清水系统,用于输出反应器处理后的清水;曝气系统,用于向反应器内曝入空气。原水系统与反应器由原水管路连接,清水系统与反应器由清水管路连接,曝气系统与反应器由曝气管路连接。本发明将悬浮型光催化氧化技术与超滤技术耦合应用,提高了有机污染物去除效能,降低了光催化剂泄露风险。本装置通过外腔独特的斜板沉淀结构设计与运行方式,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分离效率,减轻催化剂在膜表面的沉积,极大程度延缓膜污染,实现耦合反应装置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04663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022372.3
申请日:2023-01-07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效评选粉末活性炭吸附有机物性能指标的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将粉末活性炭进行预处理后,测定其孔隙结构参数和表面化学官能团性质以及对应的吸附容量,采用R软件计算PAC各理化特性与有机物吸附容量的相关系数值,通过综合分析确定PAC吸附有机物性能的关键指标。选取合适的方法定向修饰PAC理化特性,强化有机物吸附性能,进一步验证评选PAC吸附有机物性能关键指标的准确性。本发明拓宽了PAC应用范围,为PAC定向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24279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0005419.5
申请日:2023-01-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1N21/33 , G01N21/64 , G01N33/18 , B01J27/125 , C02F1/30 ,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比较不同天然有机物对抗生素光催化去除抑制程度大小的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将光催化材料投入到抗生素及天然有机物(NOM)复合溶液中,首先进行暗吸附达到吸附平衡,后续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达到光催化氧化平衡,在吸附平衡和光催化氧化平衡后分别测量抗生素的浓度,计算光催化氧化速率常数k值;最后将k值与天然有机物(NOM)三项指标分别拟合,得到抗生素光催化氧化速率常数k值与天然有机物(NOM)特征紫外吸光度(SUVA)、荧光指数(FI)和E2/E3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出不同天然有机物对抗生素光催化氧化抑制程度的强弱,达到比较不同天然有机物对抗生素光催化去除抑制程度大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17789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1529507.2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温热再生与溶剂再生‑超声波/过硫酸盐再生耦合的粉末活性炭复合再生方法,属于水处理与材料再生及回用领域。依据粉末活性炭吸附的污染物总体特性进行易解吸污染物和难解吸污染物分类,利用低温热再生过程使得易解吸污染物得到较充分的解吸,再针对难解吸污染物采用液相再生和高级氧化再生技术,通过加温强化的液相再生结合超声/过硫酸盐耦合的高级氧化再生使得难解吸污染物得到高效的降解与解吸,形成低温热再生与溶剂再生及超声波/过硫酸盐再生相结合的复合再生方法。在保障粉末活性炭整体再生率的前提下,可使热再生过程的再生温度得到明显下降,热再生时间得到缩短,炭损率得到显著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24279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05419.5
申请日:2023-01-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1N21/33 , G01N21/64 , G01N33/18 , B01J27/125 , C02F1/30 ,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比较不同天然有机物对抗生素光催化去除抑制程度大小的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将光催化材料投入到抗生素及天然有机物(NOM)复合溶液中,首先进行暗吸附达到吸附平衡,后续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达到光催化氧化平衡,在吸附平衡和光催化氧化平衡后分别测量抗生素的浓度,计算光催化氧化速率常数k值;最后将k值与天然有机物(NOM)三项指标分别拟合,得到抗生素光催化氧化速率常数k值与天然有机物(NOM)特征紫外吸光度(SUVA)、荧光指数(FI)和E2/E3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出不同天然有机物对抗生素光催化氧化抑制程度的强弱,达到比较不同天然有机物对抗生素光催化去除抑制程度大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0466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22372.3
申请日:2023-01-07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效评选粉末活性炭吸附有机物性能指标的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将粉末活性炭进行预处理后,测定其孔隙结构参数和表面化学官能团性质以及对应的吸附容量,采用R软件计算PAC各理化特性与有机物吸附容量的相关系数值,通过综合分析确定PAC吸附有机物性能的关键指标。选取合适的方法定向修饰PAC理化特性,强化有机物吸附性能,进一步验证评选PAC吸附有机物性能关键指标的准确性。本发明拓宽了PAC应用范围,为PAC定向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70005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78246.7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潍坊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IPC: B01J20/34 , B01J20/20 , C02F1/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粉末活性炭再生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混合罐、第一提升泵、吸附池、第一活性炭分离装置、再生池、第二活性炭分离装置、第二混合罐和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的出水端与吸附池进水端连接。本发明同时公开了基于上述再生系统的粉末活性炭再生方法。本发明可以实现粉末活性炭(PAC)在污水处理工艺应用过程中的“原位”再生,让污水处理与粉末活性炭再生有效结合,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本发明中粉末活性炭的再生方法简单,反应条件要求低,且炭损失小,粉末活性炭的再生率为80%以上,有效解决传统热再生PAC时再生温度限制、炭损失量大、污染重等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98756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014983.0
申请日:2021-08-31
IPC: C02F1/28 , G06F17/11 , C02F101/38
Abstract: 一种利用钙元素和硫元素含量评价和选择粉末活性炭吸附偶氮类染料性能的方法,属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构建以钙元素和硫元素含量为特征指标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碘值、亚甲蓝值及比表面积等常规指标,优化用于偶氮类染料吸附去除的PAC评价及优选方法。粉末活性炭用超纯水洗净、煮沸并烘干后,测定其钙元素和硫元素含量,同时测定碘值、亚甲蓝值、比表面积及对应的吸附容量,确定五种指标与粉末活性炭的偶氮类染料吸附容量的相关系数分布特征,最终根据指标相关性,匹配吸附偶氮类染料PAC的指标。本发明针对偶氮类染料有机物特性,采用PAC中钙元素、硫元素含量作为评价PAC的关键指标,解决目前针对偶氮类染料的PAC评价和优选指标不精准、不全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51532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387085.X
申请日:2011-11-29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C02F1/52
Abstract: 一种强化低温低浊度水处理的复合混凝剂制备方法属水处理领域。本发明步骤:(1)称取原料;(2)将硅酸钠溶液加入无机酸中,使pH值为1.0~4.0,搅拌,静止熟化1~2小时,生成聚硅酸溶液;(3)配制铝盐溶液将Al/Si摩尔比控制在5~15范围内,然后与聚硅酸溶液进行复配,在温度60~70℃下,滴加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溶液,配制聚硅铝溶液;(4)配制钾和钙的混合溶液,其中Ca/Mn摩尔比为5~10;(5)聚硅铝溶液与高锰酸钾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按Al/Mn摩尔比10~20混合,搅拌,调节pH值至1.0~3.0,静止熟化24~48小时,该复合混凝剂得以制备。本发明降低污染物对后续工艺的负荷,保障供水安全、降低制水成本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