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656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36279.7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子煤用破碎输送装置,涉及煤用破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安装架、料斗机构、给料机构、破碎机构、输送机构、滑动喷雾除尘机构和控制柜,所述底板顶部右侧固定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部固定安装料斗机构,所述料斗机构内固定设有给料机构,所述给料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设有沿左右方向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固定设有滑动喷雾除尘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破碎机构,所述给料机构、破碎机构、输送机构、滑动喷雾除尘机构分别与控制柜电连接,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安装和维护。能够实现连续、稳定的物料输送和破碎处理更加精细。滑动喷雾除尘机构有效减少了粉尘污染,改善了工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98536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739047.X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控制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大跨距废弃矿坑索结构光伏电站系统,包括控制装置端、数据采集端、设备端、后台控制端及用户移动端。通过安装多种传感器监测结构、环境、光伏组件性能及安全状况,并利用控制装置端的数据获取、分类、模型构建、分析及预警功能,实现对光伏电站的全面监控和智能预警。系统能自动处理数据,构建并优化预警模型,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至后台及移动端,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支架系统在复杂地形下跨度不足、稳定性差及无法预警的问题,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192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88821.0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IPC: B01J20/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剂再生温度调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高温再热蒸汽回汽管路、抽汽管路、蒸汽‑空气换热器和回汽母管路,抽汽管路的进口端与高温再热蒸汽回汽管路连通,以从高温再热蒸汽回汽管路抽取高温再热蒸汽,蒸汽‑空气换热器与抽汽管路的出口端连通,以利用抽取的高温再热蒸汽辅助加热,回汽母管路的进口端与蒸汽‑空气换热器连通,以通过回汽母管路排放蒸汽‑空气换热器内换热后的蒸汽。本发明通过在高温再热蒸汽回汽管路上引出一路蒸汽,输送至蒸汽‑空气换热器,从而增加换热器的回汽流量,提高换热器入口蒸汽的温度,提高吸附剂再生空气的温度,优化吸附剂的再生条件,减少或取代电加热的使用,降低能耗,减少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8191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57529.5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烟气脱硝入口烟道积灰堵塞的除灰装置,涉及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分压疏导组件3、喷氨混合机构6和除灰机构7和控制器8,锅炉1的出烟口右端固定连通管道组件2,所述管道组件2内部固定设有分压疏导组件3,所述管道组件2顶部内固定设有喷氨混合机构6,所述管道组件2底部固定设有除灰机构7,所述分压疏导组件3、喷氨混合机构6和除灰机构7分别与控制器8电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异形烟道的分区方案,通过分区改造实现了分区内横截面烟气均匀,并设置分区阀门和脱硝喷氨总阀门保证异型烟道脱硝出口氮氧化物均匀降低氨逃逸。
-
公开(公告)号:CN11980901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21405.4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耗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正平衡煤耗测试方法及系统,基于多个数据获取时间段获取发电厂的煤耗影响数据,根据标准煤耗影响数据将煤耗影响数据划分为多个煤耗影响数据序列;对煤耗影响数据序列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煤耗影响数据拟合曲线,计算第一煤耗因子;从煤耗影响数据序列中提取相同的煤耗影响数据,得到多个子煤耗影响数据集合,计算第二煤耗因子;根据第一煤耗因子和第二煤耗因子计算煤耗影响数据序列的综合煤耗因子,并从所有的综合煤耗因子中确定平均煤耗因子,基于平均煤耗因子计算发电厂的发电煤耗和供电煤耗,可准确计算在线瞬时机组发电煤耗和供电煤耗,提高了正平衡煤耗数据的测试准确性,为电厂能耗核算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7333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95476.3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烟煤机组SCR脱硝流场分区系统,涉及脱硝技术领域,包括:燃烧模块,氮氧化物检测模块,烟气管道,脱硝塔,还原剂喷射模块,催化剂层,控制模块;所述烟气管道中包含多个隔板,相邻隔板之间的区域为分区烟道;所述还原剂喷射模块设置于所述脱硝塔中,位于所述分区烟道的出口下方;所述还原剂喷射模块用于将还原剂喷射到催化剂层,与各个所述分区烟道的出口输出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通过在烟气管道中设置多个隔板,将烟道区域为多个分区烟道;并根据浓度数据调节所述还原剂喷射系统,实现了氮氧化物的有效脱硝,避免氮氧化物与还原剂融合不充分,提高了脱硝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138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92189.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烟气净化和吸附剂再生耦合系统,所述烟气净化和吸附剂再生耦合系统包括:锅炉、烟气净化组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烟气净化组件包括脱硝塔,脱硝塔与锅炉的尾部烟道相连,第一换热器与脱硝塔相连且位于脱硝塔的内部,第一换热器邻近脱硝塔的进口布置,第一换热器的冷侧进口与再生塔加热段的循环出口相连,第二换热器与脱硝塔相连且位于脱硝塔的内部,且第二换热器邻近脱硝塔的出口布置,第二换热器的冷侧进口与第一换热器的冷侧出口相连,第二换热器的冷侧出口与再生塔加热段的循环出口相连。本发明的烟气净化和吸附剂再生耦合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具有利用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876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96289.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烟气净化处理和再生塔耦合系统,所述烟气净化处理和再生塔耦合系统包括:锅炉、烟气净化组件、换热组件和空预器,锅炉的出口连接有尾部烟道,烟气净化组件包括脱硝塔,脱硝塔与尾部烟道相连,换热组件与脱硝塔相连且位于脱硝塔的内部,换热组件的冷侧进口与再生塔加热段的循环出口相连,空预器具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脱硝塔的出口与第一管路相连,且第一换热管路的至少部分置于第一换热腔,换热组件的冷侧出口与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相连,且第二管路的第二段与再生塔加热段的循环进口相连,第二管路的至少部分置于第二换热腔内。本发明的烟气净化处理和再生塔耦合系统优化了烟气的流动路径,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803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057528.0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硝入口烟道流场气流均匀性调整方法,涉及烟气处理与净化技术领域,包括:步骤1:在烟道的水平扩张段内设置若干导流板;步骤2:对喷氨区域进行分区,对烟道进行隔离分区。通过在烟道的水平扩张段内设置若干导流板,使喷氨格栅喷气口处的气流形态大为优化,喷气口处的旋流消失,喷氨区域内的气流均匀性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对烟道进行隔离分区,使烟道内部烟气的流速均匀性提升,且提高了烟气流向不同子区域的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各子区域内部氨气的分布均匀性,降低了氨逃逸率。通过使用圆盘混合器,替换人字形混合器,进一步提高了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均匀度,从而提高了氨气使用率,进而降低了氨逃逸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657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96305.2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烟气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初始化喷淋冷却塔中的一段喷淋泵、二段喷淋泵、三段喷淋泵和四段喷淋泵中的喷淋冷却液,直至喷淋冷却液达到对应的预设值;通过一段喷淋泵对一段喷淋管道的压力和温度,和一段喷淋液位进行监测,并执行对应的第一操作;通过二段喷淋泵对二段喷淋管道的压力和温度,和二段喷淋液位进行监测,并执行对应的第二操作;通过三段喷淋泵对三段喷淋管道的压力和温度,和三段喷淋液位进行监测,并执行对应的第三操作;通过四段喷淋泵对四段喷淋管道的压力和温度,和四段喷淋液位、氯化钙溶液密度进行监测,并执行对应的第四操作。本发明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防止人员误操作,减少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