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4584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10515.1

    申请日:2019-05-17

    Inventor: 邵勇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含框体,其内部配置有传感器模块、供电模块、控制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含供电单元及管理供电单元的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频率介于400MHz~433MHz,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新风主机。该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易,通用性强;通过其内部配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新风主机连接或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的信息传递至连接的云端服务器或用户预设的智能设备,用户可实时的查看室内的空气质量,新风系统运行信息。

    一种新风系统风量恒定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4584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10496.2

    申请日:2019-05-17

    Inventor: 邵勇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系统风量恒定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电机的电流值;判断所述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电流值;若是,则降低所述电机供电电路的占空比以减少所述电流值;若否,则增大所述电机供电电路的占空比以增大所述电流值。本发明通过检测电机的电流调节占空比,通过电流的闭环控制以实现电机功率的恒定,通过保持电机功率的恒定来实现风机风量的恒定,避免用户家里风量过大或者过小,实现风量的相对稳定。

    一种新风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3121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403837.5

    申请日:2018-11-23

    Inventor: 邵勇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装置,包含框体、盖板,所述盖板与框体连接;框体,其第一侧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排风出风口,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排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处配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环境温度;所述框体内设置有全热交换器,其中,从所述新风进风口经由全热交换器至所述新风出风口,形成新风风道;从所述排风进风口经由全热交换器至所述排风出风口,形成排风风道;排风风道包含,第二旁路歧管,其内部配置电性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二旁通阀,所述控制模块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采样的温度信息控制第二旁通阀的打开/关闭。这样基于传感器采样的温度,装置工作于不同的工作模式。

    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58721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291644.5

    申请日:2018-10-31

    Inventor: 邵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1/89 F24F11/52 F24F11/64 F24F1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控制装置包含显示模组、框体、传感器模块、供电模块、控制模块、背板;显示模组包含盖板、显示屏,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显示屏的上方;框体其一侧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另一侧连接所述背板;供电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电性连接传感器模块、显示模组以提供电能;所述背板上配置有复数个穿孔,所述背板设有充电接口,该接口包含凸起。该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易,通用性强;其内部配置有通信模块的通过该模块将采集的信息传递至连接的云端服务器或用户预设的智能设备;通过其配置的显示模块用户可实时的查看室内的空气质量,新风系统运行信息。该控制方法对其供电模块进行管理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模块化的新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739404U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21922519.X

    申请日:2019-11-08

    Inventor: 邵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块化的新风装置。该新风装置,包含四方体状的框体本体、配置于框体本体内的一体成型的内胆,覆盖于内胆一侧的第一盖板、与第一盖板相对的覆盖内胆的第二盖板、配置于框体本体一侧的进风口、通过其以向新风装置输入新风,及回风口,其用以向外排出空气,可插拔的配置于所述内胆的热交换器。该实施方式可批量的生产新风装置框体本体,应用于不同场合时通过选配不同的热交换器,可实现快速切换生产,满足多种类的不同输出功率的要求。内胆的侧壁设有凹槽,与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的凸块组合后降低内胆由于多块拼接的缝隙引发的装置漏风的缺陷。同时搭载该一体成型的内胆简化了组装的工序。

    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415700U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21784319.8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显示模组、框体、传感器模块、供电模块、控制模块、背板;显示模组包含盖板、显示屏,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显示屏的上方;框体其一侧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另一侧连接所述背板;所述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所述显示模组以提供电能;所述背板上配置有复数个穿孔,用以给控制装置充电的充电接口。该充电接口包含凸起。该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易,通用性强;其内部配置有通信模块的通过该模块将采集的信息传递至连接的云端服务器或用户预设的智能设备;通过其配置的显示模块用户可实时的查看室内的空气质量,新风系统运行信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新风系统用控制装置的充电插座

    公开(公告)号:CN209418833U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21784337.6

    申请日:2018-10-31

    Inventor: 邵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系统用控制装置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含工作平台、本体,工作平台设置有用以充电的插孔,所述插孔覆盖有盖板,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设置凸起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底部配置有充电连接端;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工作平台,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本体内部的腔体。这样的设计充电插座,其结构简单易兼有支架的功能;充电插座上配置有盖板在防尘的同时防止儿童接触,提供安全性。

    一种可安装于墙上的无线充电器

    公开(公告)号:CN211151571U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21922554.1

    申请日:2019-11-08

    Inventor: 邵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安装于墙上的无线充电器,用于给控制器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安装于墙体内的底壳,可拆卸的与所述底壳配接的外壳以及位于所述外壳与底壳之间的充电线圈,其中,所述与所述充电器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控制器的定位凹槽相匹配的定位凸台,所述充电线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吸附控制器的磁铁,使得控制器在充电器时可以保持平衡,防止控制器悬挂于充电器上无线充电时,控制器的脱落或者不平衡而转动,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提高了无线充个电的安全性。

    一种新风装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15676U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21785221.4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装置,其包含框体、盖板,所述盖板与框体旋转连接;所述框体的第一侧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排风出风口,所述框体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排风进风口;所述框体内设置全热交换器、第一过滤模块、第二过滤模块、第三过滤模块、第四过滤模块,所述第一过滤模块设置于全热交换器的前部,进入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先经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的过滤,所述第二过滤模块与所述第三过滤模块并列的设置在新风风道中且第二过滤模块靠近全热交换器,所述第四过滤模块与所述第三过滤模块并列的设置且靠近新风出风口。该装置采用全热交换器,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该四个过滤模块采用可插拔的形式,便于后期保养更换。

    一种恒温恒湿自动补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453950U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21092824.7

    申请日:2023-05-09

    Inventor: 汤美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自动补水装置,涉及恒温恒湿机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和安装在底板顶部的储水器,所述底板的一侧放置有安装器,所述安装器的内部通过螺纹安装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触发按钮,所述安装器的底部安装有连接头,所述安装器内部的腔体安装有注气管口,所述注气管口的底部安装有贯穿出安装器的金属细管,所述金属细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安装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入水口,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各种不同形状的恒温恒湿机当中,无需改变机构与电路,保证了恒温恒湿机的使用安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避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缺水的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