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甲醇燃油发动机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156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24112.X

    申请日:2024-07-10

    Inventor: 古金培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甲醇燃油发动机控制系统,高压泵将甲醇燃油从甲醇油箱吸出,甲醇燃油经第一散热器降温后再进入高压泵,甲醇燃油经高压泵加压后,通过油管泵入高压油轨,再由高压油轨将高压甲醇燃油分配到甲醇喷油器,ECU控制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甲醇油箱内部的甲醇燃油温度Ty,并根据甲醇燃油温度Ty的变化实时控制第一散热器的散热功率和启停状态,并根据甲醇燃油温度Ty实时调节第一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使甲醇油箱输送到高压泵的甲醇燃油温度低于45℃,确保甲醇燃油经过高压泵加压后的温度低于60℃,防止甲醇燃油沸腾而产生气泡,提高发动机控制甲醇燃油的喷油量精度,确保发动机稳定运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一种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8222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60802.4

    申请日:2025-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燃料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转速值、负载值和温度值的实时数据;将实时数据输入预先建立的发动机工况模型,输出当前工况的燃料需求特性参数;将燃料需求特性参数输入预先建立的喷射比例模型,输出柴油与甲醇的喷射比例值;基于喷射比例值,生成柴油与甲醇的燃料喷射方案;根据燃料喷射方案,采用时序控制算法生成具有时间相位差的柴油喷射指令和甲醇喷射指令,并实时监测柴油与甲醇的混合效果;不仅能够精确调节柴油和甲醇的喷射比例,还能通过实时监测确保两种燃料的充分混合,提高了燃料利用效率,降低了排放,利于保证了发动机的稳定运行和性能输出。

    一种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的喷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166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99464.0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的喷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转速信号、负荷信号、温度信号,结合预设的双燃料各自喷射MAP图,确定当前工况下初始柴油喷射正时数据与初始甲醇喷射正时数据;根据初始柴油喷射正时数据与初始甲醇喷射正时数据,融合各自喷射器响应时间,构建统一控制框架下双燃料喷射时序模型,得到初步融合喷射时刻;根据初步融合喷射时刻和实际所需喷射持续时间,结合预设的喷射优先规则,通过自适应遗传算法,获得优化后双燃料喷射时序控制参数。

    一种混合器
    4.
    发明公开
    一种混合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81655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48755.9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器,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所述混合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混合组件的侧面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区中段串接有风机,所述连接管的进口端连接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的外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混合壳体的内腔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环,每组所述连接环的内环面均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倾斜连接有多组导流板,通过外界空气经过多组导流板形成旋涡空气气流,废气通过注气口进入气腔内,通过多组第一气孔和多组第二气孔使得高温废气对涡空气气流进行喷射,第二气孔的气道为斜角度设计,第二气孔喷射出来的风实现旋风效果进而高温废气与旋涡空气气流混合更加均匀,便于混合高温气体重新进入发动机内再次进行燃烧。

    一种柴油-甲醇混合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3387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48757.3

    申请日:2025-02-1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柴油‑甲醇混合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与系统,包括:获取包括发动机转速、负载和温度参数的实时工况数据,根据实时工况数据,结合预设的燃料特性差异模型,确定当前工况下柴油与甲醇的最佳供给比例;根据最佳供给比例,计算甲醇与柴油的混合气浓度;若混合气浓度超出预设阈值,则调整甲醇的喷射压力,使混合气浓度回归目标范围。增加甲醇喷射频次后,若燃烧速率低于预设的下限值,则调整甲醇喷射器的喷射方向,提高混合均匀性;若燃烧速率仍低于预设下限值,则调整甲醇喷射时机,使甲醇喷射与柴油喷射在时间上形成最佳配合,确保发动机输出功率稳定,同时满足高效清洁运行的目标。

    一种发动机电控电驱动高压泵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9921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908098.4

    申请日:2024-07-08

    Inventor: 古金培 熊琪翔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电控电驱动高压泵。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柱塞长时间的往复移动会出现损坏的现象,手动更换需要较长的时间。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发动机电控电驱动高压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传动箱和泵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密封单元和负压单元的配合使用,当发生泄压的时候,卡杆会移动至套环的内腔,此时活动杆对卡杆进行推动,此时套环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密封组件卡在活动杆的表面,此时反向对活动杆进行移动,当密封组件与空腔的内壁接触的时候,通过活动杆与密封组件,从而弥补了活塞的损坏,使得高压泵可以继续使用,无需立即拆除高压泵对活塞进行更换。

    新型发动机挺柱推杆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0815776U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22844148.0

    申请日:2023-10-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发动机挺柱推杆结构,涉及推杆技术领域,包括杆身,所述杆身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球头组件和球座组件,所述杆身的材料为硬铝,所述球头组件和球座组件的材料为合金结构钢20CrMo,所述球头组件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球头和连环,所述连杆和连环的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球头的侧面中心开设有第一柱槽,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柱槽为连通结构,通过推杆杆身的材料设计为硬铝,硬铝推杆具有很高的硬度,同时减轻了推杆的重量,由于现代大排量机车发动机的缸盖及缸体均由铝合金制造,通过采用硬铝推杆使得发动机温度变化时,不致因为材料热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引起气门间隙的改变。

    一种发动机冷启动智能预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434903U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21185385.4

    申请日:2023-05-17

    Inventor: 古金培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启动智能预燃装置,包括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的进气口端固定连接旁通气管,所述旁通气管上设有智能预燃装置,所述智能预燃装置包括外壳、电预热器、固定架、连接件和火焰喷射预热器,所述外壳与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固定架安装连接,所述电预热器通过所述固定架安装固定在该外壳内部,所述旁通气管和所述进气总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电子节气门,所述进气总管另一端连接导通合流管道,所述旁通气管另一端连接导通该合流管道。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及发动机功率的情况下,使甲醇发动机冷启动更加容易。

    双燃料喷嘴进气管结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910991U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21720314.X

    申请日:2023-07-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燃料喷嘴进气管结构,涉及发动机进气管技术领域,该.双燃料喷嘴进气管结构,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开设有进气缸;双燃料喷嘴进气管结构,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设置,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到进气管的内部,使得空气进入到若干组进气缸的内部,同时启动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将第一管道内部的甲醛、第二管道内部的汽油或者柴油由液体进行雾化,经过通孔与空气在发动机燃烧室充分燃烧,同时隔断板进行格挡避免甲醛窜气,结构简单、工作过程中,两种通道使得两种燃料进行重复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一种点火线圈支架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322573U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23185747.2

    申请日:2023-11-24

    Inventor: 朱毅敏 王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火线圈支架,涉及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包括支架组件,支架组件的一侧安装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外部连接有安装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两组第一螺栓,两组第一螺栓的区中段外部共同套设有侧板,两组第一螺栓的外部且位于侧板的两侧设置有多组点火线圈,每组第一螺栓的螺纹端外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相邻两组点火线圈的两端之间且位于每组第一螺栓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二隔套,通过将多组点火线圈、侧板、多组第二隔套和多组第一隔套依次套设在两组第一螺栓的外部,并采用两组第一螺母实现固定,该结构便于对多组点火线圈进行组装和拆卸,无需通过多组螺栓分别依次对多组点火线圈进行固定,操作较为简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