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料件的成型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5907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110397782.7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料件的成型设备及方法,其中设备包括上模单元和下模单元;所述上模单元具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下模单元具有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能够朝向预成型的异形料件移动,以配合所述第三本体通过压合形成位于中间的第一工作部;所述第二本体能够在第一本体与第三本体扣合够朝向预成型的异形料件移动,以配合第四本体通过压合同步形成其余的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工作部;所述第二本体能够在第二本作部成型过程中能够在预成型的所述第一工作部上整形出与所述弧形凹陷部对应的凸起部。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优点:在曲面结构对应的部分增设弧形凸起部,能够有效增强该对应位置的强度,进而能够有效避免上述开裂现象的产生。

    侧冲孔模具
    2.
    发明公开
    侧冲孔模具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373216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206005.6

    申请日:2021-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侧冲孔模具,涉及到冲压模具领域,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侧部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相适配,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型腔,所述上模座上安装有压力芯,所述压力芯上滑动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与所述上模座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块上滑动安装有内冲孔滑块,两个所述内冲孔滑块相互靠近的侧部均设置有斜边。本发明需要在中间位置进行冲孔时,将材料放入型腔内,上模座移动带动压力芯和安装块移动,当安装块与材料接触时,安装块无法移动,由于上模座一直在移动,两个内冲孔滑块分别在安装块的斜槽滑动,进而使得两个内冲孔滑块相互远离,从而对材料的中部进行冲孔。

    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2310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98427.3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呈片状的板材件进行落料冲孔;采用上下模相对移动形成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一工作部、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工作部;对第二工作部的上侧外部施加向内的抵接力,对第二工作部的下侧内部施加向外的水平力,以使得部分第二工作部向外折弯形成第三工作部,所述第三工作部包括一体成型的预留部和基本部,部分的基本部的边缘具有两个凸起点,两个所述凸起点之间具有待成型凹陷点,所述预留部位于所述凸起点和凹陷点的外侧;对所述预留部进行裁切。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优点:在裁切工艺中采用预留部的设计方式、结合模具成型方法,能够避免折弯部分出现变形现象的同时,缩短成型周期。

    异形料件的成型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5907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97782.7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料件的成型设备及方法,其中设备包括上模单元和下模单元;所述上模单元具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下模单元具有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能够朝向预成型的异形料件移动,以配合所述第三本体通过压合形成位于中间的第一工作部;所述第二本体能够在第一本体与第三本体扣合够朝向预成型的异形料件移动,以配合第四本体通过压合同步形成其余的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工作部;所述第二本体能够在第二本作部成型过程中能够在预成型的所述第一工作部上整形出与所述弧形凹陷部对应的凸起部。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优点:在曲面结构对应的部分增设弧形凸起部,能够有效增强该对应位置的强度,进而能够有效避免上述开裂现象的产生。

    一种用于成型冰刀后托管件的模具及其成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79081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488818.8

    申请日:2020-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型冰刀后托管件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冲压结构与第一插芯结构,所述第一冲压结构沿垂直方向使修整料片围抱于第一插芯结构的外侧从而成型预设管件;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冲压结构与第二插芯结构,所述第二冲压结构沿水平方向使预设管件围抱于所述第二插芯结构的外侧从而成型目标管件。利用该模具,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生产冰刀后托管件,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汽车零部件生产用热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41400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622798.7

    申请日:2017-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J15/10 B21J15/30 B21J15/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热铆装置,包括一机架、一支撑机构、若干个定位机构以及一铆头机构;所述机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和下板、设置在所述下板上并贯穿所述上板的导柱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上板沿着所述导柱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板上,所述铆头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板上,所述铆头机构和所述支撑机构上下对应设置,工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板上的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绝缘块和用于支撑工件的支撑头,所述支撑头设置在所述绝缘块上;若干个所述定位机构环绕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板上的垫板和设置在所述垫板上的定位头。

    汽车零件的成形工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4515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87774.3

    申请日:2016-06-03

    Inventor: 王飞 张亚 孟悦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37/10 B21D2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零件的成形工艺,其上模进一步包括位于其中央区域的上模面和位于其两端的左、右凸块,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阻料筋;上模与压边圈一并下行,凸模嵌入压边圈的镂空区内先与零件坯料板接触,然后与压边圈共同将零件坯料板的外缘面接触压紧;上模继续下行,零件坯料板在凸模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完成拉伸工序;上模上行,气垫顶棒将压边圈顶出上行,压边圈将压边圈顶到起始位置,此时,零件坯料板与上模分离,上模继续上行至起始位置。本发明在拉伸过程中减少了模具拉毛以及正常磨损的概率,零件走料均匀,不容易开裂,提高了稳定性,减少报废率。

    汽车零件用冷冲压修边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5081053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15360.2

    申请日:2015-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零件用冷冲压修边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进一步包括上模座、上模压料芯、4个吊装部和嵌入上模压料芯内的上模分体式凸模;所述下模进一步包括下模座、支撑凸模和下模压料芯,所述弹簧位于下模压料芯的退料板下方;左、右凸台外侧壁上设置有与下滑板配合的上滑板,此上滑板上均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此通孔内嵌有石墨柱;4个中心具有镂空通孔的方形套管通过铰链活动安装于所述下模座靠近四个拐角处。本发明高效的修改操作,大大提高了修边的精度,切修更加省力、更加整齐,有效减少工序,提高了安全性。

    冷冲压修边模具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59448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415358.5

    申请日:2015-0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冲压修边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进一步包括上模座、上模压料芯、4个吊装部和嵌入上模压料芯内的上模分体式凸模,所述上模座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右凸台;所述下模进一步包括下模座、支撑凸模和下模压料芯,所述支撑凸模的中央具有第二凹陷区,此第二凹陷区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下平衡块、导柱和弹簧,所述弹簧位于下模压料芯的退料板下方。本发明高效地修边操作,且上模压料芯与支撑凸模之间设置的若干对弹性体和平衡块,以及上模分体式凸模与下模压料芯之间设置的若干对弹性体和平衡块,大大提高了修边的精度,切修更加省力、更加整齐;有效减少工序,降低成本。

    上模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61952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30844.8

    申请日:2014-04-02

    Inventor: 赵国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模结构,属于汽车零件加工工具领域,为解决现有产品对工件压力不均的问题而设计。本发明上模结构包括上模本体,还包括多个平衡块,多个平衡块分别设置在上模本体底面的边缘处。平衡块上设置有连接部,平衡块通过连接部与上模本体活动连接。平衡块包括固定块和活动块;固定块上设置螺杆,活动块中部开设有螺孔;活动块能沿着螺杆上下移动。平衡块由至少一个平衡基础块组成;平衡基础块由磁性材料制成,至少两块平衡基础块能相互吸合。本发明上模结构使用方便,结构合理,对上模本体压力的分担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汽车零件的生产加工工艺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