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冷热通道分离机房的湿度控制方法、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8850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37801.5

    申请日:2024-07-31

    Inventor: 项云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冷热通道分离机房的湿度控制方法、系统及其应用,获取冷热通道分离的机房中不同区域的温度范围,计算相对湿度范围内的空气含湿量范围值以控制机房配置空调的加湿或者除湿操作,操作后机房不同区域的的相对湿度均落于预设的相对湿度范围内;系统以控制端通过总线连接至若干组传感器和空调串口端,任一组传感器对应一低温通道或高温通道,空调串口端连接至若干空调;方法应用于低温通道和高温通道分离的机房。本发明大幅减少空调不必要的加湿和除湿工作时长,解决空调系统因气流组织缺陷而导致的边加湿、边除湿的异常问题,空调系统制冷显热比显著提升,大幅节约空调频繁加湿除湿的能耗,冷通道目标湿度控制误差小。

    一种冷通道分离机房的多空调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3167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06084.7

    申请日:2019-03-19

    Inventor: 项云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通道分离机房的多空调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通信服务器、温度采集器、串口拓展模块和控制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器设置在机房冷通道内,数据采集与通信服务器还通过串口拓展模块连接至空调的通信口,温度采集器、数据采集与通信服务器、串口拓展模块均与控制单元连接。在冷热通道分离的机房根据冷通道分布多个温度监测点,根据本发明对空调的设定温度和开关机进行动态智能的远程调控,达到提高冷通道温度到目标值的方法;建立冷通道各个温度点与每台空调之间的固定关联度和智能动态关联度,实现整体机房多台空调的协同调控,且可实现降低机房冷热通道分离后空调过度制冷导致的能源浪费量。

    自动卷绕过滤网系统及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56658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19608.2

    申请日:2015-07-16

    Inventor: 项云华 徐彬

    Abstract: 自动卷绕过滤网系统及实现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横梁、过滤网;还包括旧滤网回收辊筒、链条、链轮、电机、新滤网预装辊筒、微机控制模块;旧滤网回收辊筒和新滤网预装辊筒分别安装在横梁的两端部;所述横梁包括前梁、后梁,过滤网安装在前梁和后梁之间,过滤网一端部与旧滤网回收辊筒相连,另一端部与新滤网预装辊筒相连;电机通过链条、链轮与旧滤网回收辊筒相连,旧滤网回收辊筒为动力辊筒;新滤网预装辊筒为无动力辊筒;微机控制模块与电机相连,用于控制电机运动;电机通过链条、链轮传递动力给旧滤网回收辊筒,带动旧滤网回收辊筒回收脏堵的过滤网,新滤网预装辊筒释放新的过滤网。

    一种冷通道分离机房的多空调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3167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206084.7

    申请日:2019-03-19

    Inventor: 项云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通道分离机房的多空调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通信服务器、温度采集器、串口拓展模块和控制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器设置在机房冷通道内,数据采集与通信服务器还通过串口拓展模块连接至空调的通信口,温度采集器、数据采集与通信服务器、串口拓展模块均与控制单元连接。在冷热通道分离的机房根据冷通道分布多个温度监测点,根据本发明对空调的设定温度和开关机进行动态智能的远程调控,达到提高冷通道温度到目标值的方法;建立冷通道各个温度点与每台空调之间的固定关联度和智能动态关联度,实现整体机房多台空调的协同调控,且可实现降低机房冷热通道分离后空调过度制冷导致的能源浪费量。

    一种适用于大中型机房的新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9346694U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23232470.X

    申请日:2022-12-04

    Inventor: 项云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大中型机房的新风系统,配合机柜的风道顺次设混风调节单元、过滤单元、湿度调节单元和送风单元,送风单元的输出端的风道与机房内部空间连通,混风调节单元与机房内部空间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可靠、高效、高性价比,有效增加室外空气环境的使用范围,使得每年的工作时长比温度和湿度单独控制的系统增加20%以上;结构简洁、实用,具备单加湿功能,加湿降温功耗低;安全系数高,可通过混风调节单元达到室外冷源与室内空气混合,提高送风温度,防止因为送风温度过冷而结露的情况;满足中大型数据中心及其通信、电力配置等对温、湿度的要求,可以有效降低原环境控制设备的能耗和使用寿命。

    一种应用于机房的精确送风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8998684U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23232479.0

    申请日:2022-12-04

    Inventor: 姚磊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机房的精确送风设备,包括送风机构和主风管,主风管通过若干开口一一对应支风管,任一支风管的输出端与机房内的机柜配合;配合送风机构和主风管间设有第一送风调节机构,配合任一支风管设有第二送风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送风调节机构和第二送风调节机构在支风管开口处设置梯级导流板,使每个支风管都获得一定量的冷风且不影响后续支风管的进风;对主风管改造,满足前序支风管的足量入风,且不影响后续支风管入风;在保证通信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通信机房内精确送风,根据设备的冷量需求合理分配风量,达到“先冷设备,再冷环境”的目的,解决机房内局部过热的问题,提高空调利用效率、降低冷耗。

    保护开关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268676U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20422919.1

    申请日:2011-10-31

    Inventor: 潘海颖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电路的保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保护开关。保护开关,包括用于控制开关回路开关动作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由微处理模块控制,所述微处理模块还连有用于采集电路信息并将所述电路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供微处理模块处理的信息处理模块。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利用微处理模块控制控制模块的方案,使得在非动作状态,无需给控制模块供电即可保证保护开关的正常运行,保证了保护开关不会因为持续工作而发热,更节能;设置信息处理模块,使得微处理模块能实时监控电源电路数据,并对异常情况对控制模块发出进行跳闸或者合闸等动作的处理指令。

    一种恒温恒湿新风节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1429165Y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920116424.9

    申请日:2009-03-26

    Inventor: 章锡贤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恒湿新风节能系统,它由新风引入处理单元、排风单元和采集控制单元组成。该实用新型针对通信机房在室外温度较高时由于室内设备繁多仍会造成室内温度持续升高的特点,该系统能根据室外、送风、室内温湿度进行自动运算、判断和控制,适时引入室外空气,并对引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混风、等焓加湿降温综合处理,通过通风置换技术给机房降温,还可与空调自动联机控制,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在满足机房环境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机房空调的工作时间,起到节约能耗和延长空调使用寿命的目的。

    一种网络机柜U位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998513U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23232469.7

    申请日:2022-12-04

    Inventor: 贾继伟 项云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机柜U位监测装置,包括配合机柜设置的监测信号发生单元,用于发出用于监测机柜U位状态的监测信号,以监测信号接收单元配合机柜并与监测信号发生单元对应,用于接收用于监测机柜U位状态的监测信号并输出结果,以监测信号输出单元与监测信号接收单元配合,用于批量输出监测信号接收单元获得的结果。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整体成本低、易操作、高效,可以完全实现网络机柜未封堵时的实时监测和告警。

    通信机组蓄电池恒温箱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332992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422885.6

    申请日:2011-10-31

    Inventor: 潘海颖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组保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机组蓄电池恒温箱,包括箱体、蓄电池组、控温装置,所述蓄电池组置于箱体内,所述控温装置安装于箱体的侧面。本实用新型将蓄电池组隔离保护于箱体之中,只要箱体内的温度就可以方便的控制蓄电池组的工作温度,减少了机房空调的工作压力,保证了蓄电池组的工作温度的稳定性,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控温装置安装于箱体的侧面可以使制冷效果更好,更防止控温装置制冷时产生的热量又再次进入箱体,减低控温装置的工作能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