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废水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05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32278.4

    申请日:2024-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水回收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废水回收装置,包括废水处理箱,废水处理箱内部设置有第一处理装置,废水处理箱上内壁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用来驱动移动装置运动,移动装置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旋转装置和固定轴,旋转装置内部设置有絮凝剂箱,固定轴进入旋转装置的内部且位于旋转装置和絮凝剂箱之间,固定轴用来控制絮凝剂箱内部絮凝剂进入废水通道的开关,第一处理装置下方设置有絮团过滤装置,絮团过滤装置用来过滤絮团,本发明具有及时完成废水中固体颗粒杂质的清除和收集,对废水进行搅拌,加快处理速率,避免絮凝剂的浪费,对废水进行处理的同时避免废水对絮凝剂箱进行污染的优点。

    一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36733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66040.3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设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堤坝阀门,堤坝阀门的一侧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一侧有移动板;设备外壳,设备外壳设置在移动板的一端;检测组件,检测组件设置在设备外壳的内部一侧,用于检测堤坝阀门,在堤坝阀门承受洪水的冲击后发生移动时,使得移动板会向滑槽的移动,此时通过齿槽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转动带动旋转测距仪检测端转动,从而计算出堤坝阀门的位移距离,通过信号输出器采集旋转测距仪计算的数据信号,传输至无线传输模块的内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把数据信号传送至工作站中,方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堤坝阀门位移距离,从而掌握堤坝阀门的情况,提升安全性。

    一种封闭式进水池后壁方形立柱消涡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4841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1710312784.5

    申请日:2017-0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式进水池后壁方形立柱消涡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封闭式进水池、吸水管,吸水管一端设有喇叭管,喇叭管上设有喇叭口;喇叭管后方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三方形立柱,第二、三方形立柱的中心距封闭式进水池后壁的长度均为喇叭口直径的0.553倍,第二方形立柱中心距靠近第二方形立柱一侧封闭式进水池侧壁的距离为喇叭口直径的0.334倍,第三方形立柱中心距靠近第三方形立柱一侧封闭式进水池侧壁的距离为喇叭口直径的0.334倍;喇叭管的正后方设有第一方形立柱。通过本发明,用立柱填补出现漩涡位置的水体,打散水体,使水体重新组合,减小水流的涡量速度,达到防治封闭式进水池附壁涡发生的作用。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56693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009825.9

    申请日:2019-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第一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的出液口下方分别贯通连接有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均延伸至泵站筒体内的下方位置;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面向第一潜污泵的进液口下方位置,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面向第二潜污泵的进液口下方位置;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之间设有横向连通管,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横向连通管贯通。通过本发明,解决现有的一体化泵站筒体内底部杂质淤积无法快速清除的问题,提高泵站排污效率,延长水泵使用寿命。

    一种智能防淤积一体化泵站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1271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925125.8

    申请日:2019-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防淤积一体化泵站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泵站筒体、潜污泵,潜污泵设置于泵站筒体内,泵站筒体包括泵站筒壁、泵站筒底,泵站筒壁的上部设有泵站进水管道;所述潜污泵的抽吸口面向泵站筒体的泵站筒底,潜污泵的出液口贯通连接有压力管道;所述压力管道上贯通连接有硬质管道;所述硬质管道进口端与压力管道的侧壁贯通,出口端延伸至泵站筒体内的泵站筒底。本发明结构合理,通过本发明,与传统防淤积装置相比,该装置重点针对一体化泵站内底部淤积部位进行清理,解决泵站筒体内底部淤积部位清理问题,达到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提高排污效率等目的。

    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633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601545.2

    申请日:2018-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包括基坑地质数据采集,设计校核管井布局方案,管井出水量校核及管井施工作业等四个步骤。本发明较传统的排水施工工艺,一方面有效的简化了排水施工作业的施工量,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并有效地降低了排水施工及排水作业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基坑排水作业的效率,降低了施工排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提高了基坑施工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