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10516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751373.8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直径小模数齿轮淬火工艺,通过感应加热器在齿轮表面来回移动反复对齿轮表面进行高温加热处理达到淬火效果,使齿轮有较高的齿面硬度,而且齿部及齿根均有足够的硬化层,减少齿轮出现裂纹的几率,提高齿轮的整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71051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751373.8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直径小模数齿轮淬火工艺,通过感应加热器在齿轮表面来回移动反复对齿轮表面进行高温加热处理达到淬火效果,使齿轮有较高的齿面硬度,而且齿部及齿根均有足够的硬化层,减少齿轮出现裂纹的几率,提高齿轮的整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706889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750442.3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IPC: B23F2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粗精加工一体式滚刀,包括滚刀轴台外圆,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刀轴台外圆前端设有若干组相等大小的粗加工滚刀模,所述滚刀轴台外圆后端设有若干组相等大小的精加工滚刀模,所述粗加工滚刀模的齿形为标准齿形,所述精加工滚刀模的齿形为修整齿形,所述齿形包括齿底和齿顶。本发明所述粗精加工一体式滚刀在一把滚刀上同时具有粗切和精切部分,极大的提高滚刀的加工效率,粗切部分负责去除余量,用最快的加工速度而不必担心工件最后的齿形:精加工部分不需要切削大余量,主要负责去除工件的变形量级提高齿轮的精度,在精加工部分的齿形上同时加入了修整齿形,改善齿轮的成品啮合性能,提高产品及减速机的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84887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58935.X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工况覆盖程度好的低成本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动力源,该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和制动器。本发明设计的混合动力系统,采用一个电机和两个行星排,结构简单,成本低;整个架构通过三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实现了重型自卸车的多种工作模式,该系统可设置三个档位,低速爬坡档、中速直接档以及高速档,工况覆盖程度好;利用发动机与电机各自的特点,以及二级行星齿轮的变速,达到了适合此类重型自卸车的最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85041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8957.6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50 , C22C38/42 , C22C38/46 , C23C8/22 , C21D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碳齿轮用钢材料,该渗碳齿轮用钢材料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化学成分组成:C:0.20-0.22%;Si:0.17-0.37%;Mn:1.0-1.2%;Mo:0.25-0.30%;Ni:0.10-0.30%;Cr:1.30-1.40%;Ti:≤0.010%;Cu:≤0.10%;Al:0.018-0.03%;V:≤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渗碳齿轮用钢材料可有效提高淬透性及力学性能,端淬试验表明在距端面40mm处硬度可达33HRC,Φ57的随炉试棒,常温冲击功KV2均值为50J,且具有生产成本较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719111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768956.1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齿轮渗碳用钢综合性能的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预热处理、渗碳处理、空冷处理、高温回火处理、淬火处理及低温回火处理几个步骤。采用本热处理工艺对重型机械用大齿轮轴(φ180mm)进行热处理,得到的技术参数如下:表面硬度60~62HRC,心部硬度32~37HRC,表面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级别1~3级,心部组织1~3级,常温冲击功KV2≥41J,抗拉强度≥1180MPa,屈服强度≥950MPa,断面收缩率≥15%,伸长率≥60%。行业内对于截面尺寸小于100mm的工件技术参数要求如下:表面硬度58~62HRC,心部硬度28~32HRC,表面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级别1~4级,心部组织1~4级,常温冲击功KV2≥31J,抗拉强度≥835MPa。与行业内技术参数相比使用此热处理工艺,组织优良,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53601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87075.2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可连续工作的五缸压裂泵动力端结构,包括动力端整体,动力端整体包括机罩壳,机罩壳上设置有输入法兰,机罩壳内部设置有齿轮副、曲轴以及连杆组;齿轮副包括主动齿轮以及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连杆组包括五个结构相同的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输入法兰与主动齿轮同轴连接,从动齿轮与曲轴同轴连接,五个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并排均匀地安装在曲轴上;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包括尾部带有连杆小头的连杆主体部分、上瓦背、下瓦背以及十字头;本方案设计的可连续工作的五缸压裂泵动力端结构,采用特殊的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通过连杆小头与十字头内腔的结构配合,使两者接触面积增大,减小工作发热量和压力,增加压裂泵的工作时间,使效率得到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497592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87541.7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新型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和车轮,还包括联轴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本发明设计的混合动力系统,利用发动机与电机各自的特点,通过三级行星齿轮变速,达到最优性能及油耗驱动车辆,而且结构简单,变速箱和电机均为模块化,双电机,三行星排,通过两个离合器与两个制动器不同的组合,可实现平稳的扭矩变化,而且变化范围宽,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722973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810783783.3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其与所述发动机串联,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到行星齿轮结构;第二电机,其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到行星齿轮结构;所述行星齿轮结构的输出端为总输出端,其上设置有测速器;混合控制模块,其通过控制离合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实现动力输出,本案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采用双电机、单行星架结构,发动机可全程参与工作;可以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还可以发动机与第二电机差速输入,第二电机实时调节扭矩使发动机工作在更优的燃油经济区。
-
公开(公告)号:CN110722972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810782842.5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其动力输出端与第三行星齿轮结构连接;第一电机,其动力输出端与第三行星齿轮结构连接;第二电机,其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一离合器与第一行星齿轮结构连接,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结构通过第二离合器与第二行星齿轮结构连接,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结构的动力通过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结构输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结构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结构的输出端动力进行耦合形成总输出端,其上设置有测速器;混合控制模块,其通过控制离合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实现动力输出;本发明驱动系统采用双电机、三行星架结构,通过两个离合器与两个制动器不同之间的组合,可实现平稳的扭矩变化,且变化范围宽,适应性强。
-
-
-
-
-
-
-
-
-